《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沟通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留意什么问题? 我的想法: 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现、
2、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以下小数化成分数。 0.4=0.05=0.37= 0.45=0.013=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圆柱的外表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外表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外表积。先说明圆柱的外表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外表积的绽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外表积的组成局部,求外表积。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外表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动手力量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
3、,把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把握求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鼓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用孩子们喜爱喝饮料的爱好创立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许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讨论,今日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设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觉新知 1、熟悉圆柱的外表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
4、什么外形的纸来做卷筒呢?(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假如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毕竟,说明学生对学问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局部组成的熟悉。培育了学生的制造力量。)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讨论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状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大事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看、
5、思索、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长方形面积 生C:必需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当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S=2rh 师:假如圆住绽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
6、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外表积等于则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存时,我觉得应当用进一法取值,由于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由于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板书设计 长方形=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受自主探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
7、,会推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育学生的观看、猜测、分析、归纳的力量,情愿与同学沟通自己发觉的结果,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发觉2、5的倍数的特征,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嬉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推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教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出现出惊异的目光。你们想知道教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立刻推断出来吗?学了今日的学问,你们就知道教师猜数的神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探究5的倍数特征 (1
8、)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教师找的一样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看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觉?把你的发觉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
9、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讨论?下面我们一起讨论2的特征。 2.探究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依据讨论5的倍数特征的阅历,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全部2的倍数) (3)汇报后,观看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刚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
10、1,826,740,1000,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奇数、偶数的再熟悉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拟: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课堂小结】 1.现在,你们知道教师猜数的神秘了吗?现在教师说数,请同学们推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日的
11、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熟悉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结合学生的熟悉规律,给学生供应好玩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看、操作、合作沟通的时机;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看学问,在合作沟通中去思索、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
12、数学的乐趣。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我会有序地思索,把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把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娴熟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共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争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 (1)我的想法:_ (2)小组代表沟通、汇报。 (3)自读课本第12页下面的一段话。 2.自学课本第
13、13页例1。思索: (1)18的因数有_、_、_、_、_、_,共 有_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_,最大因数是_。它的因数的个数是_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3.组内沟通并争论:怎样找最快,而且不简单遗漏? 我的想法:_ 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5.试试身手(第13页“做一做”)。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探究并把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洁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
14、.探究并把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预备: 1.每人预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预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预备的一张纸条,根据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依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局部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一样,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
15、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预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根据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争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局部占斜线局部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根据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冲突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看:分数相乘的积肯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