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docx
《2022《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落实字词,赏析佳句2、领悟作者的特殊心境3、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 赏析月景的特点及写法2、 体会作者的复杂心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让学生诵读学过的描写月亮的古诗导入。二、 朗读课文1、 明确文言文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2、 老师做示范朗读(配春江花月夜伴奏)。3、 学生齐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4、 让学生尝试读出停顿,老师出三个例句检查。5、 梳理重点字词三、 初探文章(从记叙的角度)1、 让学生先自己理解课文2、 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3、 提问:作者
2、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引出佳句,带领学生一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两个新奇的比喻,动静结合,既有对月色的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营造了月色皎洁的空灵境界。4、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这个环节理清文章的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四、 再探文章(从抒情的角度)1、 结合文章谈谈在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老师引导)(补充作者因“乌台诗案”遭贬谪的背景,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内心的几经波折)2、 引出佳句赏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落实
3、在对“闲人”的理解)理解作者遭贬谪的生涯中自我排遣的悲凉但又豁达的特殊复杂的心情。(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是个难点,所以,老师要根据需要,给出苏轼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尽可能的贴近作者的内心,去感受他的情感)3、 带着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落实朗读要求的第三点。(这个环节更进一步,从情感的角度理解文章,靠近作者的内心)五、 小结课文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谪的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复杂的心情。全文仅个字,却使记叙、抒情交融。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悲凉但又豁达的情怀。六、 布置作业为了落实学生
4、对文章从字面到情感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揣摩作者的心理、情感,发挥联想,用优美的语言,将原文改写为现代文。老师给出范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月夜图片、多媒体预习要求:1、解决生字词注音;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3、查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
5、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投影月夜图作为背景,播放钢琴曲春江花月夜。(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音乐很美,景色也很美,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踏着这融融的月色,一起来赏析苏轼的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幻灯片2,学生齐读目标,教师再作强调。)2、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主要由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重点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然后由老师点评、补充。)3、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4、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a、朗读的节奏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
6、,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6、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7、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投影幻灯片4)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月色入户窗户欣然起行高兴地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盖竹柏影也原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b、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一样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研读及赏析。
7、1、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幻灯片6)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2、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谈谈。(提问点评后投影幻灯片7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部分。)月光如水皎洁空灵4、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幻灯片8(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文中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
8、6、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提问明确后投影幻灯片9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句。)明确: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7、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幻灯片10)明确1、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四、小结。(幻灯片1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五、拓展延伸。作者在描
9、绘“承天寺”月夜下的景色时,写得十分出色。相信在你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月夜美景。试采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月夜下你们认为最迷人的那一刹那。(要求学生用5分钟左右进展开讨论,然后在书面上起草,10分钟以后,老师推荐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在班上宣读,进行美文共赏。老师可作适当的点评。)六、布置作业。1、把拓展延伸的练习“月夜下那最美丽的一刹那”重新修改并续写完毕。2、背诵并默写记承天寺夜游。3、收集有关写月的著名诗句及篇章,并作好摘录。附:板书设计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抒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潇洒、达观自我排遣的达观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
10、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品味语言,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3、激发豁达乐观的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背诵三峡,古人妙笔生花,留下千古美篇。今天再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他生活在北宋时期,才华横溢,名震寰宇,在文学艺术方面自成大家;但是此人命运多舛,频遭贬谪,坎坷一生,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一、读苏轼教师展示苏轼的伟大成就和坎坷的人生路途。学生可以补充发言,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苏轼的相关资料讲给大家听。教师小结:如此优秀的苏轼,满腹才华,忧思国事,但时常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他用文字来宽慰自己,在文学里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更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思想情感。二、读故事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感知文意。
11、交横( ) 竹柏( ) 寝( )2、揭示标题:理解文章先从标题入手,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从标题中你获得了关于文章的哪些信息?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3、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走进文章,身临其境,勾划节奏,用自己的方式来诵读。教师多媒体展示文章的节奏划分,学生对照纠正,并且有节奏的朗读。4、指名来展示自己精彩的朗读,其他学生给予点评。5、读的目的是了解文意,了解文意要从典型字词入手,掌握一些字词的含义多媒体展示:欣然( )起行、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盖( )竹柏影也、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水中藻荇交横( )指名回答,并且顺势翻译一下所在的句子。6、穿越时空,回到元丰六
12、年十月十二日的那个夜晚,结合注释,同桌之间翻译,真正了解文章内容。7、指名讲述故事,其他同学提出疏漏需要补充的地方。8、文章言简意赅,词约义丰,如果要改写成记叙文的话,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再进一步丰富和具体,使内容更为生动?三、读奇景1、寂静的夜,灵犀的心,漫步山寺,苏张二人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勾画出文中两人所见之景。2、请一位同学说说句子的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仔仔细细地读课文,两个人看到的今晚的月色有什么特点?苏轼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4、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眼中的奇景透露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四、读心境1、优雅,寂静的承天寺,苏轼和张怀民雅兴从容赏月,
13、此时他们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找出典型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2、结合文意,揣摩句子,你认为要读出怎样的语气?为什么?一轮寺月,在常人眼中再普通不过,而在苏轼的眼中却充满了种种情趣。一个闲置的人,身处逆境,还能拥有如此闲情逸致,拥有积极追求美好事物的乐观豁达情怀,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感悟,让“苏轼”与我们同行。布置作业:课外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4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课文均为文言文,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除了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还必须了解作者的情感,这是深入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景是情的载体,情是
14、景的灵魂。学习本课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心态。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本课要求在了解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经历后对文中“闲人”一词的理解可能难度较大。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
15、境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文章对月色的描写并体味其意境。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借月抒怀,留下了诸多吟咏月的名篇佳句,你能列举一些吗?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体会大文豪苏东坡面对挫折时的微妙复杂的心境。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节奏。2
16、、自主学习后同桌讨论交流疑难字句(圈点勾画),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文意。重点字词:户 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相与空明 交横盖 闲人四、合作探究(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第二大组讨论第2、3题)涵泳品味写景的妙处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由积水想见月色之明,由水中藻荇写出月色之清,夜风轻拂,竹柏疏影横斜摇曳生姿作者轻笔点染,境界全出,一幅皎洁空灵、清丽淡雅的月色图呼之欲出。体悟作者思想情感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3、文中哪些句子流
17、露出作者的情感?设置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从被贬官的郁闷,到见月色入户的“欣然”,到无人同乐的失落,再到寻张怀民的喜悦,怀民亦未寝的心有灵犀,赏月的闲适,暂忘愁苦,逆境中聊以自 ,感悟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这个问题对学生很有难度。提示:第一注意夜游的时间:元丰六年(被贬官已经四年,有职无权),第二联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想到闲人的两层含义:被闲置的人和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理解了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旷达胸怀。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
18、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 ,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五、课堂背诵及小练习六、课堂小结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逆境中怨天尤人者多,苦中作乐者少,苏东坡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才华横溢,更在于他坚毅、豁达的性格。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叙事: 寻友赏月写景:(积水)月色(藻荇)竹柏 -比喻 抒情、议论: 闲人 旷达胸怀教学反思:这节课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从字词文意到品赏体悟,紧扣文本,又有所拓展,学生学有所得。自学质疑、小组讨论的方法教会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知人论世的方法则教会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
19、练习巩固的环节则针对学生的基础较差的现实,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领会到苏轼写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足之处是背诵没有当堂完成。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5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通过对不同形式句子的朗读,落实学生文言文诵读能力的积累。2、通过对品读、分析重点词语、句子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3、通过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落实情感目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篇小短文,意蕴丰厚,
20、字字有玄机。本设计试图引导学生立足文言之“言”,抓住重点词语敲击文本,以期走进苏轼细腻丰富的心灵,感悟苏轼空明的心境,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本设计不强调课前的自主预习,让学生对文本保持适度的陌生感,围绕真实问题阅读文本,用自己的思维实实在在地一点点掘进文本,走近苏轼。1、理解文意,能把握作者的情感波澜,掌握几个重点文言词语。2、解读“乐”“闲”两字的丰富内涵,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重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理解“乐”和“闲”的内涵;难点:对“念无与为乐者”中“乐”的理解。1课时。一、了解苏轼,做好解读文本的相关铺垫。1、请学生谈自己对苏轼的了解。2、引导学生关注课下注释1
21、,同时补充相关资料,初步感受苏轼的生活态度。(PPT补充:苏轼被贬的有关资料及临江仙(上阕):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请学生齐读并谈谈对词意的理解。二、感知文章大意,掌握部分重点文言词语。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教师从能否读准字音、读通句读、读懂文意三个方面检查朗读情况。1、指名不同层次学生朗读,检查能否读准、读通。引导理解三个句子的朗读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不加标点的课文检查学生节奏把握情况。2、检查学生能否读懂文意。请学生尝试用一个主谓短语简洁概括文章所写的这个生活片段。检查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承天寺夜游 2022 记承天寺 夜游 教学 设计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