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文言文翻译_《伤仲永》课后练习及答案(2).docx
《《伤仲永》文言文翻译_《伤仲永》课后练习及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文言文翻译_《伤仲永》课后练习及答案(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伤仲永文言文翻译_伤仲永课后练习及答案(2) 伤仲永课后练习及答案(2)文章来自:爱师网 练习说明 一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引导同学熟识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观点。 1.方仲永的变化经受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其次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凡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缘由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状况来看,缘由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
2、“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缘由是在后面的谈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由于“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训练。 3.最终一段的谈论讲了什么道理? 见“课文研讨”。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留意句中的停顿。 这是一道诵读训练题,重在培育同学把握句中停顿的诵读力量,但也可以培育理解句意的力量。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翻译下列句子,留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用法特别的(“奇”“来宾”“利”),一种是文言常用虚词(“于”)。 1.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
3、之。 奇:对感到惊异。来宾:以来宾之礼相待,把当作来宾。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比。于:被。 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同学确立观看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力量,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力量。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言简练。限定时间,是要求快速思索、快速组织语言。要启发同学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教学建议 一、让同学自己利用课文解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独立完成作业,以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老
4、师略加点拨,适当答疑。 二、虽然本课没有要求背诵,但仍要重视诵读。课文肯定要熟读,最好能背下来。 三、要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的思想观点。 四、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有关资料 一、补充解释 1.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厉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作“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养父母”,是“孝”的表现,“收族”,是“仁”的表现。五岁的孩子能有
5、这样的志向,这在封建时代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难怪人们在赞扬之余,还特地把这首诗送给本乡的读书人去看,让他们来评定。 2.传一乡秀才观之:“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 3.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经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 4.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
6、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产在明道二年(1033)。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先人”。 二、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熟悉笔、墨、纸、砚,(有一天)突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从今,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马上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异,慢慢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
7、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访问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状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逝,成为一般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力量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由于他没有受到后天的训练。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训练,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慧,原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
8、的训练,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唯恐都不能够吧? 文章来自:爱师网 练习说明 一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引导同学熟识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观点。 1.方仲永的变化经受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其次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凡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缘由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状况来看,缘由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缘
9、由是在后面的谈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由于“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训练。 3.最终一段的谈论讲了什么道理? 见“课文研讨”。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留意句中的停顿。 这是一道诵读训练题,重在培育同学把握句中停顿的诵读力量,但也可以培育理解句意的力量。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翻译下列句子,留意其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用法特别的(“奇”“来宾”“利”),一种是文言常用虚词(“于”)。 1.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异。来宾:
10、以来宾之礼相待,把当作来宾。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比。于:被。 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本题意在训练同学确立观看角度、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力量,以及阐述观点的语言表达力量。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言简练。限定时间,是要求快速思索、快速组织语言。要启发同学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教学建议 一、让同学自己利用课文解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独立完成作业,以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老师略加点拨,适当答疑。 二、
11、虽然本课没有要求背诵,但仍要重视诵读。课文肯定要熟读,最好能背下来。 三、要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的思想观点。 四、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有关资料 一、补充解释 1.收族:仪礼丧服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礼记大传孔颖达正义:“收族故宗庙严者,若族人散乱,骨肉乖离,则宗庙祭享不严厉也;若收之,则亲族不散,昭穆有伦,则宗庙所以尊严也。”因此,“收族”的意思是: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使不离散。方仲永的试笔之作“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养父母”,是“孝”的表现,“收族”,是“仁”的表现。五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志向,这在封建时代是很
12、了不起的。因此,难怪人们在赞扬之余,还特地把这首诗送给本乡的读书人去看,让他们来评定。 2.传一乡秀才观之:“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 3.指物作诗:即作“咏物诗”。过去训练儿童作诗,经常指定一件物品为题,要求在诗中既能说出该物品的特点,又能借此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是作诗的起步训练。 4.明道中,从先人还家:“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先人”,这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按:王安石父亲名益,字损之,天圣八年(1030)曾以殿中丞知韶州(现在广东省韶关市),三年后以丁忧离
13、职还家,王安石(当时13岁)随行。据此,这次还家产在明道二年(1033)。宝元二年(1039),王益卒于江宁(现在属江苏省)通判任上。王安石此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故称“先人”。 二、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熟悉笔、墨、纸、砚,(有一天)突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从今,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马上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异,慢慢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仲永 文言文 翻译 课后 练习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