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编制指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编制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编制指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智能交通治理系统规划编制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智能交通治理系统规划编制的一般规定、内容框架、规划目标和规划内容等。本标准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市地区、州、盟、县市、区、旗的智能交通治理系统规划编制。跨行政区划的智能交通治理系统规划编制可参照执行。2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智能交通治理系统 intelligent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以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绿色为目标,应用智能交通技术和方法,建立的对道路交通进展高效、全面、科学治理的交通指挥、交通掌握、交通执法和交通信息效劳系统。2.2省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2、 of a province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3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设区市地区、州、盟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注:改写GA/T1148-2022,定义2.1。2.4县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ounty县市、区、旗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注:改写GA/T1148-2022,定义2.2。2.5市区 urban district设区市地区、州、盟行政管辖的地域,但不包括市辖县市、旗。注:改写GA/T1148-2022,定义2.3。3 规划编制的一般规定3.1 目的指导、标准区域内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建设,使
3、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合理,以改善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削减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治理水平。3.2 依据和原则3.2.1 规划应依据法律法规、标准标准,以及区域经济社会进展规划、区域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才智城市规划、智能交通系统规划、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规划、其他交通专项规划和政府工作重点等制定。3.2.2 规划应以立足当前、规划长远为根本原则,科学、系统地规划智能交通治理系统的各项工作,留意规划的可实施性。规划期一般以五年为宜。3.3 分类规划分为省自治区域、市地区、州、盟域、县市、区域和市区规划。其规划区域分别是省域、市域、县域和市区。3.4 编制单位要求规划编制工作应由道路交通
4、治理主管部门组织。具体的编制工作应由具有相关资质或相应力量的单位担当。3.5 编制程序和任务3.5.1 编制程序编制工作程序为:立项、编写工作大纲、调查分析、起草规划草案、征求意见、评审、报批。3.5.2 主要任务3.5.2.1 立项道路交通治理主管部门向当地人民政府或授权的政府治理部门提出编制申请,经批准后将智能交通治理系统规划编制工作纳入年度打算,经费列入预算。3.5.2.2 编写工作大纲确定规划范围和年限,明确规划的重点内容,制定工作打算。3.5.2.3 调查分析调查道路交通治理工作状况及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建设应用现状,梳理分析存在问题,具体方法应符合第5章规定。3.5.2.4 起草规划草
5、案在调查分析的根底上,提出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建设具体目标,针对道路交通参与者、智 能交通治理系统使用者、车辆、智能交通设施设备、智能交通治理机制等各个因素,提出分期改进措施和建设方案,编制建设匡算经费,形成规划草案。经过道路交通治理主管部门和 编制组争论,进一步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成果文件内容参见附录A。3.5.2.5 征求意见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争论处理反响意见,形成规划送审稿。3.5.2.6 评审道路交通治理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要求组织专家进展评审。评审通过的,依据专家意见修改形成规划;评审未通过的,应依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再次征求各方意见后重组织评审。3.5.2.7 报批规划报当地人民政
6、府或授权的政府治理部门审批,并报上一级道路交通治理主管部门备案。3.6 规划的调整规划批准实施后,每年应依据相关评价指标的完成状况对规划目标和方案进展局部修订。依据规划区域道路交通的进展和交通治理工作的需要可对规划进展修编。4 规划的内容框架4.1 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概述、现状分析、规划方案、实施打算和资金匡算、保障机制等, 规划主体报告大纲范例参见附录B。4.2 概述。包括规划背景、范围和年限、规划目标、规划依据、根本原则和技术路线等。4.3 现状及需求分析。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规划区域内道路交通建设总体状况、道 路交通状况、交通治理状况及特征、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建设及应用状况等,对交通治理
7、存在 问题进展分析、对相关的道路交通状况进展推测、对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建设需求进展分析。4.4 规划方案。针对交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交通治理部门对智能交通治理系统的建设需求, 提出系统建设总体框架和具体内容,各类规模城市规划建设内容参见附录C。4.5 实施打算和资金匡算。规划方案提出实施打算和资金匡算。4.6 保障机制。包括工程组织、治理制度、标准化以及相关技术、人才、经费保障等。5 现状调查和特征分析5.1 根本要求全面、客观对规划区域道路建设状况、道路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状况、城市交通治理科技建设状况开展调查,把握历史进展状况和现状问题,为智能交通治理系统特征分 析、趋势分析及规划方案编
8、制供给翔实的根底数据、文件资料和相关信息。5.2 调查内容5.2.1 道路建设状况调查规划区域内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大路网建设和规划等状况。5.2.2 道路交通状况调查规划区域内近10年分年度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人数量、公共交通运行现状等状况;规划区域内道路的全天及顶峰交通流运行分布、停车等状况。5.2.3 交通治理状况调查交通治理主管及相关部门机构和人员配备状况,规划区域内道路交通组织治理现状,治理措施状况、近10年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四项指标等状况。5.2.4 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建设状况调查应调查以下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建设及应用状况:a) 指挥中心;b) 中心机房;c) 集成指挥平台;d) 交通信
9、息研判平台;e) 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效劳平台;f) 交通数据资源中心;g) 交通信号掌握系统;h) 交通视频监视系统;i) 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j) 交通大事检测系统;k)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l) 警车警员定位系统;m) 交通设施设备治理系统;n) 停车效劳与治理信息系统o) 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p) 交通信息公布系统;q) 移动警务系统;r) 执法记录仪治理系统;s) 交通组织系统;t) 安全系统;u) 分指挥中心;v) 通信系统;w) 其他系统等。5.2.5 交通治理系统信息共享状况调查应调查与以下单位信息共享状况:a) 上级公安交通治理部门;b) 同级公安机关;c) 同级交
10、通运输、城管、市政部门;d) 其他相关单位。5.3 调查方法可承受现场勘查、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等方式开展。5.4 特征分析5.4.1 现状分析智能交通治理系统特征分析应基于调查所把握的数据、资料及相关信息,重点分析影响智能交通治理系统的因素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醒智能交通治理系统进展的客观规律,指出当前智能交通治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规划供给依据。5.4.2 需求分析5.4.2.1 用户需求分析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内、外部治理用户的需求。5.4.2.2 功能需求分析智能交通治理系统使用者的业务需求,从业务需求推导出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功能需求。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功能需求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1、:a) 指挥调度、组织协调、决策支持和执行监视;b) 指挥、协调交通安全保卫工作;c) 采集公安交通治理信息;d) 交通流信息分析研判;e) 监视道路交通状况;f) 实施交通组织;g) 掌握城市道路交通流;h) 监测记录交通治理执法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i) 公布道路交通治理信息;j) 与相关部门交换和共享信息等。5.4.2.3 系统建设需求依据智能交通治理系统使用者的业务需求,结合已有工程的阅历,对业务功能扩展或提升需求、完善治理机制、体制需求和5.2.4中a)w)内容进展建设需求分析。5.4.3 进展趋势分析5.4.3.1 道路交通进展分析规划区域内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增长趋势,城市道路
12、和大路建设进展趋势, 城市道路和大路交通流进展趋势,轨道交通等重大建设工程对交通运行分布趋势的影响,各 类道路交通参与者违法、事故状况变化趋势等。5.4.3.2 智能交通治理系统进展依据国内外智能交通技术进展状况,分析规划区域内智能交通治理系统进展趋势。6 规划目标6.1 规划目标应符合规划区域道路交通治理的特点和智能交通治理系统的建设需求。6.2 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描述规划区域内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在规划期末到达的水平以及相关评价指标在规划期内到达的数值:a) 定性描述指比照国内同类智能交通治理系统的相关指标,或比照有关单位公布实施的评价指标体系,描述规划区域期望到达的水平或等级,依据总体
13、和分阶段给出明确的目标;b) 定量指标包括信号掌握、视频监视、违法监测、信息采集、信息公布等系统掩盖率, 智能交通治理系统采集的过车信息、交通流量、交通视频等交通数据量。近期规划 的定量指标宜以工程经费投入、设施设备设置等要求为主,依据总体和分阶段给出 明确的目标。7 规划方案7.1 根本要求规划方案应以提高规划区域内智能交通治理系统建设水平和全面提升智能交通治理应用水平为主要任务,提出分阶段、针对性强的对策和措施。7.2 方案内容规划方案宜包括以下所列内容,可以依据实际状况进展增减:a) 规划总体框架,主要包括规划主要建设内容的内部关系以及与外部单位、部门的关联关系,紧扣指挥、掌握、执法和效
14、劳等核心功能,表达业务流和信息流;b) 接处警系统建设规划。主要包括该系统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功能要求、坐席设置原则、规划分期建设内容、系统功能扩展或者规模扩建方式等;c) 交通信号掌握系统建设规划。主要包括系统规划的目标与任务、规划承受系统的功能要求、掌握区域的划分、主干道协调掌握线路分布、区域协调掌握的区域、公交优先信号的设置线路、路口信号优化效劳、规划的分阶段建设内容、系统功能扩展或提升内容等;d) 交通视频监视系统建设规划。主要包括系统规划的目标与任务,规划承受系统的技 术要求,固定、车载、无人机等各种视频采集方式的选用,系统前端点位的布设原则,规划的分期建设内容,系统功能扩展或提升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能 交通管理 系统 规划 编制 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