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本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本8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本8篇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进展,或是题材的延展,而东西方文化也采纳了不同的角度,欧洲文明进展出来几何学,而中国则进展出算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受探究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进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利用镜子进展几个简洁而好玩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好玩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剧烈的兴趣和奇怪心,进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局
2、部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仔细认真观看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好玩味。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师: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认真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漫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觉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或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舞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
3、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觉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学生可能知道: (1)照镜子时,消失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消失倒映 2、提醒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王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觉?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
4、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 8 (4)全班沟通,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现。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预备的小镜子,按此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比照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沟通想法。 (3)全班沟通 通过沟通,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智狗镜子推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
5、4)试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看镜子里的图形,比拟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看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展验证。 三、稳固练习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展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查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
6、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假如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假如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方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洁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共性得到张扬,满意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篇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和方法解决一系列“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需要用
7、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依据实际状况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初步培育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自己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索,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沟通的意识。培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省的好习惯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会解决旅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选择较合理的策略。感悟
8、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活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出春游的课题 1、诗歌观赏: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自己创作的诗。这么美丽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妙,在这美妙的春天里,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课题。 2、你喜爱旅游吗?在旅游中要留意什么?今日,教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感受旅游的欢乐,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同学们一起解决。让我们动身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数学问题 1、选择适宜的租车方案 (1)出示租车信息:一共有40人参与春游活动,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供选择,大车租金每辆160元,限坐乘客18
9、人,小车租金每辆120元,限坐乘客12人。请你算算怎样租车最省钱? (2)先让学生估估、猜猜。与小组同学争论后把租车方案填在课本上。 (3)租车方案怎样租车最省钱? (4)汇报结果后总结方法: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假如不能坐满,空位必需尽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辆大车和2辆小车的方案最适宜。 2、快餐店用餐 师:到达目的地,同学们玩得真快乐,转瞬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快餐店用餐,这里的食品真丰富,有凉菜、热菜、主食、饮料等。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你最喜爱的食品。 (1)与小组同学沟通自己的观点,再把自己的选择填在课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钱?(提示学生别铺张。) (2)
10、汇报结果,看看大家都选了哪些养分又美味的食品。 3、买纪念品回家 师:在欢乐的游玩中时间过得真快,到了该返回的时间了。导游把大家带到一家纪念品商店,让同学们买些纪念品带回家。 (1)与小组同学争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调皮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先给爷爷买拐杖? (2)依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并提两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解答出来。 (3)假如你有20元钱,你预备带什么纪念品回家?说说理由。 三、写数学日记 师:同学们,开心的一天完毕了,你肯定玩得特别快乐吧?而且用你所学过的数学学问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盼望把你的欢乐与大家一起共享呢?那就请你把它登记来吧。你这一天是怎么过
11、的,在游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感受?请按下面的格式写一篇数学日记。 2022年_月_日星期( )天气: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延长:清明节到了,假如学校要带六年级的同学们去茅家岭烈士陵园扫墓,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旅游规划?(填在课本第38页),下节课在班上和同学们一起争论。请你试试吧。 板书设计: 旅游中的数学春游 1、租车 2、用餐 3、买纪念品 4、写数学日记 5、设计扫墓规划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挨次,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仔细审题,标准书写,认真计算的习惯。
12、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把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预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置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置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进展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置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
13、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挨次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挨次。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挨次,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挨次,教师用框线图表示挨次。 (2)集体校对,说明留意点。 2、教学例1。 (1)把预备题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
14、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预备题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拟例2与预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挨次。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相互沟通,并独立进展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舞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稳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当算x。 (3)100(80+48024)8其次步应当
15、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终一步应当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挨次,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仔细对4个小题进展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缘由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殊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晰,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育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根本训练 1、78-40= 46-2
16、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依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
17、-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洁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把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力量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把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预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
18、、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立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熟悉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拟远的距离。 量比拟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行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
19、测立一条直线。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受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进展初步的观看、比拟、抽象、概括力量和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情愿与别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才智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学问。只要我们平常多观看,就会发觉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看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依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争论,沟通各自的想法。 3
20、、小组汇报争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1)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2)学生争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洁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刚学得真好!才智爷爷很快乐,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沟通。 (2)沟通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21、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沟通。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回答下列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育提问题的力量。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竞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拟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才智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六、教学后记: 1学生根本上能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2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学问。 3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局部学生不能利用。 4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局部学生不能快的反响出来。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篇7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
22、、能够正确区分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学问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熟悉到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区分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学问来为生活效劳,特殊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推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依据教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
23、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熟悉东、南、西、北 1、观看地图,熟悉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熟悉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其次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敏捷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才智生活我能行!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篇8 第十单元是总复习局部。复习,就其根本含义而言,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临时神经联系,对已学过的学问进
24、展重新学习。这种重复学习并不是对已学学问的简洁重复,而是进展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学问的重复讲解,单纯的补缺补差,而是通过复习,把教材中的各局部学问进展归纳整理,以到达稳固提高、融会贯穿的目的。小学数学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切实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 一、特点分析 总复习是分两局部安排的,一局部是对学问的整理,另一局部是供练习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一样的特点: 1.复习的内容集中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熟悉图形,熟悉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留意突出学问间的内在联系
25、,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展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展整理和比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熟悉,培育了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2.复习的线索清楚 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局部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学问的线索,一方面学生依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依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学问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和把握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 1.复习的导向不同 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避开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
26、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亲密的详细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日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学问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复习的目标不同 原教材的总复习是稳固所学的学问。新教材不仅停留在稳固的根底上,而且在学问领域中进展了延长。表现在以下两个复习中: (1)在“熟悉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学生会看接
27、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稳固所学的学问:熟悉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117页第6题),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如120页第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 (2)在“用数学”的复习中,引导学生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 通过前九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依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学问的根底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假如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
28、,说明“又开来了6辆”。要解决“现在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需利用“又开来了6辆车”这个信息,从而培育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如,121页11题,画面上画的是9个小朋友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时又跑来几个小朋友。假如只看画面,无法确认又跑来几个小朋友,于是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知道“又来了9人”,利用这个信息,从而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更加稳固,计算力量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一)学问与技能 1.能娴熟地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 2.能娴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
29、以内的加减法。 3.能精确地识别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 4.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接近整时的钟面。 5.能合理地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6.能把学过的学问进展整理归纳。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选择有用信息进展简洁的归纳。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展简洁的、有条理的思索。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养成自觉整理学问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理念 本单元教学要充分表达新理念: (一)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 数学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30、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学问生活化,要转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学问动态化。 (二)数学学习要准时反思 反思,简洁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受的再熟悉。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受,只有当经受提升为阅历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受中提炼出阅历来。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制造性地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三)数学学习要主动建构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课程应侧重于“学科的构造”。他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根本构造。重视教授和学习学科的根本构造,
31、布鲁纳认为有四个目的:第一,有利于对数学学问的理解,“懂得根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加理解”;其次,有助于对数学学问的记忆,“获得的学问假如没有完善的构造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学问”;第三,有利于对数学学问的迁移。他认为,“领悟根本原理的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第四,能够缩小高级学问和初级学问间的差距。数学学问本身是有构造的,数学根本概念、根本原理(规律)都根据肯定的内在联系方式联系着,客观上存在着肯定的构造,这是教材的学问构造。这个构造是系统的,有条理的。 认知构造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内在学问系统。认知构造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阅历系统,也就是
32、学问构造,它是获得新学问的根底;二是心智操作系统,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认知操作方式,它是获得新学问的操作根底。学生在复习数学学问之前,数学学问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根据肯定关系或联系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这就是学生该学科的认知构造,这时候的认知构造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认知构造。 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构造,必需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学问进展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知给学生,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需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数学
33、学问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受数学学问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学问的良好习惯。 (四)要关注学生的进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根本动身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进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进展。 1.关注学生进展的全面性。 传统的课程,过于关注学问和技能,而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样教学,虽然强化了学问,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进展。根底教育课程改革
34、纲要指出:转变课程过于注意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鲜亮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即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达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强调既要猎取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留意三维目标的全面,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留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2.关注学生进展的差异性。 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进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需熟悉和成认这种差异。从生命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力量,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们也不是复印机,启动按钮,即可
35、消失数张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学问。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一样,不能千篇一律。或许整理的结果在教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要予以确定。 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进展。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进展,是在原有根底上一种可持续进展,无终点。为了自身的进展,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进展的力量。因此,必需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进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领悟复习的方
36、法。 四、教学策略 复习课难上,这是全部数学教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全部数学教师的盲点。对于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无所谓。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埋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白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回忆,是上复习课不行缺少的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学问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
37、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学问。 1.借助名目进展全册学问的回忆。 名目是教材的组成局部,能帮忙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把握学问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奇的名目。因此,可借助名目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学问?学生借助名目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熟悉和加减法 (4)熟悉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6-10的熟悉和加减法 (7)11-20各数的熟悉 (8)熟悉钟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借助课题进展单元学问的回忆。 看名目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学问内容。如看名目第三单元的
38、课题是:1-5的熟悉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局部。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挨次、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 (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从学生进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整理学问、建构学问网络的力量,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力量和意识是在经受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1.自主梳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学问,但有些学问无条理性,积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学问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展排列时,就很简单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学问梳理为系统的学问,
39、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学问网。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学问点按肯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一样的学问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学问点分开来,使学问条理化、系统化。其思索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即依据肯定的标准将学问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学问进展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展重新组合,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来。 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索: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展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 1.数一数、比一比 2.1-5的熟悉和加减法、6-10的熟悉和加减法 3.11-20各数的熟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
40、熟悉物体和图形、熟悉钟表 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 1.数一数、比一比 2.1-5的熟悉和加减法、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熟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熟悉物体和图形、熟悉钟表 4.分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展分类,使学生自己感悟到复习数学学问的方法。 又如在“熟悉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索: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学问的标准和方法不尽一样,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外形的)分类整理。这样,抓准学问的连接点,剖析学问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学
41、问条理化,系统化。 2.主动建构。 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学问构造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构造,需要经受主动建构的过程。 捕获联系,画图建构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展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构造。这一构造能清晰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帮忙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问构造。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有的同学整理成树状构造。这种构造能清楚地反映学问内容,帮忙学生理解图形,形成良好的认知构造。从图形这一棵树上“生长”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大枝权”,然后从立体图形这一“枝权”上生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小“枝权”,从平面图形这一“枝权”上长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个小“枝权”,形象清楚,不易遗忘。 相互比拟,列表建构 有的同学列表进展比拟,使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这样,学生亲自理一理,试着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好的认知构造,提高了学生整理学问、建构学问的力量。 (三)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把握所学的学问、构建认知构造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帮忙学生形成对学问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敏捷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