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教案设计模板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关数学教案设计模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数学教案设计模板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有关数学教案设计模板7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并能依据看到的外形正确推断观看者的位置。 2、通过观看、比拟、识别、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看到的物体外形可能不同(也可能一样),培育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育学生仔细观看、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看到的物体外形可能是不同的;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从不同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教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
2、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其次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沟通)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看物体时应当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看, 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沟通,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反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反面。 2、拿出玩具恐龙进展展现,让学生简洁感知恐龙的
3、正面、侧面、反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看玩具恐龙。 课件出示观看要求: a、悄悄的观看,悄悄的思索。 b、请4位同学观看汇报,“我在恐龙的( )面,我看到了恐龙的( )”。 1、原位观看,沟通,指名汇报。 2、换位观看,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沟通及汇报。 争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看恐龙后有什么发觉? 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教师课前还给恐龙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三个面的恐龙照片,学生仔细观看,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稳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看数学课本的上下
4、 熟悉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看恐龙、数学课本,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结果不同。肯定是这样吗? 师:教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看。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看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觉想和大家共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看观看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结果可能一样,也可能不同。 稳固练习 1、 摄影展览,连一连: 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
5、到的?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4、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5、 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长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共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看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有关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2 教学内容: 课本P13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稳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预备。 2、让学生有时机在不断探究和制造的气氛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
6、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力量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拟娴熟的进展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拟娴熟而精确的进展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预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来讨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信任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究,稳固学问。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察、指导。做完
7、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留意什么问题?指名答复。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当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察。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看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8、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争论、沟通完成。教师巡察。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进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学问、方法上进展总结。 四、随堂练习 有关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拟简便。 2、熟悉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二、智能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正确把一样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受学问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情感目标: 1、培育学生小组合作互助的
9、精神。 2、教育学生思索问题应当多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去想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预备: 1、课前教学生唱数字拍手歌,配动作。 内容如下: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挪挪腰,七八不说话,九十快坐好! 2、练习九第1题的挂图。 3、制作多媒体电脑课件。 4、制作卡片(内容为练习九第2题和补充的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交谈导入,提快乐趣。 同学们,你们喜爱到游乐园玩吗?那么这节课学习仔细,积极动 脑筋的同学,教师就带他到游乐园玩,好吗?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请看图,这五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出例如1的主题图) 2、你
10、能依据这幅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 3、那么请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在堂上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看哪个小组算得快,算得准。 4、请学生汇报,师分类板书: 14+6=20_+10+10=30 4+4+4+1+1=145+5+5+5=20 3+3+3+3+3+3=18 5、我们一起看黑板上的这些算式,认真观看,你发觉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左右两边的一样点都是加法算式,不同点是左边的算式中加数不都一样,右边的算式中加数都一样。 6、我们再次看这边的算式,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请在本子上写一写。留意要求算式中的每个加数都要一样的。 7、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学
11、的算式,师质疑:假如再添加上5个、10个.这样的数,那说起来很简单漏说或多说几个,这怎么办? 学生引导说出:几个几相加。 8、那么你们能说说右边这3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呢?你们所写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呢?请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 9、看来这些算式用几个几相加说真简便,那么写有没有方法能写得简洁一点呢?稍让学生思索。 10、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运算方式-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齐读课题。 11、现在以这一题(3+3+3+3+3+3=18)为例,一样加数是几? 有几个3?得多少?板书(63=18) 12、在6和3中间写上这样一个符号,(63=18)读作6乘3等于18。) 13、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12、乘号与我们熟悉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那像什么?(提示学生书写要端正,不要与+混淆。 14、那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6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5、6个3连加除3这样(63)写外,也可以先写一样加数3,再写6,写作36=18,那这个算式又怎样读? 16、质疑:请翻开书45-46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17、小结:同学们,求几个一样加数连加的和,可以应乘法计算。要留意弄清晰一样加数是几和有几个一样加数。 三、练习稳固,把握新知。 1、现在教师预备了一些算式卡片,你们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完毕后,全班同学再齐读一次。 2、读会读了,那同学们还能把另外这两个算式(10
13、+10+10=30、5+5+5+5=20)和你们所写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请在本子上做一做。学生汇报。 3、翻开课本48页,做第3题。学生汇报。 4、连续做第4题。学生汇报。 5、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很好,教师真想立刻带大家到游乐园。请再翻开46页,看做一做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请在书上做。学生汇报。 6、好,现在我们一起唱着数字拍手歌到游乐园玩吧! 7、(课件显示44页游乐园情景图)。我们来到了游乐园,认真看看,你发觉了什么?(让学生说图意) 8、你能依据这些情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分工: 提问题; 列算式; 推断对错。 学生汇报。
14、9、同学游乐园的另一个角落还有这些小朋友。(出示48页第1题的挂图)。你们看,谁能帮忙这只小鸟解答这个问题(共有几个小朋友)?请在本子上分别用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来解答,学生汇报时,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想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有2个跷跷板。两个跷跷板的每一端坐2个小朋友,有4端)师鼓舞学生:同学们思索问题应当多从不同角度去观看、去想方法解决问题。 四、拓展练习,扩阔思维 1、同学们真是一个聪慧的乐于助人的小朋友,那能不能把4+4+4+4+1+1=14这个算式局部改成用乘法表示呢?(可小组争论)再汇报。 2、玩了这么多,有点口渴了。这里有几瓶水(在讲台上摆成0000
15、00)列成加法算式是什么?(1+2+3=6) 那这个算式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那谁能移动一瓶、两瓶或三瓶水,使它们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指名出来移,并说出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抓住一样加数去想。从这些方面去移,变成000000或000000或000000) 五、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游乐园真好玩,是时间回去了,我们又唱着数字拍手歌回去吧!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3、师总结:当消失一样加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这只是对乘法的一个初步熟悉,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有关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
16、一练”第1-4题。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根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把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的观看和分析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日小熊家来了很多客人,小熊采了很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预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
17、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根底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索,填写表格。 (2)小组沟通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肯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竞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
18、说。 可采纳小组接龙嬉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嬉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学问?有什么收获? 有关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5 一、 除法 第一课时:除法(一)熟悉竖式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受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展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数学 教案设计 模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