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总结通用(五篇).docx





《有关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总结通用(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总结通用(五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有关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总结通用(五篇)有关文言文陈情表学问点总结通用一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动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拟,但就在诸葛亮之后缺乏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纠错、强调易读错字音。 2、全体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指
2、导学生朗读全文,提示学生留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其次段:感谢,恳切; 第三段:真挚,恳切;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盼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学生答复后,投影: 李密( 224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闻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闻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当尚书郎,屡次出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实行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
3、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恳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先自诉家庭的凄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头就落入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气氛之中。 三、讲析课文第一段 1、读第一段 2、由学生梳理重要的实词、虚词等学问点,并记录朗读。(结合创新方案) 3、教师组织学生逐句口译本段文字。 4、再读第一段 5、思索文章一开头,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学生答复:总摄作用 学生争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板书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其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
4、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6、学生对比试背第一段。 1、 完成创新方案练习 2、 背诵第一段 3、 预习其次、三段课文 陈情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其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其次课时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简单引起别人的怜悯。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怜悯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看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故意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
5、的态度。 1、学生齐读其次段、梳理学问点(结合创新方案) 2、思索争论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达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答复) (2)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动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怜悯。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3、背诵其次段,齐背 4、过渡第三段 假如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或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其次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
6、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由于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读并译第三段,梳理学问点(结合创新方案) 5、思索、争论 (1)李密最担忧晋武帝疑心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白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2)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可多诵读本段,体会句读 区区不能废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4)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详
7、细分析。 6、背诵第三段 7、作业: 背诵二、三段,预备默写 陈情表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其次段:明写感谢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三课时 一、导入(先默写其次、三段) 二、新课 1、读第四段梳理学问(结合创新方案) 2、诵读思索: 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响呢? 3、板书 解决忠孝两全冲突,提出愿乞终养恳求。 4、背诵本段 三、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尊敬之情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
8、,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顾联通;(本文前后照顾的句子许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答复)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相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告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四、总结本课文言、文化学问: 1、一词多义:(略) 2、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知,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5、修辞方式:比方,婉曲,对偶 6、文化学问: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背诵默写、创新方案相关练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文言文 陈情 知识点 总结 通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