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二等)设计说明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二等)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二等)设计说明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气械创设计大赛 参赛作品设计说明书工程名称室内物品取送机器人指导教师张宝成工程负责人陈伟所属单位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室内物品取送机器人设计说明书一、作品内容简介该室内物品取送机器人依据人发出的指示,可以实现从指定位置取回物品,或者从人所在的位置将物品取走,放回到指定位置,也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物品传递。二、产品研制背景与意义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重大社会问题,其中 60 岁以上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同时,截至 2023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到达 1.85 亿,占总人口的 13.7%。人口的加速老龄化使医疗和社会保险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龄老年
2、人的自我照料力量差,行动和语言的力量下降,所以需要赐予他们特别的护理。各类残疾人和长期卧床老年人的大量存在,使得助老、助残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研制开发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供给诸如护理、陪伴等方面的效劳,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安康,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我国助老、助残机器人的争论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效劳。鉴于此,我们特设计出这款室内物品取送机器人,融合了运动掌握、多传感器组合、路径规划等技术,以更好地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疾人,同时也能便利将来的生活。三、 设计方案1、作品设计简介它
3、承受两驱四轮机构,两驱动轮各由一个直流电机掌握,大大增加了车体的敏捷性。承受折叠连杆机构,通过电动机驱动螺杆,进而带动螺母使连杆的支点分别与靠拢,实现载物平台的升降,构造简洁稳定。考虑到机械臂的多自由度掌握程序不易编写,故承受柔性机械手的线驱动掌握,以仿照人手实现对物体的抓取。它以51系列单片机AT89C52作为检测和掌握核心,承受红外光电传感器进展巡线以及对物体所在位置的定位,承受超声波传感器进展避障,通过遥控辅以无线掌握模块以实现人对机器人的直接掌握。当电量缺乏时,自动回到特定位置充电,以此实现续航(模型中以铅酸蓄电池代替)。该机器人为机电产品,主要包括机械局部设计和电子掌握两局部。2、机
4、械构造2.1 、外部构造设计该效劳机器人工作环境为室内,地面较为平坦,故承受四轮机构而不实行三轮机构,以增加车体的稳定性;鉴于空间的限制以及车体重量、强度、经济性的要求,考虑到立方体框架构造不仅可以节约材料,有利于减轻重量,而且设计简洁简洁实现。在框架构造搭建好以后,我们通过受力和承重试验,觉察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外部支撑框架的设计是本着一切从实际应用动身的原则,依据物品通常的放置高度所确定;另外为了使得该机器人能够在肯定的外部冲击下正常工作,且在承受上部升降机构和载物平台的全部重量和作用力下不至于被压垮,以及在扭转力的作用下不至于发生扭转变形;因此我们必需选择一种质轻且有足够强度的材料。通过在
5、材料市场上了解,以及询问指导教师的意见,我们选择了合金角铝型材作为该机器人的框架构造搭建材料。工作时通过折叠架实现车身的升降,以到达对较高位置物品的取放目的。2.2 、行走机构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为车轮方式:左右轮为驱动轮,分别受左右两个带减速器的直流电机掌握,前后轮为万向轮从动轮,由此构成四轮对称构造。 左、右轮除负责前进与后退外,当两轮的转速不同时,还可以实现曲线行走以及原地旋转。电机掌握车轮运动状况如下:左电机状态右电机状态机器人运动状况正转正转直线前进反转反转直线后退正转停右转弯停正转左转弯正转反转原地顺时针旋转反转正转原地逆时针旋转本机器人承受红外线传感器阵列如图均布于车底,用于巡线)和
6、超声波传感器布置于车身四周,用于避障,将检测到的信号经过AT89C52 单片机进展推断和处理,进而掌握分别固连在两主动轮的电机进展工作,使机器人实现任意方式的行走。2.3 、升降架设计该升降架承受折叠伸缩衣架的原理,极大地减小了机器人的体积,且能转变作业的高度, 可操作性较好,同时连杆构造增加了车体的刚度,减轻了车体重量。此外,我们还实地考察了重型升降架的构造,并在本机器人升降构造上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它承受两排折叠机构,中间靠两根杆固连在一起,以实现整体同步平稳地升降。升降架承受合金铝型材进展设计加工,相邻局部通过螺丝连接,形成旋转铰支。它分别与基座和顶部连接,一端构成铰支构造,另一端靠连接轴
7、承轮在导轨上滑动。通过驱动连杆末端的水平方向的移动,来实现车身的垂直方向的升降。2.4 、转动平台的设计转动平台的设计一是为了安放机械手驱动电机,二是承载上端载荷,缓解对旋转电机输出轴的力矩。它与旋转电机共同作用,实现机械手的旋转,从而完成取物的后处理过程。2.5、机械手的设计考虑到夹持物品时的稳定性因素,我们放弃了原定的叉车的取物方式,特承受目前的柔性机械手的设计。该机械手能进展包络抓取,掌握准确稳定,并且负载力量较强,能够应用于对较大尺寸、外形变化范围物品的抓取。此外,该柔性机械手承受线驱动掌握,使构造更加简洁,且驱动及编程更易于实现。它由两排共计14个大小一样的连接件组成,见图。各连接件
8、通过螺丝搭接在一起,并承受双螺母进展自锁,该局部相当于人的指关节。各连接件沿轴向两侧分别打上穿线孔,通过两根线反向缠绕于绕线轮,使电机输出轴与绕线轮固连,通过电机的转动实现机械手的张开与合拢。该机械手模拟人手的构造进展设计,取物方式类似于人手。2.6、螺杆传动螺杆传动就是通过电机带动螺杆旋转,从而带动与螺杆相啮合的螺母进展直线运动。该室内物品取送机器人承受此种机构,用以实现升降架的升降掌握。如下图,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螺杆固接在一起,然后通过一个特别的固定机构,将螺杆上的螺母与垂直于螺杆的传动杆相连,将螺母的旋转运动转变成直杆的水平移动。直杆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升降架的两个运动端,直杆的水平移动带动升
9、降架的升降运动,从而实现了将电机的动力输出通过螺杆机构转移到升降架的垂直移动。该机构的特别之处在于:1、通过螺杆机构将水平运动转变为垂直运动;2、螺母与直杆的固接机构,出自于一个异体同构思想的创;3、为了进一步稳定螺母的输出,使得水平直杆能够稳定平移,承受了双螺母固定。3、电子局部3.1 、系统总体掌握室内物品取送机器人主控系统的构造框图如图1 所示。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掌握系统、传感器系统、电机驱动系统 3 大局部组成。其中单片机掌握系统的处理器承受国产芯片STC12C52RC,完全可以胜任本系统的计算和处理速度。运动系统主要通过单片机给出的多路PWM信号对各个电机进展掌握。传感器系统由超声波测
10、距传感器、红外模块等组成。各局部承受模块化设计,具有肯定的扩展性,开发维护简洁易行。3.2 、超声波模块超声波是一种肯定频率范围的声波,它具有在同种媒质中以恒定速率传播的特性,而在不同媒质的界面处,会产生反射现象。利用这一特性,依据测量放射波与反射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到达测量距离的作用。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svt2 。其中,s为障碍物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t为从放射到接收经受的时间;v为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在室内物品取送机器人中,避障功能的实现正是利用了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它的传感器局部由三对每对包括一个放射探头和一个接收探头共六个超声波传感头组成。探测范围确实定:由于每一个超声波探头都有
11、肯定的指向性即放射或承受的空间范围,所以在测量时必定存在盲区如图2。因此,三对传感器必定以肯定的尺寸分布在机器人的四周,从而使传感器测量的范围包含整个室内物品取送机器人所必需经过的空间,同时又避开探测死角既使盲区落在须测量的范围之外。掌握局部的核心是89C52单片机,它依据接收的信号左、中、右三路的幅值,以及从放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计算并推断障碍物的相对位置。在此根底上,依据事先设定的规章,选定相应的避障措施前进、左转、右转、后退、调头。在确定了避障措施后,要向电机的掌握器输出相应的掌握脉冲,以实现避障。3.3 、路径规划设计路径规划是效劳机器人顺当完成智能空间中各种效劳如物品抓取、目标跟踪的
12、根本环节之一,定义为依据某一性能指标搜寻一条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最优或近似最优的无碰路径。为了实现高精度实时定位目标,承受红外线传感器阵列。89C52单片机检测光电传感器的信号,并掌握两个直流驱动电机状态。3.4 、电源变换电路设计机器人的供电系统分为两局部:单片机需要+5V 的电源,而直流电机需要+12V 的电压驱动。机器人系统承受+12V 的可充电铅酸蓄电池进展供电,通过稳压芯片进展降压处理, 以此来获得+5V 电压。电压转换原理图如下。3.5 、自动充电系统的设计充电站设置在墙壁上固定位置,通过放射红外线信号的遥控器,用来向机器人供给充电站位置信号。机器人通过反面左右对称的两套一样的红
13、外接收装置来推断充电器的方位,进而调整车体的运动。电极对接后,机器人停顿全部功能,转入休眠的充电状态。两个红外接收器的信号接收状况与机器人运动方向的掌握关系为:右红外接收头左红外接收头机器人方向状态掌握内容无信号无信号无信号有信号有信号无信号有信号有信号机器人没有检测到充电站的红外信标根本对准充电站,但机器人的方向偏左 根本对准充电站,但机器人的方向偏右机器人正对充电站原地旋转并进展检测,转三圈仍检测不到,移动一个位置再旋转检测,直到觉察信标为止右旋转,同时检测,直到两个接收头均有信号再直线后退 左旋转,同时检测,直到两个接收头均有信号再直线后退 直线后退可到达充电站并与充电站实现电极的对接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创新 设计 大赛 二等 说明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