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抗疫英雄事迹100字(通用3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李兰娟抗疫英雄事迹100字(通用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兰娟抗疫英雄事迹100字(通用3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李兰娟抗疫英雄事迹100字(通用3篇)李兰娟抗疫英雄事迹100字篇1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斗中,涌现出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惊、全国震惊、世界震惊,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阅历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峻,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心建议“武汉必需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2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
2、肺炎疫情爆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承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决信念,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与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许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胜利,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
3、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舍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果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完毕以后,盼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李兰娟抗疫英雄事迹100字篇2 李兰娟从一名赤脚医生成为一名院士,完全是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李兰娟高中毕业后尽管自己成绩优异
4、,但正赶上运动,于是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尽管自己当时什么也不懂,她努力学习,学习经络,学习熟悉草药等,很快成为的百姓信任的优秀医生。后来被推举上了大学,凭借努力,她成绩优异而留校,安排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儿子郑杰说“今日事今日毕”也是她始终遵守的行为准则。李兰娟的医务工作已经相当繁忙,除了临床工作还有大量的讨论。但是学习从不放松,儿子郑杰看到深夜一边补学英语,一边看国外论文。不仅对自己如此要求,对丈夫也是严格要求,从一个好玩的小细节就可以看出。丈夫成为院士后,丈夫看一会电视,她会催着抓紧去看论文。 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 上世纪80年月,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达80%。李兰娟一心想要救人,
5、苦于治疗方法有限,只能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李兰娟说,“当时,我们工作的314重病室好像是被施了魔咒一样,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经过10余年的反复探究、试验,1996年,李兰娟及其团队最终创立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Li-ALS)”,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到78.9%,开拓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成为我国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从2023年起,李兰娟每年举办一次人工肝的推广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疗方法无偿教授给更多医生。“全国有那么多病患,不行能都跑到浙江来就医,在当地得到准时的治疗,才是最好的结果。”如今,人工肝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市,她还屡次举办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兰娟抗疫 英雄事迹 100 通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