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说课稿「公开课」.docx
《李商隐《无题》说课稿「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无题》说课稿「公开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李商隐无题说课稿公开课 大家好! 现在我就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请敬重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能够赐予珍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诗歌文本说明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头,诗歌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始终奔腾不息。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诗歌的诵读、品析、鉴赏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从而走进诗歌的心灵,并能有效的拓展迁移,轻松应对语文考试题中诗歌默写与鉴赏。就绵阳的中考而言,诗歌的考察涉及到诗歌默写和诗歌鉴赏两个局部,占有不少的分值,而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
2、首抒写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并且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两个有情人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爱情及重见邀无期的哀伤。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模糊,感情肤浅,凄婉而迷离,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说明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了解李商隐简洁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的深刻含义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日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以及这首诗歌的主旨思想。 3、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理解古代女子在哀痛与苦痛的爱情之中仍旧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美丽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
3、模糊婉曲之美。 4、学习并体会“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诗歌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说明 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我根据“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步骤方法来进展设计,以学生展现为主,教师归纳总结点评为辅。 (一)介绍晓背景,明风格。 说明:是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古人为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才能体会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寄予的人生心志。诗歌不仅仅是几行文字的串联,其中融入了诗人的生平、经受、境遇,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共性,反映着独特的诗歌主题。就诗歌的背景而言,不同的时代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诗歌情怀。 方法:由学生先介绍,学生补充,再由教师补充总结
4、并形成简要的文字笔记。 明确: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等职。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李商隐一生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开成二年,李商隐25岁时举进士。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终李商隐满怀
5、报国之志,带着一颗“夙心”,在悲愤孤独中死去。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经常寄予着肤浅的身世之感。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月长远,家境已非常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教导,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
6、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梦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
7、古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继承前人的方面较广,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颜色;既有李贺诗的梦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境地,在百花齐放的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一颗光荣夺目的明珠。 (二)诗歌诵读:读准音,诵出韵。 说明: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之美。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读,我们能感悟其音韵之美,感悟诗中营造的意境和传达的情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正是此理。因而诗歌教学的首要之事就是让学生读出韵,而要读出诗韵,先要引导学生读准音,明其意;定抑扬,知
8、缓慢。 方法:(1)学生齐读。(2)学生点评。(3)学生个读。(4)学生点评。(5)教师范读。(6)学生点评。(7)教师总结。留意让学生从李商隐的个人的诗风(模糊、精致、高雅、凄婉、迷离)特点结合这首诗的情感内容来点评诗歌诵读语气的抑扬缓慢。 明确:1、断句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字音 蜡炬(lj) 云鬓(bn) 蓬山(png) 殷勤(ynqn) 3、情韵 此诗情感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模糊婉曲之美,表现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以及两地分别不能相聚
9、而期盼相聚的伤感和期盼。所以在诗歌的情韵诵读时在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的同时语速不宜过快,要缓慢而消沉,在相思而不得相聚的哀怨中要读出对爱情的坚决和对相逢的期盼。 4、诗意 首联:见面的时机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颔联: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颈联:我(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富如云的鬓发转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逝。(爱人)晚上长吟不寐,必定感到冷月侵人。 尾联:(爱人)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行即。盼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爱人,来往传递消息。 (三)诗歌品析抓意象
10、,品手法。想画面,析情感。 说明:敬重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位评委,诗歌的品析是诗歌教学的核心,现在我从“抓意象,品手法。想画面,析情感”四方面就这首的品析作简要说明。 抓意象,品手法。是指知晓诗歌详细所描写的对象,以及诗人所采纳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抓住了意象,品出了手法,也就能悟出诗歌所情感与心志。就诗歌的意象而言,它是诗人所描写的详细对象,也是诗歌情感的主要载体,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情感寄予。在教学中不妨给学生以适当的归类,让学生在诗歌的品读中能就意象而品尝出诗人所寄予的情感心志。(比方诗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的鉴赏。) 想画面,析情感。诗歌的语言是灵动的、跳动的,是词语意象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题 李商隐 说课稿 公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