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心理学认识题库.docx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心理学认识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心理学认识题库.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心理学认识题库1单选题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学习后立刻睡觉,就保证之后没有其他的内容干扰,因此是没有倒摄抑制的影响。2单选题“自以为是”是思维缺乏()。A.广阔性B.批判性C.深刻性D.灵活性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虑问题主观自负,自以为是,属于不能根据客观标准正确评价自己,这是思维缺乏批判性的表现。3单选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
2、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不可逆、不守恒;到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获得了守恒,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4单选题儿童能够独自完成“钟摆实验”,表明他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D5单选题学生面对问题时不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千扰,倾向于根据自身内部线索对事物作出判断,此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A.沉思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 正确答案:D6单选题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认知过程被称为()。A.同化B.顺应C.平衡D.发展 正确答案:B7单选题在皮
3、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前运算阶段指()。A.02岁B.27岁C.711岁D.11岁以上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为前运算阶段;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8单选题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在进行思维运算时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无法摆脱对具体事物和经验的依赖;而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之后,则能摆脱具体事物和经
4、验。所以答案选A。9单选题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儿童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该儿童的认知水平已处在()。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浮力是一个抽象概念,个体可以不借助物体来对浮力进行理解,说明个体能够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形式思维),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只有到达了形式运算阶段的个体才能很好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10单选题受过去的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是()。A.迁移B.定势C.原型启发D.动机 正确答案:B11单选题鲁班看到荷叶而发明了雨伞,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影
5、响机制是()。A.功能固着B.迁移C.定势D.原型启发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12单选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应急性回答,并提出多种类型的答案或各种不合常规设想,以培养其创造性。这种方法是()。A.发散思维训练B.头脑风暴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自我设计训练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的一种思维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应急性回答,并提出多种答案和设想正是发散思维训练的具体做法。13单选题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
6、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缓慢下降,感受性上升。14单选题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A.感觉的阈限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5单选题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A.记忆B.听知觉C.思维D.想象 正确答案:B16单选题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 正确答案:A17单选题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
7、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18单选题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知觉特征是()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19单选题感知、记忆、思维是信息加工过程,也是我们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基本过程,它们属于()A.认知过程B.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C.人格心理D.动机系统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认知过程包括感觉、
8、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20单选题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想象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单一属性的反应。表象是对于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想象是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1单选题下列关于错觉的表述正确的是()A.错觉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的幻觉B.错觉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改变引起的C.错觉是对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知觉D.错觉对于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只有消极作用 正确答案:C22单选题在对事物的知觉中,需要有以往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
9、,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知觉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词语加标志的特性,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23单选题看书的时候用红笔划重点以便阅读是利用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题干所述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24单选题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
10、D.恒常性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使用彩色效果比黑白效果好是因为彩色更容易被区分出来,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故选B。25单选题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符合感知的()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正
11、确答案:B参考解析:抑扬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强调的是声音高低的对比差异,符合感知的差异律。26单选题“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A.观察的目的性B.观察的全面性C.观察的准确性D.观察的创新性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观察的全面性。27单选题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儿,可能还想着晚上看的电视剧,这种意识状态称为()A.可控制性意识状态B.自动化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意识的状态分为可控制性意识状态、自动化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
12、睡眠状态。白日梦是指,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似乎是一方面清醒着一方面做梦,通常在不需要集中注意的情况下自发产生。听课走神属于白日梦状态。28单选题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想象D.共鸣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经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
13、表情属于刺激物的特点,故本题选B。29单选题上课过程中,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门开的方向。这种表现是()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观察注意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据此可排除D。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由“不由自主”可知,题干中的行为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应是无意注意。故选A。30单选题上课了,夏明同学还沉浸在刚看过的小说
14、中,说明他的()不够好。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31单选题实验发现,人很难做到在左手画圆形的同时右手画正方形,这涉及()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强度D.注意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称为注意的分配。32单选题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动向,这是()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
15、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例如:边听边讲边做笔记,自拉自唱等。33单选题以下属于意义识记行为的是什么?()A.诵读背B.抄写记C.口诀记D.读故事记成语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读故事记成语属于意义识记。34单选题“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一种()A.有意回忆B.无意回忆C.直接回忆D.追忆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回忆也叫再现,根据有无明确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是指有明确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回忆,如学生课堂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无意回忆是指事先没有预定
16、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回忆,如题干中提到的“触景生情”,此外还有“睹物思人”等。35单选题对语法规则、公式符号、法律条文等知识的记忆属于()A.情景记忆B.运动记忆C.形象记忆D.语义记忆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其中,语义记忆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一年有四季。36单选题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前摄抑制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
17、回忆以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37单选题因为记忆是痛苦的或者是可怕的而发生了遗忘,这种遗忘被弗洛伊德称为()A.认知性遗忘B.干扰性遗忘C.动机性遗忘D.消退性遗忘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弗洛伊德的动机说认为,对可怕的恐怖的记忆我们会自动将它压抑到潜意识之中,这种现象称之为“动机性遗忘”。这种遗忘常由一定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机所致,是个体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故本题答案选C。38单选题目的在于识别或记住事实资料,使之再认和再现,不求理解,机械模仿,教学中以教师得出的结论为主,反复训练学生记忆功能的教学被认为是()教学。A.记忆水平的B.解释性理解水平的C.探究性理解水平的D.开放性转换的 正确
18、答案:A参考解析:记忆水平的教学,目的在于识别或记住事实材料,使之再认或再现,不求理解,机械模仿,教学中以教师得出结论为主,反复训练学生记忆功能,这一水平的教学目标有:记忆,记住事实(名称、定义、符号、公理、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模仿,在标准情境中做简单的套用或依照示例做机械的模仿。39单选题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可能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
19、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40单选题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社会过滤效应D.最近效应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首因效应的含义。41单选题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A.服从B.从众C.社会化D.暗示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题干描述的是从众现象。42单选题(2016浙江杭州单选)在实验中,让你戴上耳机,然后开始由小
20、到大地调节音量,你会从一开始听不见,到开始逐渐能够听得见。在你刚刚能够听得见时的音量,在心理学中被称为()。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刚刚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绝对感觉阈限。故正确答案为B。43单选题(2013山东济宁单选)黑人的牙齿总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这与“月明星稀”给人的印象一样,都属于感觉的()。A.补偿B.适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同时对比的含义。同时对比指的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黑人的牙齿和脸是同时出现的,因而产生的是同时对比。故正确答案
21、为C。44单选题(2016福建福州单选)“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种“有色知觉”属于()。A.联觉B.后像C.感觉适应D.感觉对比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联觉指的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题干中荷塘月色的美景不仅引起了作者的视觉,还仿佛让作者听到了一首名曲,说明还引起了作者的听觉,因此属于联觉现象。故正确答案为A。45单选题(2013山东威海单选)我们坐在一列靠站停止的火车上,当相邻的一列火车开动时,我们会觉得是我们所坐的这列火车开动了。这种现象是()。A.真动知觉B.自主运动C.诱导运动D.运动后效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诱导运动是指由于
22、一个物体的运动使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属于似动知觉中的诱导运动,不属于真动知觉。由于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是同时发生的,不是先后发生的,因而不是运动后效,而是诱导运动。故正确答案为C。46单选题(2013江苏南京单选)对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作是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则常将之作为“优质木材”。这是()的表现。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选择性D.知觉恒常性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于植物学家和木匠的经验不同,因而对于同一棵香樟树的理解不同,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故正确答案为B。47单选题(2014山东省属事业单位单选)一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 教育 理论 综合 心理学 认识 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