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1 简答题1. 题目:偶函数的概念2.内容(江南博哥):3.基本要求:(1)能利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偶函数定义;(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图片都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对称图片。学生观察。生:都是对称图形。师: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揭示课题:那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学过的函数有没有这样的对称性呢?这节课我们就起来研究一下函数的对称性。二、探究新知(一)描点画图,直观感受师
2、: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出示两个函数,大家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像。(出示y=x2和y=|x|两个函数,引导学生根据五点法画出函数图像。)师:大家都把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画出来了,那么老师想请问大家,这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点呢?生:都关于y轴成轴对称。(二)总结归纳师:从图像中我们能看到这两个函数图像都是关于y轴对称的,那么我们怎么利用函数解析式描述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的特征的呢?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抽象函数的性质进行描述。生:f(x)=f(-x)师:能用通俗一点的语言表达吗?生: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同。归纳:对于R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这时我们就称函数f(x)
3、为偶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三、巩固练习课后练习题,用定义求证函数f(x)=x2+1和f(x)=2/(x2+11)都是偶函数。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五、布置作业下课后思考偶函数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板书设计:2 简答题1、题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2、内容:3.基本要求:(1) 试讲约10分钟;(2)讲解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3)配合教学适当板书;(4)讲清空间两点间的距离探究过程,并结合例题讲解应用。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用空间两点间的
4、距离公式解决问题。2.通过探究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灵活运用公式,初步意识到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迁移的能力。3.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应用。难点: 一般情况下,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距离是几何中的基本度量,几何问题和一些实际问题经常涉及距离,如飞机和轮船的航线的设计,它虽不是直线距离,但也涉及两点之间的距离,一些建筑设计也要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如何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呢?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二)探索新知环节一:根据
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推导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尝试推导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环节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首先出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A(x,y,z)是空间任意一点,提出问题尝试求出A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让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根据学生的思考,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推导过程。环节三:例题已知 A(3,3,1),B(1,0,5),求:(1)线段AB的中点坐标和长度;(2)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P(x,y,z)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已知的两点A、B都是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我们直接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即可。知识本身不难,但是我们计算
6、的时候必须认真,决不能因为粗心导致结果错误。(三)巩固拓展已知A(3,3,1),B(1,0,5)求:(1)线段AB的中点坐标和长度;(2) 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四)归纳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距离公式。(五)实际演练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坐标为A(1,-2,-3), B(-1,-1,-1), C(0,0,-5) ,试证明ABC是一直角三角形。同学分享。四、板书设计3 简答题等比数列【基本要求】(1)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4)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参考解析:
7、4 简答题1.题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内容: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学生能够运用两角和公式推导二倍角公式;(3)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在运用两角和公式推导二倍角公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3.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体会转化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难点:灵活运用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问题:谁能来说一说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预设学生抢答: sin(a)=sina c
8、oscosa sinCOS(a)= cosa cos sing sin从而导入新课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探索新知环节一:公式推导学生思考并小组合作探究sin2ar、cos2a、 tan 2a公式的推导过程。小组代表发言。预设生1:运用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来进行推导。教师提问:大家还有不同想法吗?预设生2:根据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进一步推导为:cos(a +a) = cos2a-sin2a = 2cos2a-1 =l- 2sin2a引导学生总结。环节二:应用举例出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计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三)巩固拓展出示练习题,
9、请学生回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三)归纳总结(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五)实际演练1.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2.自己编一道题目,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下节课分享。三、板书设计:略5 简答题1.题目:对数运算的性质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讲解条理清楚、重点突出;(3)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与类比,理解对数概念与指数概念的相互关系,能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2.通过类比发现与归纳发现,让学生体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类比”和“归纳”方法的意识。3.体会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发现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教
10、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对数运算性质。难点:灵活运用对数运算性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三连问:对数的定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常用对数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请举个例子自然对数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请举个例子。复习已学知识。2.类比指数的运算性质,提问:对数有没有运算性质,它有哪些运算性质,这些性质是如何得来的?在提问中引出课题对数的运算性质。(二)探索新知环节一:初步探究1.初步探究、获得猜想活动1:试一试,计算下列对数的值:活动2:上题中各个对数之间的关系,大胆猜想。活动3:反思猜想的合理性。环节二:探索性质活动1: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对数和指数之间的关系,用指数运算
11、性质来推导对数运算性质。活动2:将具体的运算抽象,由特殊到一般活动3:验证推导其他性质:引导小组学习,发现新的性质,并证明。环节三:师生总结(1)对数运算的性质公式对数运算的减法法则:两个同底对数相减,底不变,真数相除。根据上述运算法则,多个同底对数相加,底不变,真数相乘,对数的乘法法则:M的n次方的对数会等于M的对数的n倍。(2)对数性质和指数性质的关系(三)巩固拓展大屏幕出示题目组织学生计算对数题目。(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总结为主,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辅助补充。(五)实际演练1.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2、;2.开放性思考题:对数运算可以解决哪些实际应用题,试着去找找并用对数解决。四、板书设计:略6 简答题1.题目:双曲线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 10分钟;(2)讲解条理清楚、重点突出;(3)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各部分名称。2.通过类比发现与归纳发现,让学生体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类比”和“归纳”方法的意识。3.体会数学内在的逻辑性,发现数学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难点:会求焦距,焦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三连问:椭圆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距离关系?椭圆的标准方
13、程是什么?2.到两定点距离之差是定值的轨迹又是什么形状?在提问中引出课题双曲线。(二)探索新知环节一:初步探究观察图形、获得猜想出示拉链变化图,固定拉链下方两点。展示拉链在拉开过程中与两点距离的变化;组织学生自行动手画图测量并计算他们的距离差值。通过测量和计算学生不难得出差值都近似相同。获得猜想:到两定点距离的差值是一个定值。环节二:探索定义教师具体向学生说明,同时进一步解释该轨迹曲线不止一条,展示出在另一侧也存在这种现象并用集合表示,由此呈现出双曲线的基本图像形式。环节三:师生总结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讨论:类比椭圆的下定义方式,能否得出双曲线的定义。师生共同总结出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
14、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一个常数(小于55)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并进一步说明这两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三)巩固拓展大屏幕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判断是双曲线,如果是,判断焦点位置,焦距大小。(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总结为主,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辅助补充。(五)实际演练1.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2.开放性思考题: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双曲线,总结双曲线和椭圆的区别。四、板书设计略7 简答题1.题目:偶函数的概念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讲解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专业面试 2022 年下 半年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高中数学 专业 面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