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关键词:喻绍泽;古琴;蜀派古琴;学院化一、琴学之根:喻绍泽与蜀派古琴叶氏一脉承传谱系作为蜀派古琴半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传人之一,喻绍泽1903-1988之琴学脉传可清晰上溯至本门琴宗张孔山。四川地区琴事活动的历史直承秦汉,至晚清,青城山道士张合修孔山及其弟子唐彝铭、叶介福等编撰天闻阁琴谱十八卷光绪二年,标志着蜀派古琴的正式形成。在其操缦悟道生涯之中,张孔山所教弟子甚众,但传承有序至今唯两脉:成都叶氏和华阳顾氏。叶氏介福一脉,即是喻绍泽琴学之根。天闻阁琴谱先刻版关于流水的题解中,张孔山言:“余幼师琴于冯彤云先生手传口授,所习各操尚易精熟,独此曲最难,且诸谱所收流水虽然各别,其实大
2、同小异,惟此操之六段迥相悬绝。余幼摩既久,始能聆其神趣。即当时师我者顾不乏人,惟叶子介福得其微妙。”根据这一记载,叶介福应为蜀派古琴第二代嫡传琴家。成都北郊新繁龙藏寺住持含澈和尚1824-1899好诗词,通音律,与张孔山以及叶介福交游甚深,在同翔云观察于骆文忠公祠听叶介福上舍弹琴一诗中更以叶氏之琴对悟禅机:又听流水曲,清趣倍悠然。疾响随风度,余音与月圆。滔滔声满地,活活韵弥天。遂令蒲团上,禅机悟更先。1介福公以降,叶氏琴学脉传有序,至绍泽已为五代。据是时访谈,历代琴人传1956年版对叶氏一脉之琴学渊源有过梳理澄清:廖文甫之妻为杨遇春之孙女。杨氏学琴于张孔山,尽得其妙。廖氏琴于其妻及妻友叶婉贞,
3、尽得其奥,传琴于其内戚子弟即喻绍泽、喻绍唐两兄弟。叶婉贞系叶介福之女,琴学家传。”故,叶婉贞、廖文甫应为叶氏一脉第三、第四代传人。叶婉贞为叶介福之女,曾任职于成都女子师范,闲暇时教授古琴弟子甚多。廖文甫乃旧式文人,光绪年间曾任柳州知府,后归隐田园,既是绍泽的舅舅又为其琴学发蒙恩师。喻绍泽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家国巨变,少袭国学后又专攻西语,1924年毕业于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后任益州女中英语教师近三十载,期间琴学不辍,为巴蜀琴界之共认方家。解放后,査阜西先生两次致函时任西南音专校长常苏民荐绍泽入学院执教古琴。1956年,时年53岁的喻绍泽正式成为西南音专民乐教师,由此开启蜀派古琴叶氏一脉学院化教
4、育的新路。在査阜西琴学文萃中,査先生曾高度评价喻绍泽的琴学技艺:“喻绍泽篆刻天闻阁琴谱之叶介福为其外祖,或云琴操世其外家之学。其人风度娴静,依我个人印象在律和琴社中,技艺应推第一,所弹流水正是张孔山派,就中滚拂一段运指尤为灵活,出音优柔,今时弹张派流水无出其右者。”2纵其一生,喻氏所授弟子众多,家学衣钵主要由外孙曾成伟继承。现任中国古琴学会副会长的曾成伟1958-继外祖父之琴艺,操缦至今三十余年,亦为当今琴坛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之一。深厚的家学渊源和系统的学院教育,使曾氏在深得蜀派古琴特色的同时,也形成了相当个性化的演奏风格。其琴风稳健豪放、实而不华,音色淳朴清丽,下指稳重而又干净利落,无一丝
5、俗气。既有文人凝重典雅、不事小巧的气韵,又兼音乐家技法精准、演绎严谨的功力。图1叶氏一脉琴学传承谱系示意图由上图可鉴,张孔山、叶介福、叶婉贞、廖文甫的琴事活动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初。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开始松动,“士大夫”阶层式微肇始。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西学东渐,在性质上已经和明末利玛窦、徐光启的时代完全不同,西方诸种文化思潮日渐冲击着中国固有的人文传统,依附于“士人”阶层的古琴渐而衰落。不过,以家学传承为主的叶氏琴人们,并未因鼎革而产生太大影响。叶介福、叶婉贞、廖文甫三代琴人以琴养性,其社会身份非同当代“专业”琴人。张孔山为青城山道长,叶介福为一方乡绅,叶婉贞任职于成都女子师范,廖文甫曾为柳州知府,均乃传统文人的典型。因此,在喻绍泽之前,蜀派古琴叶氏一脉在传承方式上保持了家学为主,非职业化的特点。琴人的社会身份与古琴无关直接,琴之于琴者多是纯粹修养之道,学生与老师之间往往是族人、亲属或至交好友。古琴之于他们,一如中国传统文人,是文人趣味的表达和寄托。笔者将这一类型的琴人视为“传统琴人”。二、新旧之间:从传统琴人到职业琴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