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学定教注重反思打造生态高效课堂.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依学定教注重反思打造生态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学定教注重反思打造生态高效课堂.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依学定教注重反思打造生态高效课堂摘要:运用生态高效课堂理念,对功这一节经典的概念课重新设计并实施教学,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反思,提出了当前实施生态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功;教学设计;反思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虽然深入人心,教师的课堂“热闹异常”,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也“平等互动”,但是大量不痛不痒的“鼓励性”的评价,“为活动而活动”的探究,教师牢牢“hold”住学生学习的现象依然充斥着课堂,很少能真正倾听学生心声,关注学生需求和发展。生态高效课堂正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和有机
2、统一,并矫正教育教学中的浮躁、肤浅、低效现象,真正“依学定教”,使课堂回归到学生的“学”,达到生态、高效、和谐。1设计思路遵循生态高效课堂要关注学生生命历程和价值体验,要注重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围绕为什么要引入功?如何定义功?怎样计算功?正负功的意义?怎样计算合力的功这五个问题,通过三个情境性的探究问题,采用独立探究,小组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在讨论、展示、反馈的课堂互动过程中,建构起对“功”的新认识。2教学过程2.1为什么引入功播放“歼15”着舰(图1)视频,并提问,“歼15”着舰后为什么能迅速停下来?投影问题:(1)三幅图中物体什么能量发生了
3、变化?(2)物体能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能量变化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展示图片:推车不动,光滑冰面上靠惯性滑动的物体,顶罐匀速奔跑(图3)。出示问题:(1)以上情境中,力对车、陶罐、滑块做功了吗?为什么?(2)车、陶罐、滑块的能量是否发生变化?(3)从以上两组图片的物理情境中,你能总结出做功的必要因素吗?2.2如何定义功展示图片:蒸汽机及法国科学家科里奥利(图4)。布置任务:功的表示符号源于英文单词“Work”,功的概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请大家阅读教材进行了解。师(概括):功的概念起源于早期工业革命的需要,是为了比较蒸汽机的效率,在实践中引入的物理量。19世纪初期法国人科里奥利明确地把作
4、用力和受力点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叫做“功”。设计意图:让学生追溯历史,理解物理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必然性。2.3怎样计算功特殊情景1(起重机竖直吊起重物):力与位移垂直:W=0。特殊情景2(起重机水平移动重物):力与位移平行:W=FS。独立自主探究1:力F与位移L成角,W=?播放视频:小孩拉箱子水平移动(图5)。出示问题:在这个实际问题中,箱子有一定的体积,小孩对箱子的力既不与位移垂直,也不与位移平行,该怎样去研究拉力对箱子做的功?简要实录:(师提示)将箱子简化成质点,设手对箱子拉杆的力沿杆,大小为F,与水平方向成角,箱子的位移为L,简化模型如图6。学生通过分解F(或S)转化为熟悉的情景,顺利
5、得出结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即W=FLco。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物理问题源于生活实际,进一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并渗透“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一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对公式W=FLco的理解:注意的确切含义;适于恒力做功;功是过程量;力对物体做功只与F、L、三者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2.4正负功的意义练习:下图7、8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发生一段位移L,设两种情形下力和位移大小都相同:F=10N,L=2m,角的大小如图7、图8所示。请计算这两种情形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小组合作探究2:正功、负功的意义。设
6、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中体会负功,也可以说是物体克服该力做正功(绝对值)。2.5合力功的计算师生共同探究3:合力功的计算。例题:如图11,一质量m=150kg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F=50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L=5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阻=100N,in37=0.6,co37=0.8。计算该过程中,力对雪橇做的总功。出示问题:(1)雪橇受哪些力(引导学生受力分析,建立良好的解题习惯)?(2)能否将多个力转化为一个力?用什么方法转化?怎样计算合力对物体做的功?(3)根据力的分解的等效性,能否计算出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进而求出力对雪橇做的总功?(4)对比两次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依学定教 注重 反思 打造 生态 高效 课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