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化学教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三年级化学教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三年级化学教学教案元素元素符号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氧化物的概念。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建议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教材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
2、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化学用语的教学: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
3、的概念。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二、教学设计示例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第一课时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
4、归纳(1)元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讨论思考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教师引导得出结论: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举例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
5、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投影片展示: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2)物质分类: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思考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第二课时(3)元素符号: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稀有气体元素:“气”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用卡片的形式帮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