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养正古今融合积淀文化底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蒙养正古今融合积淀文化底蕴.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童蒙养正古今融合积淀文化底蕴关键词:童蒙养正;古今融合;文化底蕴养正读本是一套非常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普及系列丛书。养正就是涵养正道。童蒙养正,说的是幼儿阶段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发展方向。教人向善,以养正气。什么是善?道德经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则为善。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一位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
2、广博的文化浸染。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的过程。如果把韵文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再现,古今融合,就容易得多。以养正读本第七讲“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为例,笔者将和大家探讨自己的尝试。一、现代诗文切入,自然而然在遇到烦心事时,教师写了首小诗鼓励自己。静让浮躁的尘土落定,渗出阳光,开出花儿来。遇到烦心事,人们容易怎么样?大家议一议。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七嘴八舌地讨论。自然带入,情绪起伏。然后,朗读上面的小诗,深入体会、理解如何处理负面情绪。遇到烦心事,人容易心浮气躁,如果不想被这些外在的事物所左右,就要努力使自己的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让内心的美好得以透彻,保持美德,内心丰盈、满足,这
3、样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你们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也可以像老师这样写写字,让自己安静下来。避开喧嚣与尘土,让沉静的美好过滤凡尘的杂念,向善向美,这样就不容易偏离自我,进而守住本真。这就是这首小诗的意思,同时小诗的意境也与养正读本第七讲“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异曲同工。二、由此及彼,探究内涵根据上面那首小诗,进入意境,尝试理解韵文,难度逐渐降低,教学重、难点也迎刃而解。1.讲授新课,出示课题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古今融合,体会韵文的形式美,进而体会韵文的内在美。2.详细解释,理解韵文“性静情逸”说的是修行五常后,人的心性会沉静下来,心情也会随之安逸、悠
4、闲;反之会心动神疲,心念浮躁、动荡,精神也就会困倦、疲劳。守真就是守住自己的纯真本性和操守,能够守住真常之性,这样人的心志就会饱满。如果一门心思地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心就会被外物改变,人的意志也会随之改变。心念凶险、恶念不断,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心不能安定下来,心随外界而转,人的意志就会被转移、被改变,最终让我们身心疲惫。性静,心不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动性,才是修身养性的根本。3.欣赏诗文,明晰道理笔者出示诗文诸葛亮诫子书,读文理解,结合上面的小诗深入领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境。然后让学生自读五常洪氏家族,了解古人做人的基本,即仁、义、礼、智、信“五常”
5、之德,为学生带来正能量。4.明辨深意,创设对话(1)结合反腐。一些政府要员追求私欲,贪得无厌,不爱惜百姓,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仁爱之德。(2)结合自己。有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即使家庭条件不好仍与其他同学攀比,让父母苦不堪言,忘了父母的辛苦不易,丢了为人子女的仁孝之心。5.课堂小结,深刻反思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学生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用自己的性静美德影响、感染身边的人。熟读成诵千字文,在平时的学习中增加诗文欣赏内容,学生自己也可以尝试创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爱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论是古韵今音,还是读书修身,都是美不胜收。远离纷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积淀成浓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而言,是受益终生的;对学校和家庭而言,意义更加深远。參考文献:1叶艺芳.童蒙养正J.文学教育(中),2022(3).2顾秋红.童蒙养正立德树人:小学国学启蒙教育课程化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22(11).3童亚鸣.童蒙养正寓教于行:小学低段国学经典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2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