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捕捉精彩瞬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灵捕捉精彩瞬间`.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用心灵捕捉精彩瞬间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真实的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上课不可能总是将教案简单重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开展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往往会生成一些预料之外的新问题,这就是动态生成性资源,是学生结合已学进行思考而生成的。这是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也是新课改所强调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反映。表面上是课堂的“节外生枝”,实际上却是最华丽的章节,最精彩的瞬间。片段一:在教戊戌变法一课时,当讲到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康梁出逃,而谭嗣同却愿为变法牺牲时,突然有学生插了一句话:“他真是个大傻瓜!”他的话立即有一些同学随声附和。我是按照既定思
2、路讲下去,还是批评那位同学,制止他这种“非主流”的言论呢,还是干脆让同学们以“如何评价谭嗣同的选择?”为题,让他们各抒己见?我选择了后者。接下来,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同学还是认为谭嗣同这样做不值得,有的同学则认为他的死很有价值。他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死,他的死重于泰山,他会流芳百世。最后,我再加以引导,大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达成共识:看他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时,我发现同学们脸上都是信服的表情。感想一:因势利导,促进动态生成。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学生对于某些历史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对此不能视为“异端邪说”。相反,教师应因势利导,在师
3、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得出正确的认识。这样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思考,使课堂动态生成收到好的效果。片段二:这是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老师讲到战争是于1856年,即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16年后,由英法直接发动的,他们是主凶,而美俄是帮凶。有一个学生小声地问:“为什么战争16年后才发生?而英法是主凶,而美俄却是帮凶?”开课老师丝毫不理会,那位学生的头低了下去如果这个老师在备课时能充分准备,弄清当时的世界背景,就能解决那个学生的疑问。从1854年到1856年,英国和法国正与俄国进行克里木战争,所以英国、法国无力开辟新战场,直到克里木战争结束,英法获胜,才能发动新的
4、战争。俄国被打败,国内政治出现危机,不能直接出兵。美国则向西扩张,再加上美国内战正酣,所以也不能直接出兵。如果这样解释一下,不仅能拓展课堂内容,还解决了学生的疑问,这样的效果是不是更好呢?感想二:充分准备,激发动态生成。李政道曾说过:“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生如能提出问题,说明他思考了。实际上许多时候,如上面提及的情况一样。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在捣乱,所以或是不理不睬,或是以“课后讨论”的理由搪塞过去。这样下去,学生会逐渐失去质疑的能力、思考的习惯,甚至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要充分准备,考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在课上,即使出现“预料之外”的事情,也会从容不迫。
5、在更多的师生交流中,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并且这火花将以“燎原”之势,熊熊燃烧。感想三:突破局限,尊重动态生成。其实即使某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很繁重,但学生既然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教师也应突破一切局限,解决学生的疑惑。这样老师也许不能完成既定任务,但是教学目标是三维的,时间的局限使知识目标不能如期达到,可是其他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有所超越,从而推动学生能力的提高、智慧的积累,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相反,教师如果忙着赶进度,置学生的疑惑于不顾,这样做恰恰把这最精彩的部分割舍,这是得不偿失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只要我们以渴求的心情去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在每一节课上,用心灵捕捉精彩瞬间,让心灵自由飞扬,让思维自由灵动,那么每个课堂就会成为焕发生命活力、精彩纷呈的大舞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