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视野下的高校和学生法律关系问题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视野下的高校和学生法律关系问题探讨.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行政法视野下的高校和学生法律关系问题探讨摘要:伴随着中国法制建设向纵深方向的推进及高校学生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频繁凸现。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宣传舆论手段,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力图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是“依法治校”深入人心,创设良好的遵章守法舆论氛围,为积极推进依法加强学生管理提供思想保证。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律关系英国学者帕金说:“大学对一切都进行研究,就是不研究它们自己。”1由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法律缺位与断层,致使高校管理的实践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旧法制观念的碰撞和权利冲突;学校的教育管理权与学生的权益之间的碰撞冲突已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试图借助高校与学生这个有利
2、的载体,进而剖析二者之间权益关系,力图提出规范和协调高校管理与学生权益之间关系的路径。一、高校学生管理法律纠纷的根源(一)教育体制与教育法制的缺陷是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关于高校的性质及法律定位非常模糊;现行法律对高校的法律地位缺乏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高校的主体地位难以确定,特别是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往往只能根据中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认为高等学校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因而对学生实施具有行政性质的行为,学生可以将这种行为视为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这样,高校才作为行政诉讼适合的被告主体,被纳入行政诉讼制度的监督范围。在一些诉讼中,法院可能会因为没有法律
3、依据而以主体不适合为由不予受理或驳回原告的起诉。实际上,中国现在教育领域大多沿用行政法规和规章,至今仍缺少对作为行政关系内部相对人的明确的司法救济途径。而已有的高等教育法对于高校招生、学籍管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以及违反这些权利和义务关系所应承当的法律责任等则无具体的操作细则,这是导致近年来高校与学生间法律纠纷凸显的根本原因。(二)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不明确是重要诱因按照民法通则理解,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而这种民法上的称谓,却把高校与学生管理纠纷纳入民事诉讼而排除在行政诉讼之外。对于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中国深受“特别权利关系”理论影响,并据此创设了“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内部行政法
4、律关系是否具有可诉性,哪些行为具有可诉性,一直争议颇多且未体现于法律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于侵犯学生权益的案件有的受理并作出判决,有的却以“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为由驳回,出现了模棱两可和不确定的现象。(三)学生法制观念的增强是纠纷产生的催化剂学生法制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增强。现在,学生已将自己与校方摆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学生不再认为使命问题都是自己的思想问题,而是学校与学生双方可能存在的违法问题。依照这样的思维方式,学生在与学校有了纠纷后首先想到的是学校有无过错,应承当怎样的法律后果。因此上述诉讼案件最终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
5、如何做到依法管理,高校在处理学生各类事件中必须站在法律的高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一)中国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定义选择中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颁布后,高校作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法人,依法获得了“自主管理”的权利。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学生因其权益受到损害而与高校对簿公堂的现象,反映了在高校与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合法权益间的碰撞和冲突。1.从高校是一种教育机构、学生是受教育者来看,高校与学生是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中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对于高校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利义务都分别作了规定。2.从高校是一种组织系统,学生是其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和地位区别来看,高校与学生之间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
6、关系,即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一般由高等学校的章程和规则加以规范,法律规定学生应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二)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即受法律调整而在当事人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内容核心便是其权利和义务。高校作为公务法人,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经修正的特别权力关系,其内容表现如下:1.高校对学生的权利。中国目前高校权利主要有教育法第21条规定的授予高校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权利学位条例第8条、第11条、第17条规定的授予高校学位评定、授予权等;教育法第28条规定的按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及奖励或处分等权利。2
7、.高校对学生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高校对学生的义务就是学生对高校的权利,如高教法第59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等。3.学生对高校的权利。高校为寻求效率和建立权威,也会形成自身利益,为防止这种倾向超越合理限度,必须对学生权利加以明确,高校学生主要享有学习自由权、参与学校管理权、申诉权、起诉权、物质帮助权、隐私权、获得资格评定权、教育教学活动参与权等。4.学生对高校的义务。它表现为高校学生接受教育所必须履行的超越基本公民义务以外之义务部分,其履行是为了保障大学生学业的完成和高尚人格的塑造。如教育法第43条规定:受教育者应遵守学生行
8、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等。三、高校学生管理应遵循的法治原则(一)合法性原则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立法严重缺位,只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学位条例、职业教育法等五部法律、十几部法规。因此大量的“校规校纪”由高校自行制定,甚至有的高校将“校规校纪”下放到具体工作部门。而高校创设的许多规章制度与上位法或法律的精神相抵触,对一些重大事项,如关乎教育权的不予录取、开除学籍、不颁发毕业证和不授予学位等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也没有遵循高校规章制度不得创设,应遵循法律保留的原则。(二)合理性原则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遵循合理性原则
9、,即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及对学生处理时,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必须在合理的自由裁量的权限和幅度范围内,不要一味站在自己角度,只寻求管理便捷,而应同时站在学生立场角度上,注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但目前国内众多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过于严格、死板,不求灵活变通,麻木采取一刀切,从重处罚,缺乏人文关怀。因此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乎理性校规校纪制度,依法行使裁量权限。(三)正当程序原则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即一定的时限、顺序、步骤、方式等的要求。法律规定的程序是保证行政行为正确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正当程序是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要件之一。1999年7月,北京大学1996届博士毕业生刘燕文经过近三年的奔走终于将母校北京大学诉上法庭,理由是北大滥用行政管理权,不颁发毕业证书、拒绝授予博士学位,违反法律正当程序原则,侵犯了他的合法权利4。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人正当程序原则,不但可以增强高校在学生管理中的透明度,限制教育管理者主观臆断和姿意骄横,还可以为学生在受到侵害前主动制约权力提供救济保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