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9写作.pdf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9写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9写作.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考点 19 写作1.(2014 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2、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材料中提到的规则和新情况。材料中,如果按照规则,习惯上结果为一人下桥,一人通过。而比赛中有一组选手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引发争议。若从预赛中双方选手的做法切入,可围绕“变通”“合作双赢”等立意。若从众人的角度切入,可围绕“规则”“实力较量,体现公平”“循规蹈矩”等立意。当然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围绕“变通与规则”立意。可用“闯红灯,等红灯”“包拯守规不徇私”“绝不在高速路上下车的日本人”“新西兰总理赔不是”“王羲之的字”“杜甫的七律,首创拗体”“我国齐白石的画,西班牙毕加索的画,无不是有了深厚的
3、规矩做基础才有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等材料作为论据。参考题目:“严守规则,彰显公平”“习惯可破,结果共赢”“循规蹈矩不等于墨守-2-成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与变通”“死规则,活智慧”等。2.(2014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关注成长体验、生活哲理。这则材料主要讲了两个
4、方面的内容:一、因为不少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却因喂食而伤害了它们;二、公路边有警示牌作为警示,还需要有“依法惩处”的行动来保障规定的实施。据此,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这则材料的关键词:“喜欢、爱”与“伤害”,“警示”与“惩处”,“言与行”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文体特长和据有的相关材料等,从中选择其中一个顺手且更适于自己的来进行写作。根据材料的启示,从成长的角度分析,野生动物依赖喂养会失去生存能力,青少年成长中父母长辈过度呵护,甚至溺爱,也会让他们失去自立、自强的生存能力。据此可立意为:自立自强,承担自己的责任。从家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分析,要学会“放养”,不要一味“圈养”,
5、该放手时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共处,体验生命成长中的苦乐。从保护区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守公德、遵守规则、遵守法律。参考题目:“爱与害”“关爱与溺爱”“真爱求长远”“爱要有长远眼光”等。3.(2014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3-分)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对于这则材
6、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材料里,男孩的角度是赞美现代科技带给当代生活的丰富色彩及便利。而老人的感慨,则让人看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雾霾等环境污染,并让人格外怀念那一尘不染的空气、月华、星光和篝火总之,霓虹闪耀是一种美,星汉灿烂也是一种美。前者是现代美、科技美、智慧美、创造美、都市美,是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富足;后者是自然美、古朴美、原始美、田园美、山野美。当然也各有不足,前者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等副产品,后者则享受不到现代科技文明带给现代人的方便、快捷、繁荣、富
7、足。社会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要保持同步才是最好。具体写来,既可着意赞美现代文明的进步和辉煌,也可侧重表达怀古之幽情。当然,可以各有侧重,但都不该忘记辩证说理,不能把话说得过于极端和绝对,不能为了证明自己角度的正确而将对方的角度一棍子打死。参考题目:“社会发展辩证看”“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文化与文明”“发展的得与失”“星火与灯火”“发展与保护”等。-4-4.(2014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窗户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选
8、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提示】根据材料“窗户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可看出“窗户”和“图画”的关系:“窗户”是“看”的载体,“图画”是“看”的客观现象(自然的、社会的)和客观风景(自然的、社会的);根据材料“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可看出“雅、俗、闹、静”是“看客”的不同的主观感受。为什么“看客”对客观不变的现象和风景会有不同的主观感受?显然这不是“图画的错”,而是“看客的错”,深究起来,是“看客”的“眼光”“思想”“心境”“见识”“胸怀”的“错”。据此可立意为“眼光”“思想”“心境”“
9、见识”“胸怀”与“风景”的关系。可用陶渊明(透过“田园”看到“自由、无拘束”);邵逸夫(透过“捐资”看到“快乐”);曼德拉(透过“监狱”看到“宽容与和解”);昆明暴力事件(透过“残杀场景”看到“人性的丑恶、打击恐怖主义的必要性”);老人摔倒无人扶(透过“冷漠的眼神”看到“社会良知的呼唤”)等材料作为论据。参考题目:透过窗看到内心;“我”是风景的主宰;风光无限美,只缘人心好;“境”由“心”生;“大胸怀”带来“大风景”;“卓识”才能“远见”。-5-5.(2014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10、。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材料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阐述黑白照片少却承载更多的生活记忆,但是不易储存;第二部分旨在阐述数码照片多却被忽视生活精彩,但是容易储存。二者对比强烈,各有千秋,也各有弊端。根据第一部分,可以立意为传统至上。可以就题讨论“老照片很珍贵”,延伸至传统的事物令人回味,更有文化内涵,以及我们
11、如何“保护传统”。可以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艺术价值异同,汉服中山装与“韩服”西装之于国人的文化意义异同作为论据。根据第二部分,可以立意为现代至上。可以就题讨论“科技让现代生活更美好”,以及我们如何“让科技更有人情味”,可以用“云存储”大数据时代的照片视频能记载保存更多的生活精彩瞬间,脸书、推特的扩张让地球村更名副其实等作为论据。也可以将二者合并起来审题,可以立意为科技给生活带来便捷,也给生活带来烦-6-恼,如何将科技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不让冷冰冰的科技挤兑热情的生活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参考题目:“永不褪色的黑白”“科技让生活更出彩”等。6.(2014 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
12、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写作提示】根据材料中第一句“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可看出关键句“青春是不朽的”。据此可立意为青春不朽,青春永恒,探寻青春不朽的原因。也可以叙写青春不朽的事件与细节,有了青春的激情,沙砾可以成为珍珠;有了青春的奋斗,石头也可以成为金块;有了青春的坚持,平凡也可以成就伟大。根据材料中第二句“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可看出“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据此
13、可立意为“青春也会速朽”,论如何珍惜青春,包括珍惜时间;可以议青春为什么会“朽”;什么样的青春会“朽”;“朽”的表现有哪些;青春会“朽”,身处青春的我们如何应对;青春易“朽”,不再青春的我们应如何弥补。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综合地思考议论,“朽”与“不朽”的比照,“朽”与“不朽”的追寻,“朽”变“不朽”的飞跃,“不朽”变“朽”的退化;要青春不朽,就要好好经营青春,珍惜青春等,写出对人生、对社会、对青春的独特感悟与深刻思考。正旨立意:“青春万岁”“壮丽的青春”“留住青春”“莫让年华付水流”“珍惜美丽的青春”“让青春更加美丽”“人生易老,青春不老”“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7-“青春一去不复
14、返”“青春的力量”近旨立意:“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我把青春献给谁”“怀念那壮丽的青春”“莫负青春取自惭”“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侧旨立意:“辩证思考很重要”“既要看到实在的青春,更要看到象征的青春”“既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未来”“信念重要,而正确的信念更重要”“不让错误的信念常驻心中”“天真的可贵”“让感觉走向理性”背旨立意:“设想把青春不老与人生不死变成现实”“超越沉重的人生”“崇拜歌德:享受每一天”“万水千山春常在”“跟着感觉走”可用材料:论青春不朽之感一文中的片段:青春时代总有一种永恒的感觉,它使我们的一切得到补偿。风华正茂意味着犹如长生不老的
15、神仙。半生的岁月确实已经流逝剩下的半生留给我们的是储蓄着的无数财富;因为后半生无法划个界线,我们也就看不到我们希望和愿望的极限。我们把来临的时代当作我们自己的广阔无边的前景展现于我们面前。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北京的学生们用集会、游行、抗议、请愿等方式率先行动起来,发动了五四爱国运动,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雷锋”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立足本职工作,敬业奉献;关爱社会,主动承担责任,不断延伸着生命的价值。这些做法都践行了雷锋对生命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奉献的认识,验证了青春不朽。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经典台词:我最大的理想就是青春不朽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
16、成粉,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8-也彻底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不朽的绝响。隋朝最后的大将张须陀,人生前 49 年只是一个县级干部,然而史策记载的,九成都是他人生最后两年纵横关东,平寇戡乱的传奇。参考题目:“青春不朽”“不朽的青春”“人生易逝,青春难朽”“给青春一片不朽的天空”“青春在不朽中起舞”“不朽的梦想无悔的青春”。7.(2014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分)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
17、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作提示】2014 年安徽卷高考作文立意可以选择如下方向:从表演艺术家的角度,立足材料整体看:他接受剧作家的观点并且在表演时展现,是继承并且表现了剧作家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思想;他否定剧作家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创新。因此,立足材料整体并且结合安徽卷命题意图,可以从继承与创新之间的
18、关系入手,阐述自己对于继承与创新的认识。-9-从剧作家的角度,立足材料整体看: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接受表演艺术家的观点,是坚守;他接受表演艺术家的观点,是创新或者变通。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从坚守与创新、坚持原则与学会变通等方面立意。从演员的角度看,究竟改变还是不改变剧本的台词,有许多主客观因素起重要作用,他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表演的各种客观情况决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立意可以从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客观情况选择处理问题的方法等。当然,还可以把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的观点综合在一起考虑:学会辩证分析,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等,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是,这种立意的特点是哲学意味太浓。参考题目:“学会变通
19、”“携坚守与变通上路”“人生路上,当讲求创新与继承”“坚守是一种美好的品格”等。8.(2014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在题目表述上,文字量少,表达简洁,每一个字都有很深的意蕴,有很强的思维延展空间,可写的角度不单一,思维层次很丰富。在审题时,要紧紧抓住“空谷”“悬崖峭
20、壁”“栈道桥梁”几个词,进行寓意化理解,同时,联系自身或现实,适当延伸、挖掘,既准确扣题,又写出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材料中的“空谷”是审题思维的起点,字面含义指空旷幽深的山谷,比喻义常指-10-人生的绝境。当然,也可以从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将其理解为“人生至美的风景”。如何看待“空谷”?可从“悬崖峭壁”角度谈,将其看成人生的困境,既可肯定其直面现实,对人生的理性认知;亦可写人生态度较为悲观。也可从“栈道桥梁”角度谈,将其看成是面对困境时,如何借助“栈道桥梁”渡过难关,肯定其乐观的人生态度,肯定其因不同的视角,超越现实生活,在人生绝境处,寻找生命的至真、至善、至美。也
21、可从材料整体出发,“有些人”的列举提示了可谈不同人的立场、态度、认知、审美,引发的对“空谷”意蕴的体验和感受的差异,亦可深度挖掘这种感受不同形成的历史、现实原因。参考题目:“见谷架桥”“直面挫折”“绝处有生”等。9.(2014 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注意】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
22、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提示】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含意。两段文字主旨明确,前一段宏观而不空灵,总体阐述“门与路”的辩证关系,属于审题之“着眼点”;后一段具体而不呆板,“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既彼此通连,又状况各-11-异,堪称写作之“着墨点”。并以“综合上述材料”的提示语,明确了审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即重在“(辩证)关系”的发掘,并非现象的描述。想象合情合理、“关系”剖析得当是文章出彩之关键。“门”“路”则倾向于探讨人生哲理,揭示事物辩证之理。或许,“大学的门”“大学的路”以及“学习、探索、创造”“脚印”深浅等“着墨点”
23、的设置会影响拓展和创新,但毕竟能给以正确“指引”,这些行为、想象和思考等,可以转化、凝聚和诠释为写作内容。“门与路”终究是抽象的。所以第一步,化抽象为具体。添加限制语是一方法。比如“大学的门与大学的路”,又比如敞开的门,紧闭的门,崎岖的路,笔直的路。添加限制语是必须在思考深入、明确写作方向之后的,毕竟限制语限制的除了作文题,还有具体的写作。借用各种复句关系进行追问是另一方法。(1)条件式。“只有选择了正确的路,才能走进真正自家的门。”“只有学习探索创造,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门路。”(2)转折式。“虽然进了门,却依然有未走完的路。”“虽然走了很多很艰难的路,却依然有望门而叹的可能。”(3)因果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高 语文 分类 汇编 考点 19 写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