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市171中学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pdf
《2020届北京市171中学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北京市171中学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届北京市 171 中学 2017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祝考试顺利一、选择题1.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哺乳动物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睾丸中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乙发生基因重组的概率高D.丙的子细胞都是卵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甲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丙图不均等分裂可以看出,该哺乳动物为雌性。据此答题。【详解】A、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由丙图不均等分裂可以看出,该哺乳动物为雌性,睾丸中不能出现丙图细胞,B错误;C.乙图处于减数第
2、一次分裂中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D.丙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D错误。故选 C。2.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个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D.每条染色体的两个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B【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新合成的DNA分子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详解】由于
3、 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方式,所以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上的DNA 分子中,一条链含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不含放射性标记。然后继续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当完成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中DNA 一条链带标记,另一条链不带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中 DNA两条链都不带标记,B正确。故选 B。3.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
4、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 DNA 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 a 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果蝇为例,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与变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物质的行为变化规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XBXBYY,而基因型为AAXBXb的细胞基因数
5、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DNA 复制(核 DNA 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DNA减半),该细胞内 DNA 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与 a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该细胞的亲本 AaXBY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故选 D。4.基因型为 Mm 的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M和 M、m和 m、M和 m的分离,分别发生在()精原细
6、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精细胞变形为精子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动物的基因型为Mm,所以 M和 M、m和 m是在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M和 m是等位基因,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没有基因的分离;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 M和 m随之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要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M和 M、m和 m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
7、 个精细胞中去;精细胞变形为精子,属于细胞分化,没有基因的分离;所以基因M和 M、m和 m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M和 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故选B。5.果蝇的 K基因是伴性遗传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纯合体胚胎无法发育。含K基因的杂合子雌果蝇与正常的雄果蝇杂交,F1果蝇中雌雄的比例是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2:1 D.雌:雄=3:1【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若认为只有XkXk致死,则后代中出现的比例是雌:雄=1:2,这是在亲本基因型为XKXk与 XkY 个体杂交的情况下
8、出现的,但这时父本的表现型是不正常的,与题意不符;若是XKXk与 XKY 杂交,则后代全正常,则没有备选项,故此时只能认为 XkY为隐性纯合子。【详解】由题意可知:母本的基因型为XKXk,父本的基因型为XKY,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 XKXK、XKXk、XKY、XkY,由于 K基因是伴性遗传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故 XkY 胚胎无法发育,可推知F1果蝇中雌雄的比例是:雌:雄=2:1,C 正确。故选 C。6.下列关于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标记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先标记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以32P标记
9、的一组实验可确定DNA 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和搅拌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 分子中含有 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
10、要标记噬菌体,需要用带有放射性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故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先标记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A正确;B.由分析可知: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 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正确;C.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和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相互对照,可确定 DNA 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C错误;D.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保温的时间合适能够保证子代噬菌体留在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故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和搅拌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现象即放射性的分布情况,D正确。故选 C。7.下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1 表示 mRNA,
11、2 表示多肽链,3 表示核糖体B.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C.1 个 mRNA 分子可同时作为多个蛋白质分子合成的模板D.翻译过程中每个 tRNA和 mRNA 上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互补的【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为真核细胞的翻译过程,1 是 mRNA,2 是多肽链,3 是核糖体。翻译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1 表示 mRNA,2 表示多肽链,3 表示核糖体,A正确;B、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翻译过程中核糖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是从左向右,B正确;C、1 个 mRNA 分子可同时作为多个相同蛋白质分子合成的模
12、板,C错误;D、翻译过程中 tRNA上的反密码子和 mRNA 上的密码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 C。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 链第 6 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 GAG 变为 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改变了 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 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A【解析】【分析】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3、详解】血红蛋白 链第 6 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 GUG,说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T-A 碱基对被替换成 A-T 碱基对,替换后氢键数目不变,A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正确;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故选 A。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材
14、料D.细菌接触抗生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B正确;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15、,C正确;D、细菌抗药性的突变个体之前就存在,抗生素只起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 D。10.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
16、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种群的变异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是杂草进化的前提,A正确;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生存斗争为进化提供动力,B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杂草不止一个种群,不能仅仅是抗除草剂基因,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所以选 A。11.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背光侧,IAA 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 先
17、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生长素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单侧光处理时间的延长,甲侧的细胞生长比对照组和乙侧快,说明甲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对照组和乙侧高,促进生长的作用比对照组和乙侧大,因此甲侧表示背光侧,乙侧表示向光侧。【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侧为背光侧,其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A错误;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
18、其应该直立生长,B错误;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甲、乙两侧生长情况应该基本一致,C正确;生长素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答案】C【解析】【详解】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脱落酸只能加快果实脱落,A项错误;B.用脱落酸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B项错误
19、;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成熟,因此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C项正确;D.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生长素类似物没有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作用,D项错误。故选 C。13.在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内环境的组成,主要是内环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详解】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成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成为淋巴,淋巴在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浆,选B。14.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
20、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从而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B 处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电位为正B.刺激 D处,可在 A处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病变个体中 A 的沉积会引起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减少D.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 的抗体可一定程度缓解病情【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沉积后,会损伤周围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受损,不能正常传导兴奋而发病。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各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
21、断。【详解】A、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B 处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B、兴奋经过突触结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刺激D处,A处检测不到膜电位的变化,B错误;C、病变个体中 A 的沉积会会损伤周围的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引起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减少,C正确;D、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 的抗体,可减缓 A 对周围神经细胞的损伤,可一定程度缓解病情,D正确。故选 B。1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
22、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16.下列关于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23、的叙述正确的是A.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B.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加C.短时间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D.短时间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1、马拉松长跑过程中,人体散失大量水分,并且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因此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2、短时间饥饿,血糖下降,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血糖浓度维持正常。【详解】马拉松长跑过程中,人体散失大量水分,并且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因此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故A、B错误;短时间饥饿,血糖下降,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
24、进肝糖原分解,血糖升高,血糖浓度维持正常,故 C正确,D错误。17.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由内分泌细胞、某些神经细胞和内分泌腺分泌分泌后进入内环境需要通过体液特异性地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通常通过抽取组织液检测激素的含量在靶细胞膜上都有相应的受体A.B.C.D.【答案】A【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激素,它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其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血液)中,3.蛋白质
25、或多肽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详解】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内分泌腺分泌,也可由某些神经细胞(如下丘脑细胞)分泌,正确;动物激素分泌后进入内环境,正确;需要通过体液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运输没有特异性,错误;化学成分部分是蛋白质,还有些是固醇类或氨基酸衍生物,错误通常通过抽取血液检测激素的含量,错误;固醇类激素受体在靶细胞内,而不在靶细胞膜上,错误。综上,正确。故选 A。18.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北京市 171 中学 2017 级高三 上学 期中考试 理科 综合 生物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