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1》教案_11(20200825234238).pdf
《【精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1》教案_11(2020082523423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1》教案_11(20200825234238).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课题: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1 讲评课时:1 课时(45 分钟)授课类型:习题课设计理念:本节为习题课,通过学生平时习作及课后作业出现的情况,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内容进行要点回顾,结合课后习题及相关变式训练,设置多次学生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逐步形成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A 版必修 2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中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 3.1。通过学生作业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加深几何和代数角度刻画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认识,进行题型与方法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好掌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及应用,并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情分析
2、:本节课授课对象为理科班学生,学生数学基础较好,经过前期训练,初步了解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交流,这些特点为本节课的有效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了保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斜率公式,会运用条件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过程与方法:结合习题分析讲解,通过斜率公式的进一步剖析,再次经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加强应用函数的意识,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辩证的思维习惯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及斜率公式应用。掌握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方法。教学难点:如
3、何形成“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2 教学过程:一与倾斜角、斜率相关的问题倾斜角:当直线l 与 x 轴相交时,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规定: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0.取值范围:0,180).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称为直线的斜率。k=tan,(90)经过两点 P1(x1,y1),P2(x2,y2)的直线斜率公式作业回馈习题 3.1 A 组1.已知直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1,求直线的倾斜角。存在问题:(PPT 展示)错误原因:倾斜角取值范围理解不透彻变式训练:已知直线l1的倾斜角=15,直线l1与 l2的交点为A,直线l1与 l2向上的方向所成
4、的角为120,如图,则l2的倾斜角为。习题 3.1 A 组2.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A(2,3),B(1,-1),C(-1,-2),D(-2,2),求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习题 3.1 A 组4.(1)m 为何值时,经过两点A(-m,6),B(1,3m)的直线的斜率为12?(2)m 为何值时,经过两点A(m,2),B(-m,-2m-1)的直线的倾斜角是60?存在问题:(PPT 展示)错误原因:对于公式形式理解不透彻,出现“张冠李戴”;对三角函数值记忆不够深刻,计算出错。注意:公式中,与P1,P2的位置无关,只与两点横坐标之差的顺序有关(即x2-x1,y2-y1中 x2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 三章直线与方程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1 人教 高中数学 必修 直线 方程 3.1 倾斜角 斜率 习题 教案 _11 20200825234238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74075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