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pdf
《【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1/19 高考地理综合题型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一、在简答题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害怕做简答题,对着题目,或者脑海一片空白,或者千言万语就是写不出来。原因是:脑海中没有知识可以调用,或者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就是不能有序地表达出来;在考试时,写了一大段文字,并且也能列点,但就是得不了高分。原因是:没有系统的答题思路,答题随意性强,有效答题率不高。(答题角度不到位);文字表达能力差,文字不精练简洁,用词不严谨、不规范、不科学、关键词错别字多。二、备考策略【策略一】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
2、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策略二】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综合题答题思路。地理特征(特点)类答题思路小结区域特征描述:A、自然要素一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资源(状况)B、人文要素一农业、工业、交通、商业贸易、人口、城市(状况)、环境承载力和主要环境问题。A、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模式:(1)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地形特征: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某区域地形特点的描述:地形类型(种类多样或单一;哪种地形为主;主要地形分布)+地势特征(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3、、地势高低、地势起伏变化特点)+特殊。【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2/19 地形特征的描述模式:基础回归:七大洲地形地势特点:(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某种地形区的特征描述:海拔高低+起伏变化+特殊地形地貌例: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小型“坝子”。基础回归: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3)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种类多样或单一;哪种气候为主)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温度带)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光照状况气候分布气象灾害基础回归司:七大洲气
4、候特点例:中国主要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某种气候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的组合(季节+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气温的季节(年际)变化+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掌握 13 种气候的特征)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4)河流(详见前特征描述)特征:水系特征:源头、流向、注入海域、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湖泊)多少、河流形状类型(向心状、放射状、羽毛状、树枝状、不对称状等)、河道特征(河面宽窄、【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3/19 河床深浅、河流弯曲)+水能资源丰歉程度+特色水文特征:流量(径流量)、流速、汛期(水位)、含沙量、结冰期、补给方式、水能资
5、源丰歉+特色某湖泊:地位;内(外)河;咸(淡)水湖;原因类型(构造湖、火山湖、堰塞湖等)例:描述海河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模式: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模式:河流航运的评价模式:(5)植被、土壤特征植被:类型水平分布规律垂直自然带特点土壤:类型分布特点(6)自然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工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运与水能、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4/19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B、区域人文地理特征描述(1)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位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按投入多少分;按产品用途分;按土地利用
6、分;按地域特色分;按农业地域类型分。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产品、林产品、水产品主要农业分布地区农业耕作方式不口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例: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征:(2)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例:日本工业生产特征(3)交通、人口与城市特点与分布区域交通特点:主要交通方式辅助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密度综合运输状况。主要线路和港口、枢纽分布港口区位特点:水域条件:航道深度和宽度泥沙淤积和潮汐影响船船停靠港湾陆域条件:开阔平坦地形广大腹地依托城市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
7、原因人口、城市分布特点:面状分布一平原密集,沿海密集;线状分布一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等。【策略三】构建答题模式。1、农业区位分析模式:例 1:中国主要农业地区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5/19 有利条件制约因素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夜雨,利于作物吸收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河西走廊光 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提供了灌溉水源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率大,水源紧缺;风蚀强烈,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严重。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冬季,多积雪和季节性冻土,使
8、土壤具有良好的墒情纬度高,气温较低,生长期短;易受洪涝(夏)、寒潮、春季低温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华北平原夏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处暖温带,热量相对充足。春旱,多风沙;旱涝灾害频繁。例 2:某些地区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的分析主导性原则。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农业生产地区主导区位因素南疆的长绒棉生产水源云南昆明地区的鲜花生产市场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热量珠江三角洲的鱼塘地形松嫩平原的大豆生产土壤西藏沟谷农业热量阿根廷的牛肉出口欧洲科学技术2、工业区位分析模式:具体分析的参考方向常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经济效益主导要素:运输费用、协作程度、市场需求和距离乳制品厂、
9、制糖、水产加工、水果罐头原料指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6/19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电子(集成电路)、软件开发、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技术指向型啤酒饮料、家具制造、印刷、食品加工等市场指向型环境效益污染企业类型、工业区与其它功能区的位置关系大气污染风向与城区水污染河流与城区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城区的位置社会效益国防需要、就业需要、区域平衡、个人偏好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3、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例:某些城市分布主导因素区位因素分析【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7
10、/19 4、铁路区位分析模式:【青藏铁路、南昆铁路的制约因素】【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8/19 5、港口的区位 6、航空港的区位【策略四】认真审题,答题规范。(一)审出关键词,准确完整答题。研究高考行为动词和参考答案,结合地理学科素养的三大思维能力的要求,通过简述(概述)、分析、指出(说明、列举)的具体实例,得出下面的结论:1、分析、推测、比较是高考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简述、概述、综述等【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9/19 是考查地理思维能力的较高体现,指出、列举、归纳是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低要求。2、说明是高考思维考查中最复杂的
11、要求,要根据说明的内容来确定答题的要求,可能是分析比较类型的、可能是概述类型的、也可能是列举类型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析、推测、比较是高考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主要体现在结论要具有比较、综合、区域思维三大能力要求,答题语言一定具有因果关系,既要全面分析,又要通过具体的区域来例证因果关系中的果。4简述、概述、综述等是考查地理思维能力的较高体现。体现在结论一般只要求具有比较和综合思维,不要求通过具体的区域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来论证结果,答题语言也不要求一定具有因果关系。5列举是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最低要求。很多指出、说明类试题也和列举一样。如说出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指出影响等温
12、线弯曲的因素等都和列举类要求相同。6描述是考查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要求用词精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例 1】根据图和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尼罗河径流量构成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10/19【考试思路】本题的基本概念有三个:径流量、季节变化、分析。只分析河流水文特点中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及原因而不是年际变化及原因就是比较思维;气候是河流之母,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要分析河流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类型和降水差异,要回答洪水期和枯水期出现的具体时间,这就是综合思维;能结合青尼罗河、白尼
13、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的具体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雨林气候和草原气候来分析,就是区域思维。答题语 言要组成因果关系。【答案】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年。原因:(1)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半球埃塞俄比亚高原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2)(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东非高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冬季降水比其余两条支流多,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例 2材料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14、,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 千米,南北宽8.5 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 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 年 9 月,“东汽”总部迁至图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考试思路】本题基本概念有分析、东汽、搬迁。比较思维:东汽的搬迁属于工业生产的区位选择,从十堰搬出到武汉,则十堰有其限制条件,武汉有其优越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思维:从位置、交通、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协作条件)、农业条件、历史状况、国家政策来进行对比分析,区域思维
15、:就是结合到秦巴山地(南阳盆地),长江与京广铁路,大冶铁矿、江汉平原、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葛洲坝、三峡电站等具体的地点和事物来分析说明十堰的限制和武汉的优越。答题语言要组成因果关系。【答案】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2 分);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2 分)。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11/19 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2 分);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2 分);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
16、厚(2 分);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2 分)。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例 3 下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节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简析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全国卷)【考试思路】本题基本概念有荆州1 地区(洞庭湖平原)、农业条件、简述。比较思维: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分析有利的和不利的条件;综合思维: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来分析,目口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市场、交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由于高考行为动词是简述,不要求具有区域思维,所以不需要具体说明是什么!气候、什么地形区等,答题语言也不要求具有因果
17、关系。【答案】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湖众多);人口较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补充: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频发)例 4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右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考试思路】基本概念有说明、花卉生产、自然条件。比较思维:花卉生产属于城郊农业带,只说明有利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比较思维还体现在自然条件中的四个类别是否都要分析?要注意花卉的生产重点需要气候条件和水源条件;综合思维: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进行总结
18、,总结要详细,气候要素药分析到光热水三方面及其配合情况;区域思维:热带、南美洲安第斯山;高考行为动词为说明,其说明的是自然条件,相当于分析(这里最关健);答题语言最好体现因果关系(以免失分)。【答案】(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水源充足),(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跳出题海】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分类分析与备考策略复习12/19(热量丰富),年温差小。例 5(36 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12 分)材料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跳出题海 跳出 题海 高考 地理 综合 分类 分析 备考 策略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