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赤壁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pdf
《《第9课赤壁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赤壁赋》说课稿(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9 课 赤壁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我主要从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它们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共同为“表达交流”部分的“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提供基础和范例。这三篇虽都是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
2、溢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二、说教学目标在以上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状,确定教学目标。(一)学生分析学生已经经过必修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
3、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如下三方面的需要: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3、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二)目标确定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三)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
4、内容;了解本文景、情、理统一的特点;在充分地把握与鉴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四)教学难点:深入分析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解决办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三、说教法和学法。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2、第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3、第二课时,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
5、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4、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从政治生涯看,黄州是他的谪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从文学创作看,黄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巅峰。最负盛名的“赤壁三咏”就创作于此。同学们,让我们品读其三咏之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走近失意飘泊中的苏东坡。(伴随多媒体录音,展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在词的大江里真是激起了滔天巨浪,从此一个声音悠远地响了起来豪放派。那穿空卷雪的壮景仿佛还在我们面前,那人生如梦的浩叹仿佛还在我们耳边,让我们带
6、着这些温馨的记忆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新旧联系,激情导入。老师带有感情的解说,既使学生了解了文学常识,又引发了其阅读的欲望。)(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约15 分钟)1、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学生质疑。学生将完成学案时遇到的困难,包括字音、句读、难解的词义及句意等,提出来集体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引导点播。2、初读课文,学生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完成检测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包括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等,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作好积累。3、再读课文,试理解文意。(三)美读指导(58 分钟)(朗读时,韵脚要交代明白,要响亮到位,使之同声相应,一贯而下。整句
7、是靠内容上的互补,形式上的反复来强化表达效果的,朗读时不能将文气读断,要读得前者呼后者应,似断实连。层次内部读紧凑,层次之间停顿要适度。体会作者感情,避免造作,畸轻畸重,暴高暴底。)(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810 分钟)教师点拨: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段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段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学生对文
8、章内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以上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完成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耗时控制在30 分钟左右。(五)重点阅读“客曰”“苏子曰”两段,体会“客”之情与“苏子”之理,并对此作出评价1、学生自读体会,并分小组自由讨论,发表见解。2、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以上环节耗时控制在10 分钟左右,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优势,言之成理即可。(六)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并介绍下一节学案的侧重点。问题:有人认为,文中“主”、“客”实为一体,你怎么看待?提示:1、紧扣课文内容分析,切忌空发议论。2、从苏轼人生际遇入手,查阅有关资料,“知人论世”。3、形成书面材料,准备下节课讨论。(七)布置作
9、业第 9 课 赤壁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以文为赋”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以意逆志”了解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2培养对精美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2
10、文章的情感线索。3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及作者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重点突破】以情感为线索分析全文,以课件为辅助手段表现作者的宇宙观和人生观,简单明了。【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引用、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教学方法】1引导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创设情境法4多媒体演示、音频、视频辅助法【教学过程】一文趣导入:有这样一位文人,他驾驭着文字,抵临大宋文坛的巅峰。然而,文字却让他偃蹇飘零。大浪,淘尽历史的烟尘,却淘不尽他文中的一字一句;惊涛,拍去岁月的风霜,却拍不去他纵横古今的豪放。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所以,当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夜游赤壁之时,面对着无穷
11、的江月,他思想的野马便纵横驰骋,任情遨游,于是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了深沉而悠远的思索。他,就是苏轼。今天我们来继续赏析他的千古名篇赤壁赋,一起去感受他独特的人生体悟。二分析鉴赏:第一段: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2 页,请同学齐读第一段。1这一段写了苏子与客夜游赤壁的情景。那赤壁的景色如何?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作者在这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赤壁美景图。2.欣赏这些美景苏子的心情自然是愉快的,哪些语句最能直接体现这种愉快的心情?明确: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
12、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此情此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明确: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月圆之夜,好友相聚,纵舟江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饮酒诵诗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所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第二段:高兴至极,苏子又做了什么?客又做了什么?我们看第二段。找一名女同学读一下。本段开头写在这种情况下苏子更加高兴地饮酒,兴之所至,又唱起了歌,歌词是:“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这里苏子先选取了桂树和兰桨两个象征品德和人格高洁的意象来与后面的美人相衬,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这里的“美人”指什么?为什么?生答明确:我国古典诗歌自屈原离骚以来就有以“美人”象征圣主贤臣或美好理
13、想的传统。在这里,“美人”喻指君主。此时苏子被贬黄州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对于有着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苏子来说,他多么希望君主能尽快召他这个贤臣回朝,自己好继续为朝廷效力。所以他发出了“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唱叹。2苏子唱歌,客又做了什么呢?有客吹洞箫,倚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感人至深,既烘托了苏子此时淡淡的失意情绪,又致使他的感情骤然变化,同时引出下文的主客问答。3由此看,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过渡段。那么苏子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客又是就什么问答的?我们看第三段。第三段:听了客悲凉的箫声,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然后问客曰:“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样悲凉呢?)1客是如何回答的呢?
14、也就是客因何而悲 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客回答的语段,同时思考这个问题。生答:2客刚开始就解答了苏子的疑问了吗?那写了什么呢?明确:没有,先用两个反问句引出了与眼前的赤壁之地、江月之景相关的历史人物曹操和他的英雄业绩。3.那么同学们想:作者赞颂曹操的功绩目的何在?明确:目的在于引出后面“吾与子”和他的对比。4.而对比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哪些词句能看出来?明确:“固”“而”“况”三个虚词所引导的句子表明:这样叱咤风云的一世之雄,也已随大江东去而风流散尽,更何况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平凡的“吾与子”,生命短暂得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茫茫大海中的一颗毫不起眼的水滴,更是瞬间就会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9课赤壁赋 赤壁赋 说课稿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