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模试卷含解析.pdf





《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模试卷含解析.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玉溪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1荷兰全年降水均匀,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约为10mm 和 550mm,其中 4 至 9月蒸发较旺盛。荷兰1/4 土地海拔不到1 米,需要筑堤拦海和排涝,雨水依靠重力或动力排放入海。下图示意公元1000 年以来荷兰西部区域陆地下沉与海平面上升情况(图示海拔高度以1900 年海平面为基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荷兰需要筑堤拦海但又能依靠重力排水入海的时间大约是A 1000 年-1200 年B1200 年-1300 年C1300 年-1600 年D1600 年-2000 年2以下月份处于
2、荷兰排涝淡季的是A 1 月B7 月C10 月D12 月3目前荷兰将部分围垦低地退垦,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海域面积B减少风暴潮侵害C保护沿海生态D发展沿海旅游业【答案】1C 2B 3C【解析】【分析】本题以公元1000 年以来荷兰西部区域陆地下沉与海平面上升情况为背景,考查海岸带的知识,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1本题考查海岸带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可知,1000 年-1300 年,陆地海拔均高于涨潮水位和退潮水位,说明只有重力排水入海,不会海水倒灌,不需要筑堤拦海,AB错误;1300 年-1600 年,
3、陆地海拔低于涨潮水位,需要筑堤拦海,防止海水倒灌;陆地海拔高于退潮水位,可以依靠重力排水入海,C正确;1600 年-2000 年,陆地海拔均低于涨潮水位和退潮水位,说明海水倒灌,需要筑堤拦海,但无法依靠重力排水入海,D 错误。故选C。2荷兰位于北纬51-54之间,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荷兰沿海地区夏季平均气温为16,冬季平均气温为3内陆地区夏季平均气温为17,冬季为 26-8 月份温度为2126冬季阴雨多风。据此进进行分析,荷兰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 至 9 月期间,所以每年9 月至来年3 月降水转化为径流的量较多,此时应是雨水排放的旺季,而 4 至
4、 9 月期间是雨水排放的淡季。根据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3本题考查海岸带开发的知识,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思维分析,需将图中图表信息与海岸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再根据选项一一排除即可围垦低地退垦会导致湿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将围垦低地退垦,可以保护沿海生态,选C;材料“荷兰1/4 土地海拔不到1 米”,国土面积减小,不可能为了增加海域面积,A错误;减少风暴潮侵害,需要筑堤拦海,围垦低地退垦不能减少风暴潮侵害,B错误;围垦低地退垦与发展沿海旅游业关系不大,D不选。故选C。2我国按多年日平均气温 5的日期超过90 天作为集中供暖的基本依据,影响供暖实施的因素还有经济水平、资源状况、成本等。秦岭一淮河
5、线是我国集中供暖的大致界线。近年来,有人提出将部分南方地区纳入供暖范围的建议,贵州六盘水市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率先实现了我国南方城市的集中供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目前我国集中供暖的实际分界线A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南B与秦岭一淮河线完全重合C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北D与秦岭一淮河线交错分布2长江中下游地区申请纳入供暖范围的主要理由是A太阳高度小,获太阳辐射少B晴天较多,大气逆辐射较弱C冬季风影响显著,气温较低D地形平坦,冷空气容易堆积3六盘水市实现集中供暖的基础条件是A煤炭储量大,能源较丰富B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C技术水平高,供暖成本低D经济发达,资金有保障【答案】1D 2C 3A【解析】1根据题意
6、,集中供暖的界线是以多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期超过90 天作为集中供暖的基本依据,而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冬季最冷月气温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界线,据此即可知两界线相近但并不可能完全相同,而根据题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集中供暖的大致界线,即说明该线以北地区冬季寒冷日期(日平均气温 5的日期)持续时间较长,而该线以南地区寒冷日期(日平均气温5的日期)持续时间较短,但由于我国冬季气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在秦岭淮河一线的附近地区由于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冬季气温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故供暖界线应是在秦岭淮河一线附近呈南北交错分布的情况,故D选项符合题意。2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较
7、低,故冬季太阳高度角相对北方而言应较大,故A 选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网密布,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所以当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时,易在当地形成阴雨天气(冷锋降水),故冬季晴天较少,气温较低,故B 选项错误;影响我国各地冬季气温最主要的因素是冬季风的强弱,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冷空气的南下,故受冬季风频繁南下的影响,低温日期的持续时间也较长,故C 选项符合题意;地形平坦地区,冷空气移动速度也相对较快,并不容易形成堆积,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 选项;3集中供暖的实施,需要有大量的煤炭作为燃料,而六盘水地区有我国南方最大的煤矿分布,故A 选项符合题意;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与
8、贵州地区冬季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并无关系(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州冬季多阴雨),故 B选项错误;技术水平和供暖成本及资金条件等只是集中供暖方案实施的有利条件而不是基础条件,故C、D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点睛】集中供暖,指集中集团式供暖的一种形式。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 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 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 秦淮线 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32019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下图为“我国2018年末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
9、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按城镇化率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组是()A豫黑辽津B青川云京C闽桂渝沪D新宁甘晋2影响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的主要因素是()A对外开放度B资源丰歉度C工业化程度D交通通达度【答案】1A 2C【解析】【分析】1从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豫黑辽津分别为四种不同图例,城镇化率由低到高排列,A正确;青城镇化率较川高,B错误;闽城镇化率较桂高,C 错误;新甘城镇化率范围相同,晋宁城镇化率范围相同,D 错误。故选A。2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总体城市化率较高,工业化程度较高,故影响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程度,C正确;对外开放度和交通通达度不是主要原因;
10、东部资源较少;故选C。4下图分别为“2018年 1 月 2 日 5 日某市天气预报图”,1 月 4 日某市昼夜温差变小,是因为A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增大B太阳辐射减小,大气逆辐射增大C太阳辐射增大,大气逆辐射增大D太阳辐射增大,地面辐射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可知,1 月 4 日为阴雨天气,云层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减小,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增大,保温作用强,故该日昼夜温差变小。B正确。故选 B。【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5读德国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鲁尔区位
11、于图中的ABCD2图示北部沼泽的主要生态功能有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旅游观光涵养水源改善航运ABCD【答案】1A 2C【解析】【分析】1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境内,位于图中 地区,A 正确。是汉诺威,是法兰克福,是慕尼黑。故选A。2沼泽的主要生态功能有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等,社会经济功能有旅游观光、航运、提供农副产品等,属于生态功能,C正确。【点睛】从位置出发,确定图中鲁尔区;牢记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沼泽作为一种常见的湿地,其生态功能很重要。6太湖流城Z 镇植桑养蚕
12、、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 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1据上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2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答案】1C 2A【解析】1从 Z 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后
13、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业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再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A、B和 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从全面概括该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式。故本题选择C。2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了特色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A、B和 C项概括较为片面,只是单方面说明了特色小镇的作用,没有体现特色小镇和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故本题选择A。7巴丹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边缘,湖泊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两部分(图),两
14、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图示意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据此推断、阶段的盛行风向分别是()A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B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C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D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2巴丹湖冬、春季节水位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地下水补给量大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C湖水蒸发量小D大气降水量大3东湖比西湖水位高、盐度低的原因是()湖盆底部西高东低,东湖接受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西湖受季风影响,东湖降水量大于西湖受沙山阻挡,东湖风力较西湖弱,蒸发量较小西湖沿岸人类活动频繁,用水量大ABCD【
15、答案】1D 2C 3D【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考查区域综合自然地理特征,难度较大。1根据新月形沙丘的迎风面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的规律可知阶段为东北风,阶段为西北风,阶段为西南风。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2地下水对湖泊或河流的补给相对稳定,因此A选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巴丹湖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因此BD选项错误。该湖冬春季节水位较高,主要是因为该时段气温较低,湖水蒸发量下,湖水水位下降较慢。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3结合图示可知东湖湖盆底部海拔低于西湖湖盆底部海拔,在结合地下水流向可知东湖地下水对东湖的补给量应该大于比西湖,所以东湖比西湖水位高,正确;该地地处我
16、国西北,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稀少,错误;该湖主要受冬季风(偏北风)影响较大,因此受沙山阻挡,东湖风力较西湖弱,蒸发量较小,所以东湖盐度比西湖低,正确。因此本题D正确。8读图光照图(阴影处为黑夜),说出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照图的判读能力。【详解】图 A 显示,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冬至日,排除A。图 B显示,地球逆时针自转,应为北极俯视图,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选项B 符合题意。图C显示,地球逆时针自转,应为北极俯视图,全球昼夜等长,图示日期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排除C。图 D 显示,地球顺时针
17、自转,应为南极俯视图,南极圈出现了极昼现象,图示日期为北半球冬至日,排除D。故选 B。9【地理 选修 6:环境保护】餐厨垃圾,俗称泔脚,是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它占生活垃圾的比例超过60%,甚至达到70至 80。它主要包括米面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餐厨垃圾的主要特点为有机物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散发恶臭,易滋长病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专家认为,营养丰富的餐厨垃圾是典型的“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且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目前,由于对餐厨垃圾处置不当,不仅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也对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简述餐厨垃圾产生的危害及有效治理措施。【答案】危害:污染环境、
18、影响市容;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餐厨垃圾中堆放时产生的下渗液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实现餐厨垃圾的统一回收和处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通用的信息平台;变废为宝,制作厨余堆肥箱,发酵桶等,制作沼气等燃料【解析】据材料可知,餐厨垃圾的主要特点为有机物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散发恶臭,易滋长病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因餐厨垃圾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水分,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烂变质现象;且废弃放置时间越久,腐败变质现象就越发严重。这时候容易产生大量的渗滤水以及恶臭气体,滋生蚊虫,对
19、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餐厨垃圾中的肉类蛋白以及动物性的脂肪类物质,主要来自于提供肉类食品的那些牲畜家禽,牲畜在直接吃食未经有效处理的餐厨垃圾后,容易发生 同类相食 的同源性污染,并造成人畜之间疫病的交叉传染,危害人体健康,并可能促进某些致命疾病的传播,危害人体健康。餐厨垃圾中堆放时产生的下渗液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会造成有机物含量的增加,从而加重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增加运行成本。加大政府投入,实现餐厨垃圾的统一回收和处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通用的信息平台;变废为宝,制作厨余堆肥箱,发酵桶等,制作沼气等燃料。
20、10半导体产业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从家用电器、PC电脑、笔记本到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每一次变化背后都有半导体产业跳跃式发展的支持。下图为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图。完成下面小题。1半导体产业向日本转移时,日本相比于美国的优势因素是A经济实力B技术水平C劳动力成本D半导体企业2半导体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升级工资上涨产业链分工深化政策性导向调整ABCD【答案】1C 2B【解析】1半导体产业向日本转移时,日本相比于美国经济实力弱、技术水平低、半导体企业少,因此,半导体产业向日本转移时,相比于美国,日本不具有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半导体企业的优势,排除A、B、D。1970 年左右,日本工资水
21、平低,劳动力成本低,因此,半导体产业向日本转移时,相比于美国,日本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C符合题意。故选C。2技术升级和创新,是推动半导体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的根本动力,符合题意。工资上涨,会使得半导体产业发生转移,不是半导体产业跳跃式发展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深化全球产业链分工细化大幅度降低了半导体行业进入壁垒,从而带动制造环节和集成器件制造企业发展,从而推动半导体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符合题意。政策性导向调整对半导体产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半导体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 B。【点睛】产业转移的原因:原材料价格、工资与地价水平、公用
22、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为了开拓市场和发展空间;环境污染和处理环境的费用差异。1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一气象谚语所指的地区主要在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该谚语的意思是早上天空中如果有霞,可能天气不太好,尽量不要出门,傍晚时天空中霞,存在,说明次日的天气是比较好,适宜出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谚语描述的主要是中纬度地区,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点睛】“霞”是由于日出或日落前后,阳光透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空气的尘埃或水汽散射的结果。12下图所示为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玉溪市 2021 新高 地理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