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贵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第11篇:爱莲说.pdf
《2021年贵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第11篇:爱莲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贵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第11篇:爱莲说.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2021 年贵阳市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第 11 篇爱莲说北宋周敦颐教材原文教参译文(加粗字词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 n)。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y)泥而不 染,濯(zhu)清涟(li 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玩焉。予谓菊,花之 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菊之爱,陶后 鲜(xi 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 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
2、喜爱莲 莲从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 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 隐居避世 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 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人 应当 很多了。第 1 段:对莲高洁的形象铺排描绘。前两句为下文“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渗透着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
3、。最后一句则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第 2 段: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和品评,揭示了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这是本文的主旨。【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写作特色】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加深立意。以“牡丹之爱”“菊之爱”衬托“莲之爱”,来突出“莲之爱”者的境界之高。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却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4、;“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_枝:_素养提升知识盘点第 2 页 共 6 页2一词多义(1)清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2)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其他实词(1)可爱者甚蕃蕃:_(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3)出淤泥而不染染:_(4)濯清涟而不妖濯:_涟:_妖:_(5)香远益清益:_(6)亭亭净植亭亭:_植:_(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_亵:_(8)陶后鲜有闻鲜:_(9)宜乎众矣宜:_4虚词(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5、而不染_(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3)者可爱者甚蕃花之隐逸者也二、内容探究内容理解概括1爱莲说中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各象征着什么样的人生态度?2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文章结尾以作者的感叹作结,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叹”的理解。写作技法4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_F第 3 页 共 6 页5说说爱莲说这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统编课后习题)主旨情感6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2018 遵义)1代词:指示代词。这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2助词:相当于“的”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句中只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贵阳市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复习 11 爱莲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