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
《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昌平区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三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制剂是含有酶的制品,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B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利用的微生物,结构上主要差别在于有无核糖体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高D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都需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酶制剂是指含有酶的制品,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酶最早是从动植物的器官和组织中提取的,目前生产的酶制剂所需酶大都来自于微生物。制作葡萄酒所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的最
2、适宜温度是20左右;制作葡萄醋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 35;制作腐乳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毛霉,毛霉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18。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培养细菌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细菌,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固定化酶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缺点是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运用固定化酶进行生产时,酶起催化作用,不需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固定化细胞就是把细胞固定在某些载体上反复使用,固定化细胞有一系列酶,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
3、应,固定化细胞和固定酶比较,利用固定化细胞时需要给它提供营养物质。【详解】A、酶制剂是含有酶的制品,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A 正确;B、制作果酒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果醋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制作果酒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中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它们结构上都有核糖体,B 错误;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有些细菌靠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这样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C错误;D、利用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需要提供营养物质,而固定化酶不需要,D 错误。故选 A。2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
4、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步骤A 组B 组C组1 每组选取长势一致的相同株数的小麦幼苗若干2 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施用适量的氮肥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氮肥3 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4 培养相同且适宜的时间后,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 CO2吸收量的测定(单位:umol.m-2.s-1)实验结果10.66 13.04 15.91 A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B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大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答案】C【解析
5、】【分析】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有酶数量、酶活性、色素量等,外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A、叶片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属于无关变量,实验中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故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A 正确;B、实验的自变量的是是否施保水剂和氮肥,ABC为实验组,还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B 正确;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故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C错误;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从而提高小麦光合作用,D 正确。故选
6、 C。3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它们之间用一屏障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这时将屏障撤掉。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 B捕食种群A B该图表示在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C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种群B存在,种群A 不存在D若一直保留屏障,则种群A 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答案】A【解析】【分析】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其中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同步的;捕食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即一种生物的数量随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竞争关系中,两
7、者的数量呈同步性变化。据此答题。【详解】A、据图两者数量变化可判断两者为捕食关系,其中种群A 捕食种群B,A 错误;B、该图后期两者数量变化趋于稳定,可判断后期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B正确;C、若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最终可能被捕食者B存在,捕食者A 不存在,C正确;D、据题干分析可知,若一直保留屏障,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数量都达到最大值,则种群A 的数量变化曲线符合“S型”增长,D 正确。故选 A。4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注)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一段时间后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结合相关知识判断下
8、列说法错误的是()A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注射药物一般不影响稳态B注射量相同的情况下,静脉注射比肌肉注射会使药物更快达到全身各部位C理想的给药剂量应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最小中毒浓度与最小有效浓度之间D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由于细胞不停地进行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的影响,导致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也不断发生变化。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以及各器官协调配合下,机体的内环境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
9、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详解】A、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注射药物会影响稳态,A 错误;B、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先进入组织液,在进入血浆,因此静脉注射的药效更快,B正确;C、药物在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时,该药物的血药浓度应介于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低中毒浓度之间,C正确;D、注射药物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D 正确。故选 A。5鹦鹉的毛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 和 B、b 控制,如图所示,其中B、b 位于 Z 染色体上。某人所养的
10、一对绿色鹦鹉产下一只白色鹦鹉和一只蓝色雌性鹦鹉甲,甲的左翅上带有白色斑点,假设基因突变只改变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个体能够存活。下列关于甲左翅上白色斑点产生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aaZbW B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重组,变异细胞中a 基因发生重新组合C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细胞中含A 的片段缺失D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细胞中缺少一条常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以推测A_ZB_表现为绿色,A_ZbZb和 A_ZbW 表现为蓝色,aaZB_表现为黄色,aaZbZb和 aaZbW表现为白色
11、。绿色鹦鹉是双显性个体,且一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在Z 染色体上,则两只亲本的基因型为A_ZBW 和 A_ZBZ-,因后代中有一只白色鹦鹉,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W 和 AaZBZb;【详解】A、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蓝色雌性鹦鹉的基因型为A_ZbW,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aaZbW,A 正确;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会导致后代某部分出现异常性状,B错误;C、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细胞中A 基因随着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缺失,从而表现出a的性状,C正确;D、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细胞中含有A 基因的染色体缺失,可能出现白色斑点,D 正确。故选 B
12、。【点睛】本题需要掌握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后代整个个体都会出现变异。6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背光侧、向光侧的生长情况与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背光侧IAA 含量低于向光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背光侧与向光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 IAA 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尖端的再长素在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光侧细胞生长比向光侧快,进而导致胚芽鞘向光生长。
13、【详解】A、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IAA)的含量高于向光侧和对照组,A 错误;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没有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因此不弯曲,但是其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因此其应该直立生长,B错误;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则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则向光侧、背光侧两侧生长情况应该基本一致,C正确;D、IAA 先在尖端进行横向运输,再向下进行极性运输,D 错误。故选 C。7多组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过渡类型。经研究,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但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
14、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有关推测错误的是()A Avy和 a 基因存在可杂交序列B不同体色的F1小鼠基因型不同CAvy和 a 基因的遗传行为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Avya,但由于Avy基因中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Avy基因的表达,使 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详解】A、Avy和 a 基因是等位基因,两个基因中存在可杂交序列,A 正确;B、不同体色的F1 小鼠基因型相同都是Avya,B 错误;C、
15、Avy和 a 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C正确;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D 正确。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题干信息:纯合黄色小鼠与黑色小鼠杂交,F1为杂合子,由于Avy基因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不同程度地抑制Avy基因的表达,因此F1虽然基因型相同,但表现型有差异。8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二苯胺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B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C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
16、体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上的一些实验,包括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回忆这些实验的原理、过程、结果与结论等,结合选项分析答题。【详解】A、二苯胺可以使DNA 呈现蓝色,但是需要水浴加热,而叶绿体本身是绿色的,观察时不需要染色,A 错误;B、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 正确;C、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
17、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C正确;D、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其细胞膜可以阻止活细胞不需要的台盼蓝染色剂进入,因此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而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因此凡被染成蓝色的均为死细胞,D 正确。故选 A。9某植物的花色由A、a 和 B、b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当含有A 基因时表现为白花,在不含A基因的前提下,BB或 Bb 为红花,bb 为紫花。现有一株白花植株和一株紫花植株杂交,F1中仅有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BF1中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为31 CF
18、1中红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全为红花植株D F1中两种花色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植株占1/8【答案】D【解析】【分析】一株白花植株和一株紫花植株杂交,F1中仅有白花和红花植株,由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 aabb。F1白花基因型为AaBb,红花基因型为aaBb。【详解】A、由分析可知,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 错误;B、F1中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为11,B 错误;C、F1中红花植株(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会出现红花和紫花两种植株,C错误;D、F1中的两种植株(AaBb 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1/21/4=1/8,D 正确。故选
19、D。10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 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将如图1 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 种浓度的A 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 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 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B生长素类似物A 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 种浓度的 A 溶液C与浓度为1mg/L 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1mg/L 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D A 溶液浓度为1 1mg/L 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
20、录并增加实验次数【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其并不属于植物激素。该题属于实验题,实验目的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 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处理和A 溶液的浓度,再通过实验的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结果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是调节作用,不一定是促进作用,A 错误;B、因为对照组只有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故生长素类似物A 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 溶液,B正确;C、由图可知,浓度为1mg/L 和
21、11mg/L 时,切段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且与浓度为1mg/L 的结果相比,浓度为 11mg/L 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C正确;D、重复试验的目的是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 溶液浓度为1.1mg/L 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D 正确;故选 A。11某同学用甲、乙两种浓度的2,4-D(甲浓度小于乙浓度)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明显差异。为了进一步确定2,4-D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不需要()A以 2,4-D 浓度为自变量,用同种扦插枝条进行再实验B再在高于乙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
22、实验C再在甲、乙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D再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该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说明由于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和不加生长素类似物(即只加蒸馏水)的效果相同,需要再在高于乙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再在甲、乙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再在低于甲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据此答题。【详解】A、本实验目的是确定2,4-D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在原实验的基础上
23、需要以2,4-D 浓度为自变量,用同种扦插枝条进行再实验,A 正确;BC、在原实验的基础上,确定2,4-D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需要再在高于乙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再在甲、乙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再在低于甲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B、C正确;D、因为题干中已经存在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故不需要再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实验目的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明确实验设计的变量与对照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
24、的相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下降C用紫色鳞片叶的外表皮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将根尖制成装片再进行低温处理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与细胞液的浓度呈正相关,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叶绿体分布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如叶肉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没有光合色素。【详解】A、制作有丝分裂装片时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A 正确;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由于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 错误;C、紫
25、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不含叶绿体,不能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C错误;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时,应先在低温条件下培养根尖,再制片观察,D 错误。故选 A。13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 或 RNA 的核苷酸序列中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答案】D【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 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昌平区 2021 新高 生物 第三次 押题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