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X 细胞合成的FGF9(一种分泌蛋白)的含量远高于非抑郁症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 FGF9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FGF9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CFGF9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有较多FGF9的根本原因是X 细胞中合成该物质的酶的活性较高【答案】D【解析】【分析】FGF9是大脑中X 细胞合成的一种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2、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参与FGF9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A 正确;BC、FGF9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以胞吐方式分泌,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C正确;D、抑郁症患者大脑中FGF9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其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FGF9的基因过量表达,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抑郁症,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3、2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是()A尿液B组织液C消化液D细胞内液【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外的液体环境;人体内与外界环境直接连通的器官内的液体不是体液,也不是细胞外液。【详解】A、尿液由尿道直接排出体外,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 正确;C、消化液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 错误。故选 B。【点睛】对于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液之间关系的理解及对内环境组成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3将某一细胞中的一
4、条染色体上的DNA 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 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 B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5、,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都含有14C,另外两个细胞都含有32P,A 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14C的染色体和含32P染色体相等,也可能只含14C,也可能只含32P,可能不含14C和32P,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 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 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 错误;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
6、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再根据题意作答。4下列关于蛋白质或肽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肽链间差异的原因之一是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或多肽的结果呈紫色C多条肽链组成蛋白质分子时可通过“S-S-”相连D蛋白质表现特有的生物活性要有正确的三维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的多肽,它们的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20 种氨基酸任意组成的多肽种类实在是数不胜数,假定20 种氨基酸任意组成一个含100个氨基酸分子的多肽,就将有20100种多肽
7、,即便每种多肽各有一个分子,其质量总和便可与地球质量相比。蛋白质分子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组成,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多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并不稳定,会随温度的升高发生改变,并且空间结构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便会失去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就是蛋白质的热变性。【详解】A、不同的多肽,它们的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A 错误;B、用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或多肽发生紫色反应,B 正确;C、多条肽链组成蛋白质分子往往可通过R 基之间形成的“S-S-”相连,C正确;D、由分析可知,正确的三维
8、结构是蛋白质表现特有的生物活性所必须的,D 正确。故选 A。5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责无旁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答案】D【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9、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1)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3)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 错误;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和演替的方向,B 错误;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
10、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D、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 正确。故选 D。6吡咯赖氨酸是在产甲烷菌中发现的,是目前已知的第22 种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氨基酸,它由终止密码子 UAG 有义编码形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吡咯赖氨酸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模板通过核孔运出B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种类数量会增加CtRNA 结合吡咯赖氨酸的反密码子端也发生改变D吡咯赖氨酸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密码子指在mRNA 上,控制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密码子有64 种,对应氨基酸的有61 种,终止密码子不对应氨基酸。
11、tRNA 有 61 种,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一端是反密码子,一端可以携带氨基酸。【详解】A、蛋白质的模板为信使RNA,产甲烷菌没有核孔,A 错误;B、根据题意,原本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效)为61 种,这样就有62 种,B 正确;C、不是反密码子端结合氨基酸,C 错误;D、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D 错误。故选 B。【点睛】易错点: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7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 EPO合成和分泌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B红
12、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完全相同C成熟红细胞内的O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通过注射EPO可高效改善症状【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属于一种激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进而促进机体的运输氧气的能力,可缓解低氧时的缺氧状态。【详解】A、EPO是一种分泌蛋白,参与EPO合成和分泌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A 正确;B、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B 错误;C、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可运输氧气,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成熟红细胞内进入组织液,C错误;D
1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即使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也是异常功能的红细胞,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加重,因此,注射EPO不能高效改善其症状,D 错误。故选 A。8在电子显微镜下,蓝细菌(蓝藻)和黑藻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内质网【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蓝细菌是原核生物,黑藻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
14、胞中没有叶绿体,A 错误;B、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B错误;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C正确;D、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内质网,D 错误。故选 C。9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A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自然选择的方向决定进化的方向,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 正确。所以本题选
15、D。10 研究发现某糖尿病的病因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和破坏了胰岛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的水平低于正常值C患者可以通过定期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D补充促进T细胞分化的药物可以缓解病情【答案】D【解析】【分析】1.由于免疫系统过分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发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2.胰岛素由胰岛细胞产生,生理作用为降血糖。【详解】A、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攻击胰岛细胞,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B、胰岛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低于正常水平,B正确;C、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缓解由于
16、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的糖尿病,C正确;D、促进 T 细胞分化,可以形成更多攻击胰岛 细胞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利于缓解病情,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通过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考查血糖调节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自身免疫病的概念、胰岛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明确该糖尿病的致病机理是解题的关键。11以下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证明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上清液中含有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大肠杆菌菌体C 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未进入大肠杆菌中D 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 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答案】
17、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S元素标记的是蛋白质,P元素标记的是DNA,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中而DNA 进入,说明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此实验只能证明遗传物质是DNA,A 错误;B、上清液主要成分是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外壳和培养基,沉淀物主要是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菌体,B 正确;C、实验结果说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说明标记物没有进入细菌,C正确;D、噬菌体只将其DNA 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这样DNA 和蛋白质就自然的分开了,D 正确;故选 A。12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东北虎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栖息地
18、片段化将会A有利于东北虎个体的迁入、迁出及个体间的交流B使东北虎的捕食更方便,利于其生存与繁衍C使东北虎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D使东北虎繁殖加快,进而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栖息地的碎片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的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少。【详解】A.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阻碍基因交流,A 错误;B.栖息地片段化会造成小种群,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B错误;C.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D 错误。13下列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19、)A SARS病毒含有P元素,可用同位素标记法使其带有32P放射性B人体补充Na+、CI-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稳定与平衡C糖类既可以存在于细胞膜上,也可存在于细胞壁和细胞核中D脂质主要含有C、H、O,是存在于所有细胞的重要有机化合物【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核酸、ATP、磷脂等化合物中均含磷,脂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详解】A、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含有 P元素,可用同位素标记法使其带有32P放射性,A 正确;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Na+、CI-、蛋白质有关,人体补充Na+、CI-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外液
20、渗透压的稳定与平衡,B错误;C、糖类既可以存在于细胞膜上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也可存在于细胞壁参与形成纤维素,在细胞核中参与构成核酸,C正确;D、脂质主要含有C、H、O,有的含有N、P元素,是存在于所有细胞的重要有机化合物,D 正确。故选 B。14如图为患者血液中某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中A、C两点对应的时间表示某抗原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图说明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B若以后该患者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不一定能迅速产生抗体C该患者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且所含的内质网发达D CD段产生抗体的细胞来自于自身细胞增殖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答案】D【解
21、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图表示人体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体内抗体的变化图。其中,A表示抗原首次感染病人,AB段表示体内体液免疫抗体的含量逐渐增加,BC段表示初次免疫的抗体逐渐消退。C点表示患者第二次感染该抗原,CD段表示二次免疫时抗体含量的变化剧烈而迅速,这是由于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的结果。【详解】A、据图可知,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速度和数量都比一次快且多,A 正确;B、不同记忆细胞的寿命长短不一,所以若以后该患者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不一定能迅速产生抗体,B正确;C、记忆细胞寿命比浆细胞长得多,有些甚至能终生保留,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所以内质网较发达,C 正确;D、CD段产生
22、抗体的细胞主要来自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的识记与理解,熟悉二次免疫的过程,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15小鼠Rictor基因的正常表达与精子的发生密切相关,敲除该基因的小鼠会出现无精症。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鼠和敲除鼠睾丸生精小管中的细胞进行了DNA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精原细胞DNA含量为2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含量为2C和1C的细胞分别对应精原细胞和精子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C据图推测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DDNA含量由2C到4C的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
23、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含量变化规律(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 变化:间期加倍(2N 4N),末期还原(2N)。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含量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 2n 2n n n n 2n n DNA 数目4n 4n 4n 2n 2n 2n 2n n【详解】A、DNA 含量为 2C的细胞对应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1C的细胞对应精子,A 错误;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B错误;C、结果显示,Ri
24、ctor 基因敲除鼠中1C的细胞显著下降,说明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2C-C,即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C正确;D、DNA 含量由 2C到 4C的变化过程是DNA 的复制,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 表示转录,以一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过程 表示翻译,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右向左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物质a 模
25、板链相应碱基为AGA 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 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 表示 DNA 分子,b 表示 mRNA 分子。【详解】A、图中 为转录过程,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 RNA 聚合酶进行催化,A 错误;B、过程 表示翻译,根据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右至左,B正确;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其 mRNA 上的密码子与反密码配对,mRNA 上的密码子为UCU,而物质 aD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潍坊市 2021 新高 第二次 模拟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