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我们在呼吸|湘科版.pdf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我们在呼吸|湘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我们在呼吸|湘科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执教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湘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本课包括三个活动: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探究呼吸的形成。本课时计划执教的内容为:让学生通过比较两瓶气体支持蜡烛燃烧的情况以及观察其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实验来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最终认识到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但是由于此次比赛要求为30 分钟,故取消了“澄清石灰水验证”实验。主要让学生观察燃烧的蜡烛分别在吸进气体与呼出气体中熄灭时间长短,认识到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证明了人体是需要氧气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是一种混
2、合气体,其中的氧气是可以支持物体的燃烧;知道人体需要氧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里面的氧气会变少;初步学会用排水集气的方法收集气体。2、方法与过程:能够设计实验来探究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并且根据实验现象大胆合理进行推测与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养成尊重实验现象、注重证据收集、实事求是分析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空气的区别(氧气含量不同)教学难点:能够用正确的排水集气的方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材料:课件、水槽、集气瓶(毛玻璃片)、蜡烛、吸管、打火机等;学生分组材料:水槽、容积相同的集气瓶(毛玻璃片)两个、蜡
3、烛、吸管、打火机等;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认识空气的基本成份。1、师:上课之前,老师来做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2、出示一集气瓶。提问:老师手里有一个空瓶子,里面还有什么吗?(空气)3、点燃一根蜡烛。师:如果将这个瓶子罩住蜡烛,蜡烛还会燃烧吗?4、学生交流。5、师:下面实验一下,看看还能燃烧多久?我们一起来用数数的方法来估测一下时间。教师演示,师生观察并一起数数直至蜡烛熄灭。6、学生观察并汇报实验现象。7、学生交流:蜡烛燃烧了一会儿,就慢慢熄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8、教师适时引出科学史:历史上有位科学家叫做拉瓦锡,他也观察过这种现象,后来他努力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我们周围的空气其实
4、是一种混合气体,里面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其它气体。其中氧气还可以支持物体的燃烧。9、进一步解释。师:现在你知道蜡烛熄灭的原因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设计思路: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燃烧的蜡烛在空气瓶中的变化情况,推测和解释其中的原因,引出科学史关于空气成分及氧气支持物体燃烧的基本知识。这样设计主要想达到几个目的:为下阶段学生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变化”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实验、解释现象等方面奠定知识的基础;这部分教学暗含了关于“吸进的气体(空气)”实验方法的研究,为后面如何设计实验研究呼出的气体时提供了方法的迁移。通过科学史的引入,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
5、科学精神。】二、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变少了吗?1、创设情景,随音乐体验呼吸。2、提问:人为什么要呼吸呢?3、学生回答。预设答案: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等。4、教师引出: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吸进的气体是什么?(空气)呼出的气体会发生变化吗?(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板书。吸进气体(空气)呼出气体(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5、学生推测。6、师引出研究的问题:呼出的气体与吸进的空气比较,是不是氧气会变少呢?7、师: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氧气是不是变少了呢?8、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9、师生交流实验方法。10、师引出应该先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来实验。11、出示集气瓶。提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1.1 我们 呼吸 湘科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