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pd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思想难点: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习惯的转变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视频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应用,与课本内容要保持一致.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 经过 B 地A,B
2、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1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师生活动:学生审题之后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帮助,并说明算术解法不便捷教师提出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小结:对于1 km 的路程,客车比卡车少用11h6070,则 A,B 两地间的路程是:111=420 km6070()2在学生尝试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之后,教师提问:(1)此题中涉及哪些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表示?(2)你认为应引进什么样的未知量?如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2(3)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小结:(1
3、)本题中涉及一个相等关系,是从时间上考虑,两车的行使时间之差为1 h(2)如果设A,B 两地相距x km,则 A,B 两地间的路程是:16070 xx(3)列方程的依据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等式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用算术解法不容易,使学生认识到进一步学习新解法的必要性(二)合作探究1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小结:设客车行驶时间为x h,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得:70 x60(x1)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行程问题,用未知量表示路程、时间、速度,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也可以表示数量,找出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分析问题体会一个问
4、题中的相等关系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列出方程的角度不是唯一的2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各有什么特点?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组间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讨论小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这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也就是说,在方程中未知数(字母)可以和已知数一起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3你能归纳出方程的定义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等式的特征,给出
5、方程的定义学生归纳出定义之后,教师提问:你能列举方程的一个例子吗?归纳: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设计意图:这是首次正式给出方程的定义,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简易方程,通过举例可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3(三)例题分析例 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 cm 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经使用1 700 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 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 450 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 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师生活动:教师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数学 3.1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