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10比的应用丨苏教版.pdf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10比的应用丨苏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10比的应用丨苏教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2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过程与方法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2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按比分配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问题解决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2了解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分配应用题的步骤。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适时把分数与比相互转化。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
2、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问题提出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小调查1.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根据这句话你还能想到什么?)2.开学初六年级有学生20 人,五年级有 40 人,他们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20 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年级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分保洁区的任务,六年级20 人,五年级 40 人,按年级平均分,即20 人和 40人分得任务一样多,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安排,目的是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出按比分配的概念,从而引出课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发展变化与延伸,为分散难点起着积
3、极的迁移作用。(二)出示例题,问题探索1提出关于分配30 个方格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按红色与黄色的比是3:2 的意思,在情境中理解按比分配。2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自行解决。(因为有前边知识铺垫的环节,所以学生对这道题的理解和解决并不困难。因此,虽然是例题我选择的是放手。)接下来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解答,而重点则是让学生在倾听别人解题思路时,理解按比分配的不同解题方法。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及时提醒学生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发现用分数的方法和用整数方法的共同点,有效地沟通了比与分数的关系。最后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3小结:按比分配的
4、应用题有什么结构特点?怎样解答这样的应用题?(三)辨析正误,问题解决根据学习例题掌握的技能,解决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除为啥不合理的疑虑。(四)分层训练,问题应用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题的设计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融合恰当,形成技能技巧,开拓思维,发展能力,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1基础练习基础练习与例题神似而形不似。3 道题目虽然与例题解法没有不同,但涉及的却是三个不同领域。第 1 题是按性别分配的题目,第2 题是农业生产中的按比分配,第3 题是按人数分配的植树活动。这些练习用来分散难点,促使知识结构的内化和对概念的理解。2拔高训练练习第 4 题:知
5、道长方形周长,又知道了长与宽的比,这道题不同于其他练习。有的学生由于认知错误,不注意周长里面有两个长加宽而出错,这道练习旨在加强对比,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五)开阔视野,问题拓展利用课件出示“黄金比”的知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放手让学生自己回顾本节课内容,旨在系统知识体系,形成数学模型)作业布置:1练习十 13;2计算妈妈穿多高的高跟鞋合适?板书设计:比的应用方法一:方法二:教学反思:“比的应用”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及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教学 反思 3.10 应用 丨苏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