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一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完整的离体线粒体放在缓冲液中,按以下图一、图二所示,分别加入某种物质,其中寡霉素可以抑制 ATP合成酶的作用,琥珀酸是可以氧化分解的物质,DNP(一种化学物质)可降低进入线粒体内的H的含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x 是 DNP By 是寡霉素C 阶段最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Dz 是琥珀酸【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完整的离体线粒体”说明考查的是有氧呼吸二、三阶段,有氧呼吸的过程:C6H12O62 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2 丙酮酸+
2、6 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详解】A、按图一、图二信息:ADP+Pi和 x 缺一个就不能进行反应,说明x 是氧化分解的底物琥珀酸,A 错误;C、由图可知 阶段消耗的氧气量和产生的ATP同步,则最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正确;BD、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根据图二,加入z后氧气消耗但是ATP合成量不变,说明z 是寡霉素,B、D 错误。故选 C。25-羟色胺是一种与睡眠调控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还与人的多种情绪状态有关。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
3、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故可用于治疗抑郁症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故会加重抑郁症【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接触形成突触结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详解】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5-羟色胺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使其膜电位发生改变,A 正确;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4、B 错误;C、根据题干: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则其可缓解5-羟色胺数量不足,可用于治疗抑郁症,C正确;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则5-羟色胺不能发挥作用,发生类似于5-羟色胺数量不足的效应,故会加重抑郁症,D 正确。故选 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B人类需求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输入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强D生物多样性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保持
5、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详解】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 正确;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如养鱼场要向鱼塘中大量投放鱼食,保证了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获得较高的渔业产量,B正确;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在遭到破坏后恢复
6、慢,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错误;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正确。故选 C。4某同学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的模拟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该同学操作如下: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小球的字母;从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小球的字母;将操作 过程中的小球字母组合并记录。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过程 和 均模拟了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过程B操作 过程模拟了F1自交产生F2 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和桶内的小球总数相等,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也相等D重复 300 次,操作 理论上会出现四种字母组合,且每种约
7、占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小桶中小球上的字母代表一对等位基因A、a,小桶中小球上的字母代表一对等位基因B、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两个小桶中随机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而将两个小桶中取的小球组合到一起,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两个小桶中的两种小球代表了等位基因,操作过程 和 都从各个小桶中随机取一个小球,模拟的是 F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过程,A 正确;B、操作 过程将两个小桶随机取的小球组合到一起,模拟的是F1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8、因随机结合的过程,B错误;C、两只小桶内小球总数量要相等,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也要相等,C正确;D、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因此重复300 次,操作 理论上会出现四种字母组合,且每种约占1/4,D 正确。故选 B。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B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C同一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水分子进入某些具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D不同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Na进入神经细
9、胞【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物质进出细胞。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详解】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都是主动运输,A 正确;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都是主动运输,B正确;同一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水分子进入某些具有水通
10、道蛋白的细胞,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C正确;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自由扩散,Na进入神经细胞是协助扩散,这两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不同,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运输方式,以及相关的实例,再根据题意作答。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含有过氧化氢酶的溶液后,溶液呈紫色B可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后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D显微镜下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的紫色不断加深
11、【答案】D【解析】【分析】1、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无菌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再进行观察计数。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
12、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将双缩脲试剂加入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溶液呈紫色,A正确;B、DNA 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用同位素32P标记的磷酸盐标记DNA,以追踪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B正确;C、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C正确;D、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而紫色存在液泡中,因此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的紫色不断加深,D 错误。故选 D。【点睛】熟知课本上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要点以及相关的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血球计数板的用
13、法是易错点。7如图为某家族关于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由显性基因控制。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如果-2 与-3 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32 或 5/24 C-3 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 或 1/2 D如果-2 与一表现正常的女子婚配,可通过遗传咨询避免生出患甲病的男孩【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甲病由显性基因控制,-2 是甲、乙病患者,其母亲I-1 和女儿 -1 均正常,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 和-4 都不患乙病,但-4 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且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4、或伴X 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A 错误;B、假设甲病的基因用A、a 表示,乙病用基因B、b 表示。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2 基因型为 AaBb,与-3 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他们婚配生出正常孩子概率是1/4x(1-1/4x2/3)=5/24;若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则-2 基因型为BAaX Y,与-3 基因型为1/2BBAaX X、1/2BbAaX X,他们婚配生出正常孩子概率是1/4x(1-1/4x1/2)=7/32,B正确;C、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 基因型
15、为AaBb,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3 的基因型为BbAaXX,故-3 一定为杂合子,C错误;D、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 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无法通过遗传咨询避免生出患病男孩,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够推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能计算出生育正常后代的概率。8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常经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石油 人生长激素 紫草素 聚乙二醇 胰岛素 重组乙肝疫苗A BCD【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药物(从化学成分上分析都应该是蛋白质):(1)来源:转基因工程菌。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率表达的菌株类细胞系。(
16、2)成果: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生长激素、干扰素等。【详解】石油是由地层中获得的,错误;人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发酵获得,正确;紫草素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错误;聚乙二醇是由环氧乙烷聚合而成,这是一个化学反应,不需要用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错误;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发酵获得,正确;重组乙肝疫苗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发酵获得,正确。故选 B。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B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性激素与第二
17、性征的维持有关C溶酶体是蛋白质加工场所,蛋白质只有加工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才能体现生理活性D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
18、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A 错误;B、性激素属于固醇类,不在核糖体上合成,B 错误;C、溶酶体是储存多
19、种水解酶的场所,C错误;D、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 正确。故选 D。10材料的选取与处理以及检测试剂的选用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黑藻叶片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时,叶绿体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中,可选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中,均要使用CuSO4溶液且作用相同D在探究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基础实验,包括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
20、和失水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探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回忆这些实验的选材、处理、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与结论等,据此答题。【详解】A、在运用黑藻叶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可以通过绿色部分(即原生质层)的变化观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因此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 错误;B、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中,蔗糖不管是否发生水解都不能使碘液变蓝,因此不可选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而应该选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 错误;C、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
21、白质的实验中,均要使用CuSO4溶液,但作用不相同,前者CuSO4与 NaOH 反应生成Cu(OH)2,Cu(OH)2可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后者Cu2+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紫红色络合物,C错误;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CO2的速率较快,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需时间短,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速率较慢,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需时间长,因此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D 正确。故选 D。11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I3 为纯合子,I 1
22、、6和7 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遗传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在该地区人群中随机调查C9 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所生男孩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5/11 D通过比较 10 与2 或 3 的线粒体 DNA 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1、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90%。2、分析系谱图:3 是患者,且是纯合子,其后代中都应该含有致病基因,后代应为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正常,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1 是患病女
23、性,其儿子6 表现正常,因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人体中线粒体DNA 几乎都来自母亲。【详解】A、由题干和题图信息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 错误;C、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b 表示,-9 的基因型为Bb,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 Bb,Bb 的概率是(210%90%):(210%90%+90%90%)=2/11,BB=1-2/11=9/11,因此后代所生男孩不含有该致病基因的几率是BB=2/111/4+9/111/2=5/11,C 正确;D、2 是男性,是 10 的爷爷,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 主要来自于母亲,故不能比较
24、III-10 与 2的线粒体DNA 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能根据题图和题文信息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能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2多组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些过渡类型。经研究,不同体色小鼠的Avy基因中碱基序列相同,但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有关推测错误的是()A Avy和 a 基因存在可杂交序列B不同体色的F1小鼠基因型不同CAvy和
25、 a 基因的遗传行为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干:黄色小鼠(AvyAvy)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Avya,但由于Avy基因中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Avy基因的表达,使 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详解】A、Avy和 a 基因是等位基因,两个基因中存在可杂交序列,A 正确;B、不同体色的F1 小鼠基因型相同都是Avya,B 错误;C、Avy和 a 基因属于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C正确;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Avy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F1小鼠体色就越偏黑,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2021 新高 生物 一月 模拟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