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
《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威海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TMCO1 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当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CO1 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并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一旦内质网中的钙离子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钙离子载体活性随之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高浓度的钙离子会导致钙离子载体失活B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CTMCO1 须经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D若敲除TMCO1 基因,则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会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在钙离子浓度过高时,TMC
2、O1 形成具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并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当钙离子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钙离子载体活性随之消失,据此分析。【详解】A.高浓度的钙离子会导致形成有活性的钙离子载体,A 错误;B.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钙离子载体的活性发生改变,进而有可能影响代谢,B 正确;C.TMCO1是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不会分泌出细胞,C 错误;D.若敲除 TMCO1 基因将导致无法合成TMCO1 蛋白,则钙离子载体失活,进而导致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无法排出,因此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会升高,D 错误。【点睛】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进行合理推断,意在
3、考查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2如图表示某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细胞周期及各阶段的时间(G0期细胞表示一次分裂完成后暂停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G0、G1、S、G2和 M 期B细胞分裂间期核糖核苷酸、氨基酸将被大量消耗C在 M 期全过程几乎都可看到高尔基体解体形成的小泡D一次分裂完成所形成的细胞经1 3h 后均存在4 个中心粒【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图中数据为实验测得体外培养的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 期),其中分裂间期又分为G1、S和 G2期,所占时间为2.8+7.9+3.4+1.2=15.3h,而
4、分裂期所占时间为 1.2h。【详解】A、癌细胞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G1、S、G2和 M 期,A 错误;B、细胞分裂间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因此核糖核苷酸、氨基酸将被大量消耗,B 正确;C、在 M 期全过程几乎都可看到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C 错误;D、在 G2时期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因此需要经历的时间是14.1h,D 错误。故选 B。3已知基因型为Aa 的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现有一个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若干代,Fn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是显性B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基因
5、重组的结果CFn中 A 的基因频率为1/3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2、分析柱形图:无花瓣花:大花瓣花:小花瓣花=4:4:1。【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表现为大花瓣花,Aa 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不能判断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的显隐性,A 错误;B、本题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C、假设一: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
6、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aa 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 Fn中 A 的基因频率 4/91/2+4/9 2/3;假设二: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 1/9,则 Fn中 A 的基因频率1/9+4/91/21/3,由此可知,Fn中 A 的基因频率为1/3或 2/3,C错误;D、由于随机传粉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此Fn+1中 A
7、的基因频率也为1/3 或2/3,故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D 正确。故选 D。4下图为养殖场某鱼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上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B据图可知,该鱼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2C鱼群中幼鱼生活于水体上层,成鱼生活于水体下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人工养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投入量与鱼群的增长呈正相关【答案】A【解析】【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环境容纳量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
8、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3、群落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详解】A、鱼通常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群的种群密度,A 正确;B、从图中可知,从t5时间后,种群数量在K1附近波动,说明其K值为 K1,B错误;C、鱼群中幼鱼和成鱼是同一个物种,其在空间的分布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所以鱼群的增长随着投入的增加先不断增加,后保持不变,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错点是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针对群落水平的特征,不是种群特征。5利用四组直立生长
9、的幼苗,均给右侧单侧光进行向光性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证明的是()A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单侧光使幼苗背光侧细胞伸长得快C苗尖端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作用D苗尖端能产生化学物质并向下传递【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是否感光和是否含有尖端,故综合分析实验的结论是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幼苗发生了向光弯曲生长。【详解】A、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 错误;B、该实验不能证明单侧光使幼苗背光侧细胞伸长得快,B 错误;C、该实验能够证明苗尖端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作用,C正确;D、该实验不能证明苗尖端能产生化学物质并向下传递,D
10、 错误。故选 C。6金鱼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观赏鱼类之一,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1700 多年历史。据研究,金鱼中紫色鱼雌雄交配,后代均为紫色个体。纯种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均为灰色。用F1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正反交后代灰色鱼与紫色鱼的数量比都约为15:1。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金鱼的灰色性状对紫色性状为显性B灰色和紫色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C控制灰色和紫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 F1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紫色个体可占1/25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金鱼中紫色鱼雌雄交配,后代均为紫色个体,纯种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均为灰色,说明灰色为显性性状,紫色
11、为隐性性状;用 F1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正反交后代灰色鱼与紫色鱼的数量比都约为15:1,紫色个体的比例是1/16,紫色个体是隐性纯合子,1/16=(1/2)4,相当于4 对等位基因的测交实验,因此金鱼的体色由至少4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4 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根据题意,纯种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均为灰色,说明金鱼的灰色性状对紫色性状为显性,A 正确;B、据分析可知,F1与紫色金鱼杂交,符合4 对等位基因测交实验的结果,因此金鱼体色的这对相对性状至少由 4 对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C、根据题意,纯种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均为灰色,推测控制灰色
12、和紫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 正确;D、据分析可知,金鱼的体色由至少4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假设金鱼的体色受4 对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则 4 对基因隐性纯合(aabbccdd)时金鱼体色表现为紫色,用 F1灰色鱼与紫色鱼杂交,正反交后代灰色鱼与紫色鱼的数量比都约为15:1,即 aabbccdd 比例为 1/16,则 F1灰色鱼基因型为AaBbCcDd,F1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紫色个体可占1/41/41/41/4=1/256,D 正确。故选 B。7图为生物学中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 I 为人体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 是血浆B若 I 为可遗传变异,是获得
13、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则是基因重组C若 I 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和人人生来就有,则 是特异性免疫D若 I 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和构成营养结构,则IV 是分解者【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又叫细胞外液;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步移;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三道防线,其中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若 人体内环境,并且有的关系,则 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A 正确;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B
14、错误;若若I 为构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并且和人人生来就有,说明和是非特异性免疫,则 是特异性免疫,C 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因此若I 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且由 和构成营养结构,则IV 是分解者,D 正确。8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中所做的贡献。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与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HIF-1 由两种不同的DNA 结合蛋白HIF-1a 和 ARNT组成,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如图所示)。下
15、列说法错误的是()A组成 HIF-1a的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人体的HIF-1a 的含量会降低BHIF-1a 的降解过程中仅需蛋白酶体C研究发现缺氧时HIF-1a 含量会升高,但HIF-1a 的 mRNA 表达量较常氧时并未增加,由此推测可能是缺氧使 HIF-1a 稳定性增强D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分析,在低氧环境下,HIF能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说明在低氧环境下,细胞中HIF-1
16、a 的含量会上升。缺氧诱导因子(HIF-1)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说明HIF-1a 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会被蛋白酶体降解而无法发挥作用。【详解】A、HIF-1a 属于蛋白质,其单体是氨基酸,在常氧条件下,HIF-1a 会被蛋白酶体降解,人体的HIF-1a 的含量会降低,A 正确;B、据图示分析可知,在常氧、VHL、脯氨酰烃化酶、蛋白酶体存在时,HIF-1a 才会被蛋白酶体降解,B 错误;C、缺氧时 HIF-1a 含量会升高,但 HIF-1a 的 mRNA 表达量并未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缺氧使HIF-1a 稳定性增强,不容易被降
17、解,C正确;D、肿瘤细胞能利用低氧调节机制增加细胞内氧气含量,提高代谢效率,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故可研制药物降低肿瘤细胞内HIF-1a 的含量,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目的,D 正确。故选 B。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B癌变的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的数量会减少C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两端的特殊RNA 序列D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
18、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3、细胞免疫过程是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 细胞,效应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具有加强免疫杀伤力的作用,效应 T 细胞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使靶细胞被裂解死亡。【详解】A、效应器的组成包括肌肉或腺体,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导致效应器做出反应,比如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A 正确;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转移,B正确;C、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C错误;D、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的
19、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 正确。故选 C。10货币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脚掌部发病一般从幼儿学会走路时开始,随年龄增长,患处损伤逐步加重;手掌发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如图为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社会群体调查可推断出此病的遗传特点B货币状掌跖角化病的症状表现仅由基因决定的C由家系图判断此病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 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可避免此病的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根据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和“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无法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系谱图中有女患者,所以该遗传病
20、不可能是伴 Y遗传;代男患者的女儿正常,所以该病也不可能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分析。【详解】A.家系调查可以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通过社会群体调查可以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A错误;B.根据题意,该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因此该病的症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 错误;C.从系谱图看,该病有世代遗传的特点,且男女患病率相似,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D.根据此图题图无法判断出此病的遗传方式,所以 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代是否患病无法判断,D 错误。11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两个层次,下列研究某原始森林的种群和群落所涉及的问题中,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畴
21、的是A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B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C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D各种群的年龄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研究范畴,A 错误;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属于种群密度,是种群水平研究范畴,B 正确;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正确;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种群的特征,D 正确.故选:A。12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
22、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B神经递质和大多数激素属于第一信使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发生的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在细胞膜形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2)第一信使即细胞外信号,根据胞外信号的特点及作用方式,化学信号分子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化学介质这三种类型。【详解】A、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A 正确;B、与膜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主要
23、包括三大类:一是可长途运输的激素分子,二是短程传递的神经递质,三是作用于周围细胞的局部介质,B 正确;C、第二信使的受体位于细胞内,第二信使的作用,本质上都是在核内启动基因的转录,最终提高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尤其是某些酶的数量,来长时间实现对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调节,C错误;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台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 正确;故选 C。1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是()A人的胰腺腺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核孔较多B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有利于接收信息C细胞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密切相关D神经纤维膜上的K通道,有利于维
24、持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 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3、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关。【详解】A、人的胰腺腺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核孔较多,A 正确;B、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有利于接收信息,B正确;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25、、信息传递等生命密切相关,C错误;D、静息电位形成的原因是神经纤维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引起的,D 正确。故选 C。14下列关于DNA 分子的结构与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沃森与克里克构建的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B搭建6 个碱基对的DNA 结构模型,需要磷酸与脱氧核糖的连接物24 个C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A 和 T 通过氢键连接D双链DNA 分子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G 和 C 共占1/2,则DNA 分子中A 占 1/4【答案】D【解析】【分析】DNA 的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威海市 2021 新高 生物 模拟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