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威海市 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1)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物膜上常附着某物质或结构以适应其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和核膜的外膜上附着核糖体,有利于对多肽链的加工B颤藻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C叶绿体基粒上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D蛙的成熟红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H的氧化【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
2、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
3、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多肽链的加工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A 错误;B、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光合色素分布于光合作用片层上,B错误;C、叶绿体基质中含少量DNA,有利于携带遗传信息,C错误;D、需氧呼吸中H的彻底氧化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需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D正确。故选 D。2下列为某家族ABO 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些家庭成员的血型已经清楚(见图中标注)。已知该
4、地区人群中IA基因频率为11,IB 基因频率为11,i 基因频率为1 8;人群中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11111。已知控制血型与疾病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9 号为该病男患者的概率为1/313 C3 号与4 号再生一个O 型孩子的概率为9/21 D5 号与B 型血男性生一个O 型血儿子的概率为1/17【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1 号和 2 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应的基因用E、e 表示),据此答题。【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
5、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B、6 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EE、2/3Ee,人群中患病的概率为1/11111,即 ee 的概率为1/11111,则 e 的概率为=1/111,因此E的概率为99/11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EE的概率为(9999)/(111111),Ee的概率为 299/1111/111,人群中正常个体中Ee的概率为Ee/(EE+Ee)=2/111,因此,9 号患病为男性的概率为2/32/1111/4 1/2=1/616,B 错误;C、关于血型,3 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IAi:IBi:ii=(2 1.1 1.8):(2 1.1 1.8):(1.8 1.8)=1:1:4,则 3号为 O
6、 型血的概率为4/62/3,3 号个体产生i 配子的概率是1/61/2+1/61/2+4/6=5/6,4 号个体产生i 配子的概率是1/2,因此 3 号和 4 号再生一个O 型血孩子的概率为5/61/25/12,C错误;D、5 号个体有A 型、B 型和 AB 型三种血型,其中产生i 配子的概率是1/41/2 2=1/4,6 号 B型血有两种基因型 IBiB或 IBi,其中基因型是IBi 的概率为(2 1.1 1.8)/(2 1.1 1.8+1.1 1.1)=16/17,因此 5 号与B 型血男性生一个O 型血儿子的概率为1/416/171/21/2=1/17,D 正确。故选 D。3保护生物多样
7、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状态下的群落演替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野生动植物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
8、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详解】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导致多种生物的出现,因而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B、自然状态下的群落演替使生态系统结构更复杂,生物多样性增加,B正确;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C正确;D
9、、野生动植物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生物多样性内涵的理解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掌握。4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膜、液泡膜对相关物质的相对吸收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吸收速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线粒体膜、液泡膜对O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无关C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的吸收速率都有差异,这是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D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K、Na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因此线粒体膜、液
10、泡膜对K、Na吸收速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也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A、C错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消耗O2,因此线粒体膜、液泡膜对O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有关,B错误;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以生物膜的流动性为基础,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D 正确。5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B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神经支配伸肌收缩和屈肌舒张协调完成膝跳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
11、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突触间以化学信号传递。【详解】一个神经元一般一个胞体,由图中胞体的个数可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四个神经元构成,A 错误;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B 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兴奋在反射弧的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故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C 正确;由图中兴奋和抑制的信号可知,当敲击韧带时,伸肌收缩,同时屈肌舒张,才能完成小腿前踢动作,D 正确。故选 A。6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2、)A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B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浓度 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XZ D将浓度Z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好于Y【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Y时生根数和生根长度最多最长,然后生根数和长度又逐渐下降。【详解】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和生根长度,A 正确;图示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Z时,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即具有
13、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正确;由于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故浓度X、Y、Z 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一定为XY Z,也可能为YXZ,C正确;浓度为Z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最高,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好于Y,D 错误。故选:D。【点睛】考生要能够通过曲线分析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72018 年中国科学院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人造单染色体酵母,其与天然酵母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相似,但仅含有一条“超级染色体”。下列关于人造单染色体酵母的叙述正
14、确的是A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B遗传信息储存在RNA 中C葡萄糖为其直接能源物质D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常见的真核生物有真菌、植物和动物,据此作答。【详解】A、酵母菌属于真菌,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A 错误;B、酵母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 中,B错误;C、ATP为其直接能源物质,C 错误;D、酵母菌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 正确。故选 D。8下列关于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叙述,错误的是()A均需卵细胞参与B均需胚胎移植技术C均需进行胚胎体外培养D均是无性生殖技术【
15、答案】D【解析】【分析】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试管动物克隆动物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技术手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遗传规律遵循不遵循【详解】A、试管牛体外受精需要卵细胞的参与,克隆牛核移植技术需要去核的卵细胞,A正确;B、试管牛和克隆牛都需要胚胎移植,B 正确;C、试管牛和克隆牛均需进行胚胎体外培养,C正确;D、试管牛是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产生的,属于有性生殖,克隆牛是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产生的,属于无性生殖,D 错误。故选 D。9为了研究两个小麦新品种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
16、过程中光照强度和C02初始浓度必须一致B可用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绿体的C0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C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D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该实验过程中的光照强度和C02初始浓度均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一致,A 项正确;B、可用单位时间内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B 项错误;C、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C项正确;D、题图显示,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都是25左右,没有显著差异,D 项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
17、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并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实验目的,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由此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10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B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C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通过增强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
18、细胞免疫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应激状态下,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此时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效应器,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详解】由图可知,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涉及到神经系统、激素和免疫系统,因此,上述机体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完成的,A正确;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通过分级调节,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B 正确;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病毒感染能刺激T 细胞,使之分泌细胞
19、因子(淋巴因子),可以增强效应T 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细胞免疫,C正确;据图可知,病毒感染通过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1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纤维素、肝糖原都是生物大分子BATP、DNA、RNA 都含有 C、H、O、N、P五种元素C酶、抗体、激素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D脂肪、磷脂、胆固醇都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是指由多个单体聚合而成的多聚体,一般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形成的碳链构成基本骨架。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少部分酶的本质为RNA。识记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元素
20、、基本单位和功能等,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葡萄糖属于单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 错误;B、ATP、DNA 和 RNA 中都含有五碳糖、含氮碱基和磷酸,因此组成元素均为C、H、O、N、P,B 正确;C、部分酶的本质为RNA,激素不都是蛋白质,例如性激素的本质为固醇,不都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D、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不包含脂肪,D 错误;故选 B。12番茄根尖经过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可以获得完整的番茄植株,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B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C此过程中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D根尖细胞最终发育为无叶绿体的植株【答案】D【解析】
21、【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建立无菌体系,即外植体及培养基的消毒、接种,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2)进行增殖,不断分化产生新的植株,或直接产生不定芽及胚状体,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进行继代培养,以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3)将植株转移进行生根培养,可以转入生根培养基,也可以直接切取进行扦插生根;(4)试管苗过渡,即试管苗出瓶后进行一定时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涉及到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形成根或芽的过程,A 正确;B、植物组织培养时所用培养基中除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外,还要加入起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B 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应进行无菌操作,防止培养
22、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若发生杂菌污染则难以获得目的植株,C正确;D、根尖细胞中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基因,所以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中有叶绿体,D 错误。故选 D。135-羟色胺是一种与睡眠调控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还与人的多种情绪状态有关。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故可用于治疗抑郁症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故会加重抑郁症【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
23、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接触形成突触结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详解】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5-羟色胺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使其膜电位发生改变,A 正确;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 错误;C、根据题干: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则其可缓解5-羟色胺数量不足,可用于治疗抑郁症,C正确;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则5-羟色胺不能发挥
24、作用,发生类似于5-羟色胺数量不足的效应,故会加重抑郁症,D 正确。故选 B。14在下列细胞中,有氧呼吸的场所有别于其他细胞的是A醋酸菌细胞B酵母菌细胞C叶肉细胞D肝脏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据此答题。【详解】根据题意分析,选项中的四种生物中,醋酸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质膜;而酵母菌细胞、叶肉细胞和肝脏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它们的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选 A。15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A葡萄糖 丙
25、酮酸B丙酮酸 酒精+CO2CADP+Pi+能量 ATPDH2OH+O2【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葡萄糖 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错误;B、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威海市 2021 高考 中招 适应性 测试 生物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