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1)含解析.pdf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1)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1)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模拟试题(1)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 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2 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 B-1 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 C-2 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1 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 1/8【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等位基因A1、A2、A3位于 X染色体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遗传表现为伴性遗传。父亲将 X 染色体遗传给女儿,将Y染色体遗传给儿子,母亲
2、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等。据此,依据图示中呈现的-1、-2 和-2 的基因型和伴性遗传规律来推知相应子代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详解】A、-1 的基因型为XA1Y,-2 的基因型为XA2XA3,二者所生女孩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1XA2XA1XA311,因此-2 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A 正确;B、II-2 的基因型为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1/2XA1、1/4XA2、1/4XA3,因此-1 的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 1/2,B 正确;C、II-3 基因型为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1/2XA1、1/4X
3、A2、1/4XA3,II-4 的基因型为XA2Y,-2 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2XA1XA2、1/4XA2XA2、1/4XA3XA2,可见,-2 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C错误;D、综上分析可推知:III-1 基因型为1/2XA1Y、1/4XA2Y、1/4XA3Y,产生含X的配子为1/2XA1、1/4XA2、1/4XA3,III-2 基因型为1/2XA1XA2、1/4XA2XA2、1/4XA2XA3,产生配子为1/4XA1、5/8XA2、1/8XA3,因此 IV-1 为 XA1XA1的概率是 1/8,D 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
4、型及特点,能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发现一个家族中出现下图所示的患病情况,于是该小组对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以及该家族不同成员的基因组成进行分析。下列是小组成员甲、乙、丙、丁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甲: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 和-3 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 B乙:该病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 为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丙:所有的患病个体一定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能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D丁:若-2、-3 的某染色体缺失,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3 和-4 正
5、常,-3 患病,说明为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2 患病,则-1 应患病,但-1 正常,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根据-3 和-4 正常,-3 患病,说明为隐性遗传病,A 错误;B、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母亲患病,儿子应患病,根据-2 患病,但-1 正常,可知该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有患病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C错误;D、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D 正确。故选 D。3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C糖原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D核糖是六碳糖【答案】C【解析】试
6、题分析:糖类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解:A、纤维素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A 错误;B、淀粉遇碘变蓝,葡萄糖不可以,B错误;C、糖原属于多糖,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C正确;D、核糖是五碳糖,D 错误故选:C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4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断
7、裂后必导致其结构变异B果蝇的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棒眼”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不同个体任何细胞内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其普遍性特点D AAaa 自交出现35:1 的性状分离比,这是基因重组和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3、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详解】A、染色体的断裂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则不会引起其结构的变异,A 错误;B、果蝇 X染色体上某
8、个区段发生重复,增加了某个相同的片段,导致其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B 错误;C、基因突变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个体的任何细胞内均可发生,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C 正确;D、AAaa 自交出现35:1 的性状分离比,这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D 错误。故选 C。5科研人员将一种喜湿热的半阴生蔓藤植物绿萝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育良好的A、B 两组绿萝叶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晴天为A 组,阴天为B 组。实验期间CO2浓度相对稳定,约为0.03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 ab 段,限制绿萝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只有
9、光照强度、CO2浓度B曲线 c d 段,绿萝体内有机物量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加后减少C若晴天和阴天8:30 的温度相同,则A、B 两组叶片的光饱和点相等D若阴天的8:30 光照强度很弱,则适当提高实验环境中CO2浓度后,B 组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将会变大【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两条曲线,一条是阴天测得,一条是晴天测得的,a-b 段是在阴天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因此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总体来看,c-d 对应时段合成的远大于消耗的,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是增加的晴天情况下,净光合速率由e 点急剧下降到f 点,肯定与叶片的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有关。【详解】A、B组为阴天时
10、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曲线 ab 段,限制绿萝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只有光照强度,A 错误;B、净光合速率小于0,则表示有机物总量减少,曲线cd 段,绿萝体内有机物量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加,B错误;C、A、B两组 CO2浓度相同,若晴天和阴天8:30 的温度相同,则A、B 两组叶片的光饱和点相等,C正确;D、阴天的8:30 光照强度很弱,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提高实验环境中CO2浓度,B 组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变大,D 错误。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光饱和点受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若温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相同,则光饱和点相同。6为探究pH 对叶绿素稳定
11、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号叶绿素溶液/mL pH 值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10 20 10 绿色10 30 10 绿色10 40 10 黄绿色10 50 10 黄褐色A叶绿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B该实验设置了四个实验组,是一个对比实验C该实验说明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在碱性条件下稳定D由该实验结果推测,酸雨可能会造成藻类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
12、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分析表格数据:在pH 为 3 或 2 的环境中,色素溶液的颜色均为绿色,但在酸性环境下色素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黄绿色或黄褐色,说明酸性环境下的叶绿素可能因稳定性较差而被分解。【详解】A、根据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提取色素时可以加入无水乙醇进行色素的提取,A 正确;B、该实验设置了四个实验组,每个实验之间形成对照关系,是一个对比实验,B 正确;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酸性环境下色素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黄绿色或黄褐色,说明酸性环境下的叶绿素可能因稳定性较差而被分解,
13、在pH 为 3 或 2的环境中,色素溶液的颜色均为绿色,但这不能说明叶绿素在碱性环境中不会被破坏,如碱性增强时色素可能会被破坏,C 错误;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酸性环境下色素溶液的颜色由绿色变成黄绿色或黄褐色,说明色素在酸性条件下可能因稳定性较差而被分解,导致含量降低,因此酸雨可能会造成藻类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D 正确。故选 C。7假设 T2噬菌体的DNA 含 1000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30%。1 个32P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细菌,释放出50 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噬菌体中最多有2 个32P标记的噬菌体B噬菌体增殖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酶等全部由细菌提供C
14、用含32P的培养基可直接培养出32P标记的 T2噬菌体D产生这些子代噬菌体共消耗了9800 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噬菌体增殖所需原料由细菌提供,模板由噬菌体DNA 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含32P的有 2个;由于T2噬菌体的DNA 含 1000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占全部碱基的30%,则噬菌体的一个DNA 分子中 G=C=2000 30%=600 个,A=T=2000(50%-30%)=400 个。【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代噬菌体中最多有2 个32P标记的噬菌体,A 正确;B、噬菌体增殖过程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由细菌提供,而模板由其自身提供,B错误;
15、C、T2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C 错误;D、产生这50 个噬菌体共消耗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数量=400 49=19600 个,D 错误。故选 A。8HIV 感染某个T 细胞后,会强迫T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形成小囊膜,作为自己的藏身之所,囊膜会经历一个被称为“出芽繁殖”的过程,从这个T细胞断开感染其他T细胞,该过程涉及一种名叫Gag 的 HIV 复合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HIV感染其他T细胞的过程与细胞识别以及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若能阻止Gag 蛋白在体内的积累可能会抑制HIV 的传播繁殖CHIV 的增殖依赖于T细胞内的能量及物质D HIV 感染初期机体免疫
16、能力下降,T 细胞数量持续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HIV 是一种病毒,它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内,利用T 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和核酸,以繁殖其下一代。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HIV感染 T 细胞,需要T 细胞的细胞膜形成一个囊泡将其包裹隐藏,再经过一些系列的增殖过程,最后通过“出芽繁殖”的方式脱离T 细胞,但这一过程需要一种叫Gag的蛋白协助。人体感染HIV 初期,T 细胞反而会大量增殖,机体免疫能力会增强,但一旦HIV 隐藏后,需等到其大量繁殖并感染大量T 细胞,机体的免疫力才会遭到严重破坏,此时感染者就会出现各种感染或肿瘤等并发症,直至死亡。【详解】A、HIV感染 T 细
17、胞的过程与细胞的识别有关,囊泡的出现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A 正确;B、HIV 感染其他T 细胞与 Gag蛋白有关,因此若能阻止Gag蛋白在体内的积累就可能会抑制HIV 的传播繁殖,B 正确;C、HIV 必须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该过程依赖于T细胞内的能量及物质,C正确;D、HIV 感染初期,为抵抗病原体的感染,机体免疫力增强,T 细胞数量增多,D 错误。故选 D。【点睛】易错选项D,不清楚机体从感染HIV 开始到死亡期间内机体内HIV 浓度的变化以及对应的T细胞数量变化规律。HIV 浓度的变化:急剧增大,再减少,之后逐渐增大。T 细胞数量变化:先增多,后逐渐减少。9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
18、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 DNA 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 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高中几个主要实验的材料选择、试剂选择、操作步骤等【详解】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葡萄汁液不能装满发酵装置,要留出1/3 的空间,A错误;在DNA 鉴定实验中,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B 正确;用苏丹染液可以把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C 正确;用龙胆紫染液能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染成深紫色,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清晰地观察到,
19、D 正确,所以选A。【点睛】注意题目中的“果酒”、“装满”10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被膜外层与光面内质网相连B核孔复合体是供蛋白质、RNA 自由出入的通道C核仁是核糖体的两个亚基组装成核糖体的场所D染色质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 组成,凝聚程度较低【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等部分组成。核被膜是指包被细胞核的双层膜,其外层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 等大分子出人细胞核的通道;染色质是细胞核中或粗或细的长丝,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就在染色质的DNA 分子中;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凝聚成在
20、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染色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成分相同,只是凝聚程度不同,是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形状各异的同一种物质;核仁是细胞核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详解】A、核被膜外层与粗面内质网相连,A 错误;B、核孔复合体是供蛋白质、RNA 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的通道,但是具有选择性,B错误;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是并不是核糖体组装的场所,C错误;D、染色质凝聚程度较低,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RNA,D 正确。故选 D。11下图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猞猁的存在不利于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B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
21、研究问题C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雪兔和猞猁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雪兔是被捕食者,猞猁是捕食者。【详解】A、捕食者猞猁的存在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A 错误;B、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 错误;C、能量只能由低营养级传到高营养级,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不能改变能量流动方向,C错误;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 正确。故选 D。12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
22、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点睛】在充分理清题目给予信息的基础上,联系反馈调节过程来解题。13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移植得到的克隆动物,其线粒体DNA 来自供卵母体B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
23、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D 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无菌、适宜温度、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等),使之生存、生长、繁殖并维持主要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这是克隆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细胞培养本身就是细胞的克隆。【详解】A、核移植是将供体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因此得到的克隆动物,其线粒体DNA 来自供卵母体,A 正确;B、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分裂,B 错误;C、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需和B 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才能获得单克隆抗
24、体,C错误;D、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而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不能直接融合,D 错误。故选 A。1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H 218 O,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 O 鉴定DNA 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可看到紫色反应A无正确项B只有一项正确C有两项正确D
25、有三项正确【答案】B【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探究pH 对酶活性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pH;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温度;二苯胺可与DNA 在水浴条件下反应呈蓝色。【详解】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错误;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可与未发生质壁分离前的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形成对照,错误;由于 H2O2溶液不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错误;小鼠吸入18O2,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2021 新高 生物 模拟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