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共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劝学这篇文章一共用了16个“而”,现将“而”的用法逐一归类。“而”的用法主要有七种:第一种:连词,表并列关系。例句:(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第二种:连词,表递进关系。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第三种:连词,表转折关系。例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四种:连词,表因果关系。例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第五种:连词,表承接关系。例句:登高而招第六种:连词,表修饰关系。例句:
2、(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顺风而呼第七种:连词,表假设关系。例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而”的七种用法,从根本上说,是“而”前“而”后动词关系的确定,动词的关系决定了“而”的用法,要了解“而”的用法,就是理解动作的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说着容易做着难,在具体的辨析过程中,动作关系十分不好把握。需要进一步分析“而”前后的句子或者词语之间的关系方能准确的判断。“而”的用法有几种容易混淆,现在做进一步的分析。难点辨析一:承接关系与修饰关系承接关系表示的是动作的先后顺序,而修饰关系表示的动作的修饰关系。要想辨析好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得区分好“而”前后的两个动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中的 用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