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资料.pdf
《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资料.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论1 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1、以意逆志:这是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解诗的方法。要求说诗者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的表面意义,而应当根据全篇去体会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2、知人论世: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指的是要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有一定的认识。3、司马迁“发愤著书说”:这是由司马迁提出的文学创作理论。指痛苦和不幸可以激励创作者的志向,坚定他们“立言不朽”的决心,成为创作的动力。(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具体发明,说明历史上有名的著述都是心有郁积,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成为传世的佳作。这一思想对后世有深
2、远影响,象韩愈的“不平则鸣”,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等一系列有关怨的诗论就受其影响。)4、诗大序主要文学思想诗乐舞与情志的关系:诗歌是人们内心的想法和情感的外观。关于诗的社会作用讽谏说:一方面,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一方面,认为诗歌应该对君上进行讽刺劝谏,以改良政治。诗六义的提出:将风、大小雅分为正、变。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之后的作品。正变说反映了汉儒将作品与政治、社会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社会政治环境对诗人的感发作用。)5、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作者及观点曹丕典论论文:反对好古贱今,批评当时“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以及文人相轻的不良风
3、气,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曹丕的“气”一指作家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艺术风格。文体论,作家才能各有所偏,通才全才鲜有所见。体裁不同,风格也不同。文学价值论:肯定文章有崇高的价值,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陆机文赋:中国古代文论2 构思论。构思前的准备: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状态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的内容;构思活动的情状:想象活动;灵感在构思中的作用:陆机认识到灵感的作用,认为灵感非人力所能左右,而应顺乎自然。文体论:把文体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说,“赋体物
4、而浏亮”说技巧论。艺术技巧方面的几个重要原则:这就是“其会意也尚巧(立意构思要巧妙),其遣言也贵妍(文辞要妍丽)。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用字有声音的变化,不单调,又配合和谐)”批评论。艺术美的五个标准:应、和、悲、雅、艳。(解释见书上)。强调语言的新颖独创。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魏晋六朝时期,风骨这一概念,被用在人物和书画品评中。风指人物或画中人物姿态风神的清朗,骨指骨骼坚实挺拔。在书论中,风骨指字写得神气爽朗,笔法遒劲有力。文心中,风侧重在思想感情的清明显豁生动;骨,则侧重在文辞的峻健有力。
5、风骨结合起来,主要特征是指文风的爽朗刚健。有风骨:司马相如大人赋、建安诗人等无风骨:司马相如子虚上林;陆机潘安的太康诗歌。6、钟嵘“滋味说”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A.怨情的表达B.赋、比、兴手法的综合运用C.风力与丹采并重7、钟嵘“情性论”吟咏情性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反作于人的“性灵”,使之受陶冶感化。性情之所以摇荡,是因为“物之感人”,即由于外界事物对诗人的感发触动。中国古代文论3 8、陈子昂“兴寄说”兴,指感兴、意兴,寄,指寄托,兴寄强调作品中寄托作者深沉的感慨。9、白居易的诗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论 期末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