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四模试卷含解析.pdf
《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四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四模试卷含解析.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庆市涪陵区 2021 届新高考地理四模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表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是ABCD2图中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答案】1B 2B【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西风带分布在纬度30到 60之间,北半球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正确,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但风向为东南风是错的,应该是西南风,为南半球的西北风,所以B 正确。2图中的气压带在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选项B 正确。2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为秦岭山地
2、1959-109 年 1 月均温 0等温线的海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959-109 年,秦岭山地不同段1 月 0等温线的海拔A各段都逐年升高B西段变化最小C东段有下降趋势D中段变化最大2导致秦岭山地东、中、西段1 月均温 0等温线海拔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云量B坡度C坡向D植被3对于气象观测、研究而言,秦岭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A对气候变化敏感B人类活动影响小C动植物类型多样D大气的能见度高【答案】1D 2A 3A【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东段1 月 0等温线的海拔先升高,后降低,故A 错误。据图可知东段变化最小,故B错误。东段虽然先升高后降低,但是总体趋势依然是升高的,故C错误。据图可知,
3、中段曲线最陡,说明中段变化最大,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2秦岭东段距离海洋较近,水汽含量较多,降水较多,所以云量较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强,使得东段山体比其他地段同海拔气温要低些,导致东、中、西段1 月均温 0等温线海拔不同,故A正确。就材料所给信息,无法判断秦岭东中西段坡度情况,故B错误。本题是把山体分为东中西三段,比较的是东西位置的区别带来的特征差异,与坡向没有关系。故 C错误。植被主要是调节局部地区的温差、湿度等,对整体的气温高低影响不大。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3秦岭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当温带或者亚热带的气温或者降水出现变化,这里表现最明显,说明秦岭对气候
4、变化比较敏感,故A正确。该区域人口较多,人类活动影响不小,故B错误。动植物类型多样与气象观测研究关系不是很大,故 C错误。秦岭所在地为山区,山区多云雾,大气的能见度不是很好,故 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3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如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A冬季平衡波动较大 B总体呈负平衡趋势 C年际平衡基本不变 D年内季节变化不大2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季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
5、富B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C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D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小【答案】1B 2C【解析】【分析】本题组以斯瓦尔巴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点及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由图可知,该气象站从1995-2010 年间,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每年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值,且波动小,A不正确。图中显示,冬季物质平衡变化不大,而夏季冰川物质平衡波动下降,所以总体来看,从1995-2010 年,该气象站的年际冰川物质平衡呈负平衡趋势,B正确。图中显示,不管夏季还是冬季,冰川
6、物质平衡在年际之间都有明显波动变化,C不正确。图中显示,冬季冰川物质平衡明显高于夏季,说明年内季节变化大,D不正确。2如果夏季降水多,冰川物质平衡应该为正平衡,A错;该气象站冬季和夏季均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B错;图中显示,夏季冰川物质呈负平衡,说明冰川消融量大,这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所导致,C对;图中显示,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平衡,且数值较大,说明冬季补充的冰雪量较大,推断降水(雪)多,D错。故选:C。4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南方水网地区设置了“禁养区”、“限养区”。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猪场拆迁潮涌现,许多养猪大企业纷纷向东北等地迁移,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
7、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A劳动力成本低B接近市场C交通便利D饲料原料丰富2与南方相比,东北利于养猪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B河流湖泊众多,利于排污C草场广阔,利于大规模放养D森林资源丰富,政策扶持【答案】1D 2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东北地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秸秆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饲料原料丰富。与南方相比,东北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1养猪业不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劳动力成本低不是吸引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A错;猪市场在全国,不是本地,市场、交通便利不是吸引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B、C 错;东北
8、地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作物秸秆充足,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北迁的最主要优势是饲料原料丰富,D正确。故选D。2与南方相比,东北气候寒冷,猪瘟等疫情较少,A 正确;与南方相比,东北的河流湖泊少,B错;养猪是圈舍养殖,不是草场放养,C错;养猪利用的是作物秸秆,不是森林,D错。故选A。5下图中O点到 M、N、P、Q四点距离相等且为 6660km,M、N经度相同,P、R、Q位于同一纬线上,O点太阳高度为90。完成下题。随着 O点的移动,关于图中各点说法,正确的是A MNPQ 四点位于同一大圆BPR的距离一定大于PO COR距离增大,M点昼渐长DOR距离最大时,N点可能极昼【答案】D【解析】【详解】题意表明,M
9、、N 经度相同,距离为6660km2,即跨纬度 120,因此 M、N 不可能为极点,因此过M、N 的大圆是唯一的,就是MN 所在的经线圈,而P、Q 不可能位于这一经线圈之上,因此M、N、P、Q 四点不可能位于同一大圆,A 错误。材料信息表明,O 点太阳高度为90,则 O 点为直射点。随着O 点的移动,如果O 点移到赤道,则R、O 重合,PR的距离等于PO,B 错误。随着O 点的移动,如果O 点移动到 R 点以南,OR距离增大,即直射点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M 点白昼逐渐缩短,C错误。随着O 点的移动,如果O 点移动到R点以南,OR距离最大时,当地O 南移至 15S以南时,N 点纬度为75S(与
10、O点距离为6660km,即在 O 点以南 60)以南,则N 出现极昼现象,D 正确。故选D。【点睛】大圆是球面过球心的平面和球面的交线。大圆的圆心与球心重合,半径与球的半径相等。大圆把球和球面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过球面上不在同一直径上两点,只能做一个大圆;过球面上在同一直径上两点,可以做无数个大圆。6上海市目前能够重点开发的新能源有A地热能B风能C核能D可燃冰【答案】B【解析】【详解】地热能一般位于板块交界处,上海距离板块较远,A错误;我国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因此上海市目前能够重点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B正确;核能主要在广东、杭州湾一带,C错误;可燃冰出现在两种环境下:深海和陆地
11、极地地区,上海很少,D错误。故选B。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海水稻”团队设立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工作站,对该水稻品种进行耐碱耐寒性研究和推广,适合选址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云贵高原D东北平原【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海水稻”寒地育种站是对该水稻品种进行耐碱耐寒性研究和推广,东北平原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处第三、第四积温带,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寒地水稻育种优势明显。在此开展寒地育种项目,能够满足整个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水稻种植区域的需求,对水稻品种进行耐碱耐寒性研究和推广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故D 正确。【点睛
12、】第一积温区(2700以上)第二积温区(2500 2700)第三积温区(23002500)第四积温区(2100 2300。8河槽一般由河岸、河漫滩、河底等部分组成,是河流的核心地貌单元。河口河槽地处河流与海洋的交互地带,在河口地区后,河流径流受到潮汐顶托,盐淡水混合,水流趋缓,河槽展宽,出现分汊现象。河槽沉积物具有流河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总体呈现主槽粗、边滩细。下示意长江口河槽等深线(理论最低潮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A洪积扇B冲积岛C江心洲D河漫滩2南、北两支河槽等深线分布特征表明A长江干流北移B南支不断淤塞C北支河槽发育D南支径流量大【答案】1D 2D【
13、解析】【分析】1从图中等深线分析,甲地是理论最低潮时出露水面,高潮时没入水下的泥沙沉积体,地貌类型是河漫滩,D 正确。洪积扇为河流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A 错误。冲积岛和江心洲是高潮时也能出露水面的河心岛,BC错误。故选D。2从图中分析,南支河槽宽度大,北支河槽宽度小,根据北半球河流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分析,北支河槽流量小,泥沙沉积快,河道变窄,南支冲刷强,河道变宽,长江干流南移,ABC错误。南支河槽宽,河道深,径流量大,D 正确。故选D。【点睛】河漫滩和河心岛虽然都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但高度不同,河心岛沉积体高于最水位水面,长期出露。河漫滩只在低水位时露出。9明代台州府人王士性曾在广志绎中写道:
14、杭、嘉、湖平原水乡,是为泽国之民;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宁、绍、台、温连山大海,是为海滨之民。三民各自为俗: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俗尚奢侈;山谷之民,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官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王士性表述的现象,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定胜天论C天人相关论D可持续发展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泽国之民,舟楫为居,百货所聚,俗尚奢侈;山谷之民,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材料观点明确指出,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居民,会形成相应的、与其他地区迥异的风俗习气。这与“地理环境决定论”
15、观点相似,因此选项A 符合题意。人定胜天论、天人相关论和可持续发展论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所以选A。10下图为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的位置示意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月,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A大气降水B积雪融水C冰川融水D地下水2鄂毕河甲河段A冬季封冻断流B水能资源丰富C河水含沙量大D春季凌汛明显3与叶尼塞河相比,鄂毕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A降水季节变化小B气温年较差小C沼泽洼地面积大D植被覆盖率高【答案】1B 2D 3C【解析】【分析】1两条大河都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受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影响比较小,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故 A错误。两
16、条大河所处纬度比较高,冬季的积雪大量积累,6 月,气温回升,积雪融水大增,所以6月,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积雪融水。故 B正确。由高山冰川补给的河流一般在7 月份水位达到最高,故 C错误。地下水是补给类型中最稳定的补给,不会引起河流径流量的大增,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2该河段纬度高,冬季封冻,但是河流不一定断流,故A错误。该河段所处地区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故B错误。西伯利亚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水土流失少,河水含沙量小,故C错误。该河段有结冰期,并且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春季凌汛明显,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3二者都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区域,均为亚寒带针叶林
17、气候,气温降水特征一致,降水季节变化没有差别,气温年较差也相差不大,故AB错误。图中显示,鄂毕河流域有较大面积的沼泽洼地,沼泽洼地能够涵养水源,可以调节径流量,故 C正确。二者均为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植被覆盖率相差不大,故 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11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某古迹遗址又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地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P处地质构造地貌是背斜谷地B图示范围内岩石均是沉积岩C鄱阳湖是由向斜盆地集水而成D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2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B地质稳
18、定,环境变迁小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答案】1D 2A【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P 处位于断裂带,岩块上升,在断层破裂带的基础上被外力侵蚀形成的低地,其地质构造地貌不是背斜谷地,A 错误;图示范围内有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这此岩石不是沉积岩,因此 B 错误;图中显示,鄱阳湖所在的岩块断裂下降,形成低地,然后集水成湖,从岩层形态来看,当地没有向斜构造,C 错误;图中显示,图示区域整体的受力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区域整体上向东南移动,因此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D 正确。故选D。2材料信息表明,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某古迹遗址又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
19、,这表明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古迹遗址位于湖水之上,不为人知,因此受到人们破坏的可能性小,图中显示,该古迹遗址是随着地壳运动,岩块断裂下沉所致,A 符合题意;图中显示,鄱阳湖及附近地区,断层众多,地质不稳定,该古迹遗址位于湖底,说明当地环境变迁较大,B 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该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不是加强保护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该古迹遗址位于沉积岩块的断层线附近,岩性不可能很坚硬,因此岩性坚硬和外力侵蚀弱不是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原因,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
20、次于青海湖。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 米 15 米)时湖水面积为311 平方公里,高水位(20 米)时为4125 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 米)时仅10 平方公里。12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A东半球赤道上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C西半球赤道上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A 1 万千米B2 万千米C1 万千米D2 万千米【答案】1C 2B 3B【解析】【分
21、析】试题分析:1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 小时 16 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 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2 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 60 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2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 12,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 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 X),即 X2126,故 B 正确。3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 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 点,故甲地位于 120 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2 万千米)的
22、一半。故B正确。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3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 年全国结婚率为12,为 2013 年以来最低。下图示意我国2010 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010 年以来,我国的A适龄结婚人口数不断减少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C结婚率不断下降D人口性别比失衡32010 年以来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劳动力供给不足B人口出生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加快老龄化进程【答案】2B 3D【解析】【分析】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0 年以来,我国离婚率持续走高(且一直为正值),离婚人数持续上升(我国总人口并未下降),B正确;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涪陵区 2021 新高 地理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