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200818091538).pdf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20081809153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0200818091538).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4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 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林壑(h)朝而往(zh o)伛偻提携(l)B琅琊(xi)弈者胜(y)山肴野蔌(su)C辄醉(zh)酿泉(li ng)树林阴翳(y)D潺潺(ch n)颓然(tu)觥筹交错(g ng)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环滁皆山也环_(2)蔚然而深秀者蔚然_(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4)临溪而渔渔_(5)树林阴翳阴翳_(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_ 3.用课文原句填空(1)文中描写山间朝葬景象的句子是“_,_,_”。(2)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
2、(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句子是:2/14“_,_”(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B最后一段作者写“宴酣之乐”,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使文意更为深刻。C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全文的主旨。D本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同时,全文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增添了散文的韵味,读来只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
3、。5.根据课文,拟写对联的下联。上联:酒洌泉香招客饮下联:_ 二、课内阅读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3/14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4、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乐亦无穷也B若夫淫雨霏霏日出而林霏开C名之者谁不能名其一处也D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
5、的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14_(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 1段介绍醉翁亭所在之处,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文章第2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9.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
6、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第 1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鸟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三、课内外联读【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5/14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
7、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写秋冬水落石出,草枯山现,本:根据。上:皇上。刺史:即作者。10.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 B 吾恂恂而起 C 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 而不知人之乐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
8、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6/14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3.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_(2)修之来此,乐
9、其地僻而事简。_ 四、阅读拓展体裁:游记作者:柳宗元选篇理由:在醉翁亭记里,作者描述了琅琊山的风光,以及滁人游、太守宴等画面,展示了一幅清平盛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与7/14民同乐的思想。而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借愚溪风光秀丽却遭人遗弃,委婉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醉翁亭记 格调欢快,文笔清丽;愚溪诗序感情沉郁,笔调凝重。愚溪诗序(节选)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1 醉翁亭 同步 练习题 答案 20200818091538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75954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