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地理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地理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地理试题(校模拟卷)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1 届新高考模拟地理试题(校模拟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1一位地质学家在考察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如下图)后记录到:峡谷和曲壁是它的两大基本特征;峡谷在地面的宽度仅有20-50 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洼和洼中矗立的小岩块;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四壁黄色砂岩中交错的岩层构成了和谐的线条,绘出一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营造羚羊谷峡谷和曲壁的外力主要来自A海浪B冰川C风力D流水2峡谷还在进一步增大、增深。其增大、增深的速率主要取决于风化的速度侵蚀
2、的速度搬运的速度基岩的岩性ABCD【答案】1D 2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1 A.“美国西部内陆的羚羊谷”说明此地距海远,不受海浪影响。故A错误。B.冰川作用下形成的是“U”型谷,与羚羊谷的形态不符,故B错误。C.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干燥地区的地表。故C错误。D.“谷底铺着一层金色的沙粒,还散落着许多直径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砾石,砾石表面光滑;”沙粒是流水沉积形成的,光滑的砾石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宽度仅有20-50 厘米,而谷深却达几十米”“地表有很多的沟、坑洼”这些信息都在提示该地形成原因为流水作用。而且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2“绘出一
3、个个光滑柔美的曲面。”光滑,说明四壁风化作用非常微弱,故错误峡谷的进一步增大、增深,首先与侵蚀的速度呈正相关:侵蚀作用越强,增大增深得速度越快。故正确。搬运的前提是侵蚀作用,所以搬运不是主要因素,故错误。基岩的岩性如果比较软,峡谷就容易被侵蚀而增大增深,如果岩性比较坚硬,就不容易被侵蚀。故正确。综上,正确的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2风蚀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积物且具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以风为动力,并受人类活动等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下图为青海省某县风蚀坑形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风蚀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风力强盛B植被破坏严重C粉沙表土深厚D坡度较陡2甲处物质A可延缓风蚀坑扩展速度B加速古风
4、成沙出露地表C逐渐堆积,变得越来越厚D来源于背风坡的粉沙土3推测图示风蚀坑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风蚀坑不断加深B风蚀坑积水成湖C风蚀坑坡度逐渐增大D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答案】1B 2A 3D【解析】【分析】1本小题考查风蚀坑的根本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风力强盛是风蚀坑形成的动力因素,A错误;粉沙土和地表植被对古风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后,粉沙土活化,古风成沙受风力侵蚀,逐渐形成风蚀坑,B正确;粉砂土覆盖在古风成沙之上,土层较薄,C错误;坡度大小对风蚀坑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2本小题考查风沙物质的来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甲处物质是重
5、力作用下坍塌下来的粉沙土,其堆积在风蚀坑的侵蚀凹面处,部分或全面覆盖在古风成沙上,能够保护古风成沙暂时不被侵蚀,但随着堆积物受风力、重力等作用被侵蚀或搬运,古风成沙再次出露地表,遭受侵蚀,故甲处物质可延缓风蚀坑的扩展。故选A。3本小题考查外力作用对风蚀坑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探究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在该区域植被不断破坏的情况下,单一风蚀坑受风力、重力、流水等外力侵蚀会导致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并与周边的风蚀坑相连,从而形成成片裸露古风成沙区,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在风蚀坑发展过程中,重力、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相互作用,风蚀坑的深度、坡度会出现陡缓交替的现象,A
6、、C错误;该区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风蚀坑内不会积水成湖,B错误。故选D。3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扣生态学原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发展有机农业主要为了A提升品质B缩短生产周期C提高产量D增加作物种类2有机农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增大能源消耗B提高土壤肥力C减少生物种类D加重水体污染3结合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如果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除当地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外,还有的优势是A水热资源充沛B土层深厚和肥沃C技术力量雄厚D劳动力资源丰富【答案】1A 2B 3D【解析】【分析】考查有机农业及影响、农业区位因
7、素。1根据题词中有机农业的概念,可知有机农业是为了提升产品的品质。A 项正确。故选A。2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农药,减少能源消耗。A 项错误。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能够增强土壤肥力。B项正确。有机农业遵循生态学原理,生物种类会增加。C项错误。有机农业不使用农药,减轻水体污染。D 项错误。故选B。3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A 项错误。土壤贫瘠。B 项错误。经济落后,技术不发达。C项错误。劳动力资源较丰富。D 项正确。故选D。【点睛】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影响内容举例发展变化气候热量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不同热量带有不同水果和农作物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
8、大某种农作物的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光照品种、产量植物 9095%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有的作物喜光,如玉米;有的耐阴,如大豆。降水分布地区小于 250 地区,又无灌溉水源,就没有种植业。地形(类型、海拔、坡向)直接影响:规模、水利化、机械化平原农场规模大,易水利化,山区则相反;坡度大于 25 的山地不利于发展种植业。间接影响:种类、分布山地形成垂直气候,发展垂直农业。土壤(肥力、盐碱性、土壤层的厚度)种类影响作物的宜种作物(酸性红土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适宜种沙棘、枸杞。)产量影响作物的产量(肥沃的冲积平原,多为农业高产区。)水源(灌溉条件)半干
9、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耕作制度只能一年一熟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类型和规模需求是增加或减少;影响面积扩大或缩小。需求品种变化影响类型和规模市场条件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型农业政策推广技术,增减面积,调整布局和结构提价或压价,使面积扩大或缩小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益交通便利,鲜活农产品不易变质,效益好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劳 动 力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花卉业)具有地价低、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优势科 技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如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
10、化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 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4奇峰怪石的黄山主要由花岗岩构成,群峰林立的张家界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雄伟险峻的泰山则由片麻岩构成。按岩石成因分类,以上三种岩石分别属于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C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D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其代表性岩石。【详解】花岗岩为侵入
11、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属于变质岩。所以选A。5一个城市的人口生态位是指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结构决定的该城市人口所处的地位。城市的生态场势是指人们在某城市工作和生活的适宜度。城市人口生态位与城市生态场势均衡的城市为协调型城市。图1 和图 2 分别示意18 个中心城市人口生态位(图 1 中三条曲线为等生态位线)和生态场势指数关系(图 2 中三条曲线为等生态场势线),图中数字表示依据相关指数排序的序号(序号越大,相关指数表现越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城市中,发展最协调的是A重庆B深圳C上海D武汉2下列城市与该市实现协调持续发展的措施,对应最合理的是A重庆鼓
12、励劳动力外出务工B西安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C武汉吸引年轻人就地工作D昆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答案】1B 2C【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城市城市人口生态位与城市生态场势均衡的城市为协调型城市,且图中数字序号越大,相关指数表现越好。图中显示,重庆的城市人口生态位和生态场势指数均较低;上海城市人口生态位较低,生态场势指数高;武汉城市人口生态位较低,生态场势指数较高;深圳的城市人口生态位和生态场势指数均较高,因此发展最协调,选项B 符合题意,排除A、C、D。2图中显示,重庆年龄结构指数低,如果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会使得重庆年龄结构指数更低,不利于城市协调持续发展,A 错误。图中显示,西安的受教育程度指数较高
13、,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居住环境指数相对较低,因此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是最合理的协调发展的措施,B 错误。图中显示,武汉各项指数中,年龄结构指数明显偏低,即人口年龄偏大,因此武汉应吸引年轻人就地工作,来保持城市活力,从而实现协调持续发展,C 正确。图中显示,昆明各项指数中,人口年龄结构指数最大,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低,因此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不是昆明最合理的协调的措施,D 错误。6 湿地被称之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因为湿地能()A保护生物多样性B调蓄洪水C涵养水源D净化水中污染物【答案】D【解析】【详解】湿地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
14、净化水,所以被称为“地球的肾”。湿地的一般功能: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ABC选项均属于湿地的功能,但和题干体现的信息不符合,排除。故选D。72017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9554 万吨,对外依赖度高达87%。下图是2017 年我国主要大豆进口国及占比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增长迅速,主要影响因素是A国家政策B交通运输C压榨技术D消费需求2我国大多数大豆压榨企业适宜布局在A东部沿海港口B大豆主要产区C城市农贸市场D西部边疆沿线【答案】1D 2A【解析】1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增长迅速是由于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
15、增大,市场需求量增大,D对。材料没有提及相关政策,A错;交通运输和技术不是主要因素,B、C错,故本题选D。2据材料可知,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对外依赖程度高,而从外国运进大豆主要依靠海运,为了节省运费,大豆压榨企业适宜布局在东部沿海港口,A对;B、C、D错,故本题选A。8甲日 17:20(北京时间),小明在家门口看到太阳位于甲位置。三个月后的乙日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小明看到太阳位于乙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小明家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2下列古诗中,描述乙日所属季节的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C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D忽如一
16、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1A 2B【解析】1读图根据南北方向可以判断甲位于正西,根据所学知识只有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二分日时日落为地方时18 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7 点 20,时间差40 分钟,经度差为10,当地纬度为130E,所以小明家位于120E 的东部,130E 处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比北京大,故小明同学家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故该题选A。2读图三个月后同一时间,太阳位于西北方位,说明该日昼长夜短,则甲日为春分日,乙日为夏至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故 A错误;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故B正确;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
17、白雪香,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故C错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是冬季的景色,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9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 年全国结婚率为12,为 2013 年以来最低。下图示意我国2010 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010 年以来,我国的A适龄结婚人口数不断减少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C结婚率不断下降D人口性别比失衡32010 年以来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劳动力供给不足B人口出生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加快老龄化进程【答案】2B 3D【解析】【分析】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0 年以来,我国离婚率持续走高(
18、且一直为正值),离婚人数持续上升(我国总人口并未下降),B正确;适龄结婚人口和人口性别比没有通过材料信息直接呈现,AD 错;结婚率先略有上升,后逐渐下降,C错。故选B。3我国离婚率持续走高,在2015 年前后离婚率超过结婚率,从而导致家庭组建减少,人口出生率下降,新少儿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B错,D 正确;劳动力供应不足不是对“现阶段”的影响,A 错;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不会导致孤儿数量的增加(孤儿是丧失父母且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C错。故选 D。10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为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19、据图判断可知A流动人口4050 岁男性数量最多B返迁人口4050 岁男性比重最大C流动人口30 35 岁女性数量最少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2对流动人口返迁影响相对较小的是A乡土家庭观念B城市环境质量C产业结构调整D城市人口政策【答案】1B 2B【解析】1读图,男性流动人口中,1525 岁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流动人口中4050 岁的男性数量不是最多(该类问题还要注意比重和数量的差别),A 错;女性流动人口中,3035 岁女性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小,但不能表明3035 岁女性数量最少,C 错;男性返迁人口中,4050 岁男性比重最大,B 正确;根据图示可知,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并不一致,D
20、错。故选 B。2注意关键词“返迁”。乡土家庭观念,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人口的政策均会影响人口从城市返迁到乡村,而受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故选B。11如图为某地区剖面图,两河分水岭甲山森林破坏严重,近年来甲山实行了全面封山育林,森林植被得以恢复。图中岩层1 和岩层 3 为透水岩层,岩层2 和岩层 4 为不透水岩层。若区域降水量不变,降水最终都转化为径流。甲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能够推断出的结论是()A乙河平均水位下降B丙河流量明显增加C两河径流总量减少D海陆间水循环加快【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岩层3 为透水岩层;甲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下渗量加大,地下水径流
21、量增加,地下水补给乙河,乙河平均水位上升,故A项错误;森林植被恢复后,甲山地的地下水不是流向丙河流,不会导致丙河流的流量明显增加,故B项错误;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增加,下渗量加大,两河径流总量减少,故C正确;无法判断该地区河流是否为外流河,且区域降水量不变,海陆间水循环不会加快,D项错误。故选C。12下表为“2010年和 2018 年部分城市常住人口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城市中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深圳B上海C广州D北京2苏州、南通和无锡与北上广深相比,近几年常住人口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户籍管理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教育医疗成本D环境人口容量【
22、答案】1A 2B【解析】【分析】1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四城市中,深圳人口基数最小,增加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故选A。2苏州、南通和无锡与北上广深相比,近几年常住人口增长较慢,主要是由于苏州、南通和无锡与北上广深相比,经济较落后,吸引力较小,B 正确。北上广深户籍管理制度更严格,教育医疗成本更高,环境人口容量相差不大。故选B。1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 年 9 月和 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
23、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捕鱼的渔船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南方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气候寒冷,冻土广布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沙漠广布,气候恶劣ABCD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
24、信的是()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发展更快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ABCD【答案】1B 2C 3A【解析】【分析】1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冬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夏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这样可以顺风出发,顺风返回,A错误。北半球夏季时节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流经的是寒流,此时该海域的水温比较低,渔业资源比较丰富,该时节附近海域捕鱼的船只比较多,B正确。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冬
25、季从泉州出发可以顺着西北风南下,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半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的,而新加坡为北半球的国家,可知此时新加坡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北方的,C正确。加尔各答不是棉花产区,D错误。故选B项。2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所在的纬度普遍是比较低的,冻土分布量是比较少的,错误;读图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一些荒漠地带的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的,这些是在建设铁路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不利的自然条件,正确;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经过许多高原山地,其地质灾害比较多,这也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不利的自然条件,正确;读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经过了我国西北等沙漠地带,这些区域的沙漠广布,其气候比较恶劣,这也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2021 新高 模拟 地理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