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1 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12019 年 3 月 1 日,中国首个火星基地在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建成。柴达木盆地的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和排出油气。图A为红崖地区景观示意图,图B为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像火星的地方,与火星类似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流水地貌为主昼夜温差较大大气主要成分沙丘、砾石遍布ABCD2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甲乙沿线的地形部位可能是A山脊B山谷C鞍部D陡崖【答案】1D 2A【解析】【分析】考
2、查地貌的判断和地貌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1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貌以风力作用为主,火星为沙漠行星,地表无稳定的液体水体,没有流水作用地貌,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火星质量较小,周围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差,昼夜温差大,对;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而火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多风力作用形成的沙丘、砾石,火星昼夜温差大且干旱,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对,故选D。2读右图,甲乙沿线烃源岩物质堆积厚度为:由甲到乙堆积厚度增大,且甲乙线的中间部位较两侧厚度小。沉积物堆积地区为地势低洼区,地势越低洼的地区堆积厚度越大,
3、地势越高处则堆积厚度越小。因此可以推测,红崖地区烃源岩物质刚开始堆积时,由甲到乙地势由高到低,且甲乙线中部地区地势较两侧高,故甲乙沿线部位的地形为山脊,A对;山谷地势中间低两侧高,B错;鞍部地势为两侧高而另外两侧低,C错;陡崖为一侧高另一侧低且地势极陡(等高线重叠),该处沉积物堆积等值线较稀疏,说明坡度较小,D错。【点睛】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脊和山谷:(1)山脊:凸低为高,等高线海拔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如A地,等高线凸向海拔低的地方就表示此处是高地;山脊是分水岭,不会发育河流;(2)山谷:凸高为低,等高线海拔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如B地,等高线凸向海拔高的地方就表示此处是低地;山谷是集水区域,
4、河流发育区,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河流方向,河水由高向低流。2钏路湿地位于日本北海道钏路市,是日本最大的湿地,这里栖息着北海道最后的丹顶鹤种群。丹顶鹤本为候鸟,冬季迁往南方过冬。但当地人们在冬季通过投喂小鱼,对丹顶鹤进行补饲,日积月累,使其成为“留鸟”,冬季不再南徙。钏路湿地的丹顶鹤从1924 年的十余只,恢复到如今的1300 多只。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北海道丹顶鹤冬季南徙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严寒,食物不足B河湖冻结,水源不足C生物遗传,本能迁徙D气温下降,不利保暖2对“补饲”行为评价合理的是A改变了鸟类习性,使其失去独立捕食能力B干扰了自然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物种保护C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应大力
5、推广D反映了人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应全面禁止【答案】1A 2B【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候鸟南迁的主要因素。候鸟迁徙是由于气候季节变化及觅食的需求,丹顶鹤本为候鸟,冬季北海道气候严寒,食物不足,从而导致丹顶鹤南迁,A正确。故选A。2当地居民的补饲和喂投行为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当地居民冬季采用补饲和喂投方式,使得丹顶鹤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解决了冬季觅食困难,所以丹顶鹤成为留鸟,客观上促进了物种保护;另一方面有弊,使候鸟变为了留鸟,改变丹顶鹤正常迁徙规律,干扰了自然环境,故选B。3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
6、“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 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年龄构成的年轻化B数量的大幅度提高C性别结构的均衡化D技能与素质的提升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
7、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答案】1C 2D 3B【解析】【分析】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C正确。A选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总体来说城市经济还是不断发展的;返乡创业很多并不是回家种地的,故 D 错;与 B 选项说法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关系小,可排除B。2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D 正确。A
8、BC选项本身也是“城归”带来的影响,但还不能促进人口红利升级,可排除。3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正确;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B正确。【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但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
9、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容易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4挪威小镇尤坎(59 53N)地处深山峡谷,每年9 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巨镜(见下图)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长期整日见不到太阳的主要原因是A山地的遮挡B火山周期性喷发C多阴雨天气D发生极夜现象2巨镜最可能位于小镇广场的A南侧B北侧C东侧D西侧3当地一年中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持续时间总计约A 1 个多月B3 个多月C7 个多月D10 个多月【答案】1A 2B 3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带来的太阳高
10、度角的变化,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和纬度位置进行分析。1尤坎镇(5953N)地处深山峡谷,每年9 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该地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此时太阳光线被山脉遮挡;沙尘和多雨雾天气不可能永远遮天蔽日,不是极夜也整日看不见阳光,选择A。2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光线从南方向来,所以说要把太阳光线反射到该镇,只能把巨镜放置在广场的北侧,选择B。3从 9 月起就整日见不到太阳光,9 月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就更见不到太阳光了,直到次年3 月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附近,人们才能见到太阳光,所以说大约6、7 个月见不到太阳,选择C。5118 年春,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
11、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下图),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此次北京普降罕见大雪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强对流天气B强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C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D冷气团湿度增大而产生的明显降水2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ABCD3与水
12、泥地面比,这种方砖铺设的地面使()A热岛效应更强B地下径流更少C城市内涝减轻D蒸发量比较小【答案】1B 2D 3C【解析】【分析】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中可知此次北京普降大雪的时间在四月清明前后,此时北京虽然气温会出现回升现象,但几乎不会有强对流天气,况且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为局地性的,强对流天气经常出现如冰雹、雷暴、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现象,而本次是降雪且为普降,所以A不正确;春季北方部分地区仍有冷空气活动,受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可形成冷锋天气,如果当地水汽充足的话,能带来大范围降雪,因此B项正确;暖湿气流北上的暖锋天气形成的应该是阴雨连绵的天气,而不是降雪,因此C项不正确
13、;冷气团湿度增大,在没有遇到暖气团的情况下不会产生降水,因此D不正确。故选B。2从图上可以看出雪馒头是在空心砖的中央空洞部分存在的,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土壤部分和地砖部分的温度不同导致的,地砖上的雪化地快,代表地砖由于升温等原因导致其温度较高一些。地砖中心虽然有空洞,但与地砖相比高度应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且没化的雪向上突起,微弱的差距影响不大,因此不正确;降雪前土温比气温要高,因为大气的温度来自于地面辐射,故降雪时其表面温度应略高于气温,不正确;由于土壤的比热容较大,雪后升温速度较慢,砖面升温较快,这样导致砖的温度升温快,再加上由于土壤的含水量高渗水率低,砖渗水率高一些,因此地落在中间土地上的雪会
14、化得慢,符合,A、C、B都不正确,所以本题选D。3水泥路面是直接将路面硬化,而这种方砖可以将路面一部分土层外露。水泥路面与土壤相比,水泥升温快,因此其热岛效应明显,A不对;水泥路面不利于地表径流下渗,因此这种方砖铺设路面的下渗量大,而在降水量一致的情况下,地下径流更大,故B不对;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方砖铺设的地面下渗量大,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可使城市内涝减轻,因此C项正确;蒸发量受气温、风、与外界接触面积、湿度等相关因素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泥路面由于覆盖住土层,土层与外界接触面少,可阻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而方砖由于部分土层外露,其蒸发量相对较大,因此D错,故本题正确选C。【点睛
15、】第(1)题 D 项的干扰性较强,容易误选为D 项;第(2)题解题时需要对四个所给序列进行逐一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错误,正确,在做题时要注意不要把序号组合搞错了。6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是国家新阶段 14 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下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特点是A总体分散,局部集中B中部较少,东西较多C云贵较少,四川较多D西南最密,东北最稀2推测乌蒙山片区致贫的因素最可能是政策地形人口气候ABCD3目前,乌蒙山片区要实现“整村脱贫”最可取的措施是A积极垦荒,开辟耕地B打造产业,增加就业C发展教
16、育,提高素质D补贴资金,异地搬迁【答案】1A 2C 3B【解析】1读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图得知,从图中可以看出乌蒙山片区内几乎每个县都有贫困村分布,但整体上分布较为分散,中部和南部分布相对集中,数量较多,东西相对较少,即整体分散,局部集中,A对 B错。从右上角的小图中可以看出云贵两省贫困村较多,西部相对较少,即四川较少,并非东北最稀,C、D错。故选A。2从材料可知,乌蒙山片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小,土地贫瘠,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因此致贫最可能因素是地形和人口,正确,C对。这里是三省交界,各省政策虽有所不同,但都会要求各地区共同发展,并且又有“脱贫”政策,政策不会致贫,错;该区域为亚
17、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与农业发展,气候不是致贫因素,错。故选C。3要实现“整村脱贫”必须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税收,B对。乌蒙山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这里不宜开辟耕地,A错。发展教育,提高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会有利,但解决不了当前的贫困问题,C错。异地搬迁,工程量及资金投入较大,且该区域村落人口较多,应推广“本地脱贫”,少部分生态较差区域可以异地搬迁,D错。故选B。7下列活动,对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南水北调B人工降雨C抽取地下水D植树种草【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南水北调将南
18、方的水调到北方,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直接对地表径流产生影响,A 正确;人工降雨改变的降水环节;抽取地下水改变地下径流;植树种草影响下渗和增加植物蒸腾,BCD错误,故选A。8如果你在一年当中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太阳的位置,就能制作出“8”字形曲线日行轨迹图。下图是由36 张图合成的照片,它们全部是1 月至 12 月每天同一时刻拍摄于匈牙利的维斯普雷姆(47N,18E),图中近景房屋窗户朝南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观测时间可能是当地时间()A 6:00B10:00C12:00D15:00 2当太阳运行到“8”字形曲线轨迹最高位的一天,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A 46B 55C
19、66D 753当太阳从“8”字形曲线轨迹最高位运行至最低位过程中,当地的昼夜变化为()A昼短夜长,量逐渐变长B昼长从最大值变为最小值C夜长从最大值变为最小值D昼长夜短,夜逐渐变短【答案】1B 2C 3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的视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1由题意可知,图中房屋窗户朝向南方,故日行轨迹图位于东南方位,可能的拍摄时间是上午10:00 左右。故 B选项正确。2当太阳运行到“8”字形曲线轨迹最高位时,说明同一时刻太阳升到最高的位置,那么这一天当地昼长最长,应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可以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得出该日维斯普雷姆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20、 66.5。故C选项正确。3当太阳从“8”字形曲线轨迹最高位移动到最低位时,北半球从夏至日过渡到冬至日,匈牙利昼长时间从最大值减小到最小值。故B选项正确。9中国大运河于2014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16 年,流经八省市,沟通五大水系,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历史上,大运河对沿线省市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大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张。下图a 示意 1984-2016 年不同省市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平均扩张面积,下图b 示意 20 世纪 80年代末至2010 年间杭州建成区空间扩展。据此
21、完成下面小题。11984-2016 年运河沿线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的区域差异是A中部、北部快,南部慢B中部、南部快,北部慢C南部、北部慢,中部快D南部、北部快,中部慢2与运河沿线北方城市“摊大饼”式空间扩张发展相比较,杭州城市建成区形态A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破碎状扩展B受地形影响,单核心饼状扩展C受水系密度影响,多中心离散扩展D受卫星城镇发展影响,放射状扩展3为发挥运河的积极作用,运河沿线城市今后应着力发展的产业是A水产养殖B文化旅游C花卉种植D商业物流【答案】1D 2C 3B【解析】1据图 a 可知,地处我国北部的天津和北京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快,地处我国南部的浙江和江苏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快,中
22、部的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慢,故选D。2摊大饼是指城市的建设发展采用围绕一个核心,受地形河流影响小以同心圆的方式不断向外扩张。图示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2010 年间杭州建成区空间扩展为多中心离散扩展,结合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特点,受水系影响,故选C。3京杭大运河是我国第32 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 处世界遗产,其开凿、畅通、兴盛、衰落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其是经济功能与文化价值的彰显,所以运河沿线城市今后应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文化旅游。故选B。【点睛】10阿克苏地区苹果栽培历史悠久,生长条件优越,2011 年,阿克苏苹果被认定为
23、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4 年年初,阿克苏苹果开始大批量进入浙江省各地水果市场,深受当地民众欢迎。下图示意阿克苏和烟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烟台相比,阿克苏种植苹果的优势气候条件为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温的年较差大C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D优质的灌溉水源22014 年,阿克苏苹果开始大批量销往浙江省的最主要原因是A苹果价格较低B苹果的品质优良C苹果知名度高D交通物流的发展【答案】1A 2D【解析】1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主要有光照、热量和降水等方面。阿克苏地区与烟台相比,距离海洋较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A正确;气温的年较差对苹果种植影响不大,B错误;
24、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是劣势,C错误;优质的灌溉水源不是气候条件,D错误。故选A。2农产品销售范围的扩大得益于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D正确;价格、品质、知名度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点睛】阿克苏地区与烟台相比,纬度较烟台高,冬季寒冷,病虫害少;阿克苏苹果采摘期晚于烟台等地,生长期得到充分延长。11某邮轮从丹麦出发开往中国。下图为该邮轮途经各地的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其中甲是某著名海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推断该邮轮航程的起止时间为A 1 月 1 日 2 月 15 日B3 月 1 日 4 月 15 日C8 月 1 日 9 月 15 日D11 月 1 日 12 月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2021 新高 地理 模拟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