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甲复审检验科医务人员应知应会.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三甲复审检验科医务人员应知应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甲复审检验科医务人员应知应会.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本部门、本岗位各种预案;各类预案中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流程、突发事件报告处理流程检验科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目的:依据我院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检验医学的特点,为保证临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检验科应急预案。2.范围:检验科工作人员3.责任人:检验科工作人员4.要求:4.1 凡符合我院突发事件紧急预案要求的事件,均按照本预案要求执行。4.2 遇有突发事件,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导,统一指挥下,成立本科应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各专业组长组成,负责全科人员参与突发事件医学检验工作的领导和指挥。4.3 应急小组分工负责:科主任、副主任、负责全科工作安排及与其
2、它科室、部门及院领导的沟通、协调;各专业组长负责保障涉及本组检验工作的顺利完成。4.4 人员召集科里记录每一位职工的联系电话,以便应急时取得联系,职工应保证登记电话有效,如有更改,需及时告知;各专业组应记录本组人员、科主任、副主任、有效联系电话,存放于资料文件夹,以便及时相互联系,如有更改,及时告知。各专业组长负责应急事件具体工作人员的召集,无特殊原因,都必须积极配合。急诊值班室要公示检验科所有人员电话。4.5 试剂、仪器、物资的准备要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应对突发事件,就要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保养、维护、清洁仪器,专业组长要掌握试剂、消耗物资的使用情
3、况,及时筹备。储备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物品,如隔离衣、防护口罩眼罩等,必要时应用。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1.目的: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2.范围: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3.职责:3.1 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3.2 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3.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3.4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4.要求:4.1 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
4、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4.1.1 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4.1.2 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4.1.3
5、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4.1.4 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
6、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4.1.5 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4.1.6 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5.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
7、(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5.1 化学污染5.1.1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5.1.2 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5.1.3 在发生事件后的48 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5.2 针刺伤5.1.1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5.1.2 用 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5.1.3 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 小时内报告
8、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 小时内作、等的基础水平检查;5.1.4 可疑被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5.1.5 可疑被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抗体检查,并于46 周后检测的;5.1.6 可疑被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 周、12 周、6 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 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5.
9、3 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5.1.1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5.1.2 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5.1.3 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 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5.4 标本污染5.4.1 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 的消毒液,浸泡30-60 分钟,然后冲洗干净。5.4.2 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 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 分钟,再擦除,拖把或
10、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 小时。5.4.3 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6 支持性文件:6.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职业暴露登记表6.2 消毒技术规范6.3 职业暴露危害评估表6.4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1、目的:实验室所检测的各种标本及试剂都具有潜在危险性,当因意外事故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正确处理,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2、适用范围:检验科以及有可能接触潜在危险因素的全体人员。3、责任人: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及检验科全体人员。4、职业暴露的定义:在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及相关工作过程中,由于意外产生的
11、飞溅物或由于操作意外污染而导致工作人员的眼、口、胃肠等粘膜或皮肤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各种标本及化学物质而直接危害身体健康者,从而构成职业暴露。5、程序5.1 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及自我防护的培训,并建立培训记录,其内容应有培训人员及培训内容。5.2 应给工作人员提供特定和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屏障预防物品和冲洗器具、消毒液等。5.3 在有潜在传染危险的实验场所,严禁进食、饮水、吸烟、化妆。贮存血液、体液及任何有潜在传染性物质的冰箱内,严禁贮存食物和饮料。5.4 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内按规定程序勤洗手。如果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立刻全面清洗,并以消毒液做局部处理。5.5
12、使用针尖或其它锐利物时必须特别小心,不要给用过的针尖加套。使用后锐利物应放在耐穿刺的容器内。在收集锐利物时,应以镊子或纸板夹起。5.6 工作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做血清病原学检测,有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如接种乙型肝炎疫苗。5.7 由于飞溅或其它意外导致眼、口或其它粘膜接触到血液及其它具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应立即使用清洗器冲洗。5.8 皮肤或眼睛不慎接触强酸、强碱或其它化学物质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去相关临床科室做进一步处理。5.9 当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按照卫生部“卫医发2004108 号”文件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执行。职业暴露处理预案(程序)1
13、、皮肤刺伤或切割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进出损伤处的血液,用 70%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2、粘膜污染应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部位;3、衣物污染应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4、若发生污染物泼溅:小范围污染物泼溅,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和清洗。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程序;5、发生空气污染时,可采用低温蒸汽甲醛气体对空气进行消毒,但甲醛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常规空气消毒;6、若发生重大泼溅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从污染处疏散人员,但要防止污染扩散;控制污染扩散,锁门并禁止人员进入
14、;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等,查清情况,确定消毒处理的程序;必要时可进行生物安全柜和实验室的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使用此方法时实验室必须密闭,人员必须离开;溢漏处可用经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作用10-15 分钟后,移走吸水性物质,用消毒剂冲洗,用水清洗。7、意外事故的登记、报告和检测:对重大意外事故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意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及程度。暴露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它体液以及是否含有的情况。8、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和经过,是否采用暴露后预防药物,详细记录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情况,用药的依从性。9、随访和检测的日期、
15、项目和结果。10、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时,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即向主管领导和专家报告。同时抽血检测抗体,暴露后4 周、8 周、12 周、6 个月要定期检测。11、发生小型事故时可在紧急处理后立即将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报告主管领导和专家。梅毒职业暴露处理预案(程序)1、发生针刺伤或切割伤后,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洗伤口或污染的皮肤;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4、若发生粘膜污染应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部位;5、若发生衣物污染应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6、若发生污染物泼溅或溢洒,应立即用含有效氯
16、2000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作用10 分钟以上,移走吸水性物质,先用消毒剂冲洗,再用水冲洗;7、发生意外事故必须进行登记、报告和检测,并在事故发生后3 个月、6 个月时复查梅毒螺旋体;8、若被梅毒阳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伤口,必要时预防性应用青霉素。职业暴露处理预案(程序)1、皮肤刺伤或切割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用洗手液和流水清洗伤口或污染的皮肤,若是粘膜污染,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粘膜;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 0.5%碘伏进行消毒;4、暴露于抗体阳性的病源之后,医务人员应该进行基线检测,并于暴露后4-6 个月追踪
17、检查抗体和转氨酶;5、在暴露后4-6 周间可做检测,以早期诊断感染,出现急性感染症状后应立即治疗;6、若发生标本溢洒可用含有效氯2000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质覆盖,消毒作用10 分钟以上,移走吸水性物质,先用消毒剂冲洗,再用水冲洗;7、发生意外事故时要有登记、报告和检测抗体;8、发生意外事故3 个月之后需要复查抗体;9、发生意外事故,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向主管领导报告。职业暴露处理预案(程序)1、发生针刺伤或切割伤,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进出损伤处的血液;2、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或污染的皮肤;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18、;4、若发生粘膜污染应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污染部位;5、若发生衣物污染应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6、若发生污染物泼溅或溢洒,应立即用含有效氯2000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的吸水物体覆盖,消毒作用10 分钟以上,移走吸水性物体,先用消毒剂冲洗,再用水冲洗;7、被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伤口,在48h 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8、发生意外事故必须进行登记、报告和检测,并在事故发生后3 个月、6 个月时复查乙肝表面原。检验科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1 检验科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1 目的:依据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检验医学的特点,为保证临床抢救工
19、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检验科应急预案。1.2 应急小组设组长1 人、副组长1 人、组员为科全体成员。1.3 凡符合医院突发事件紧急预案要求的事件,均按照本预案要求执行。1.4 遇有突发事件,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检验科应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全科人员参与突发事件的医学检验工作。1.5 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全科工作安排及与其他科室、部门及院领导的沟通、协调,副组长负责确保科室检验工作的顺利完成。1.6 人员召集:科室记录全科职工的联系电话,以便应急时取得联系,职工应保证登记电话有效,如有更改,需及时告知;各专业组应记录本组人员、科主任、副主任有效联系电话,存放于资料文件夹,以便
20、及时相互联系,如有更改,及时告知。各专业组长负责应急事件具体工作人员的召集。1.7 试剂、仪器、物资的准备:仪器应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的要求保养、维护、清洁仪器。专业组长要掌握试剂、消耗物资的使用情况,及时储备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物品,如隔离衣、防护口罩眼罩等。2 检验科可能出现的应急内容2.1 值班人员未按时到岗处理方案2.1.1 当班工作人员依据科室工作人员通讯录尽快与值班人员联系。2.1.2 若未能联系到本人,立即向科主任汇报。2.1.3 科主任仍未能联系到值班者时,立即安排科室其他人员补充到位。2.2 设备出现故障处理方案2.2.1 启动备用机,与相关工程
21、师联系,进行报修,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2.2.2 备用机也不能正常工作时,迅速与设备工程师进行联系,并尽快通知设备处。2.2.3 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按时发出报告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讲明情况。若病情不能等待必须及时报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建议启动外送预案。2.3 耗材供应短缺处理方案2.3.1 试剂短缺:试剂短缺时,与试剂管理员联系,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若试剂管理员仍无法解决,要与设备处试剂管理员联系。科主任仍无法解决,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未能按时发出报告要及时与临床联系,讲明情况,必要时建议启动外送预案。2.3.2 设备耗材短缺:当设备耗材短缺时,与设备耗材管理员联系,并立即向主任汇报。若设
22、备耗材管理员仍无法解决时,值班人员与设备处联系。科主任仍无法解决,立即向分管汇报。未能按时发出报告要及时与临床联系,讲明情况,必要时建议启动外送预案。2.3.3 办公耗材短缺:办公耗材短缺时,值班人员应与管理员联系。办公耗材管理员仍无法解决时,与后勤处联系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仍无法解决,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未能按时发出报告要及时与临床联系,讲明情况,必要时建议启动外送预案。2.4 信息故障处理方案2.4.1 科室系统出现故障时,与医院信息科联系,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2.4.2 科主任仍无法解决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未能按时发出报告要及时与临床联系,讲明情况,必要时建议启动手工报告预案。2.
23、4.3 电话联系不畅时,与医院信息科联系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2.5 电力故障处理方案2.5.1 当出现断电,不能进行检验时,立即与电工联系,并向院后勤处及科主任汇报。2.5.2 当出现市电断电时与电工、院后勤处联系,启用科室配备的手电和应急灯,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2.5.3 科主任仍无法解决,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若未能按时发出报告要及时与临床联系,讲明情况,必要时建议启动外送预案。2.5.4 接到停电通知后,做好停电准备,安排好工作,必要时启动外送预案。2.6 出现火灾处理方案2.6.1 当出现火灾时,立即拨打119 电话报警,就近使用灭火器控制火源,关掉电闸。2.6.2 值班人员迅速联系后勤
24、处、保卫处并立即向科主任汇报。2.7 跑水、漏水、停水处理方案2.7.1 遇到跑水、漏水值班人员迅速与后勤处联系,关闭仪器并切断电源,向科主任汇报。2.7.2 若出现房顶漏水应找出防水布遮盖设备。2.7.3 若地上的电线放到远离水源的部位,迅速处理积水。2.7.4 接到停水通知后根据停水时间,应提前做好工作准备,向科主任汇报,必要时启动外送预案。2.8 失窃、失盗处理方案2.8.1 一经发现有失窃、失盗,发现人员报告科室安全管理员并迅速与医院保卫科联系,拨打 110 电话报警,及时向科主任汇报。2.8.2 要注意保护现场。2.9 突发公共事件方案2.9.1 当突发紧急公共事件后,要首先服从医院
25、统一部署,然后向科主任汇报。2.9.2 科主任接到通知后,迅速安排科室工作人员投入抢救。2.9.3 现有值班人员和技术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时,速向院领导汇报,请求增派上级专家进行指导。2.10 病原微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措施2.10.1 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2.10.2 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2.10.3 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器冲洗。2.10.4 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复审 检验 医务人员 应知应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