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学年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1230.2 mol LNa CO溶液和10.1mol L盐酸等体积混合,在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233c Nac Hc OHc Clc HCOc COB233c Nac HCOc Clc COc OHc HC233232c Nac COc HCOc H COD323c OHc Hc HCO2c H CO【答案】B【解析】【分析】混合后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混合溶液中含三种溶质(Na2
2、CO3、NaCl、NaHCO3)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详解】A.电荷守恒式为c(Na+)+c(H+)=c(OH-)+c(Cl-)+c(HCO3-)+2c(CO32-),故 A 错误;B.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HCO3-,且溶液呈碱性,故c(Na+)c(HCO3-)c(Cl-)c(CO32-)c(OH-)c(H+),故B 正确;C.物量守恒式应为c(Na+)=2 c(HCO3-)+2c(CO32-)+2c(H2CO3),故 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Cl-)+c(HCO3-)+2c(CO32-),物料守恒c(Na+)=2 c(HCO3-)+2c(CO3
3、2-)+2c(H2CO3),联立可得c(OH)+c(Cl)=c(HCO3)+2c(H2CO3)+c(H+),故 D 错误;答案:B【点睛】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是比较离子浓度常用的方法。2下列对装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可用甲装置制取少量O2B可用乙装置比较C、Si 的非金属性C若丙装置气密性良好,则液面a 保持稳定D可用丁装置测定镁铝硅合金中Mg 的含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甲中 H2O2,在 MnO2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2H2O22MnO2H2O+O2生成 O2,故 A 正确;B乙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烧杯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2HCl+Na2SiO3=2NaCl+H2
4、SiO3,故 B错误;C丙中橡皮管连接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气压相等,两仪器中不可能出现液面差,液面a不可能保持不变,故 C错误;D丁中合金里Al、Si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H2,根据 H2体积无法计算合金中Mg 的含量,因为Al、Si都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H2,2Al+2NaOH+2H2O=2NaAlO2+3H2,Si+2NaOH+H2O=Na2SiO3+2H2,故 D错误;答案选 A。【点睛】镁和硅都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释放出氢气。3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B用湿润的pH 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的 p
5、H C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3)和苯(沸点为 80.1)的混合物D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性,可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A 选项正确;B用湿润的pH 试纸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醋酸钠溶液,由于醋酸钠呈碱性,所以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B选项错误;C乙醇和苯的沸点相差不大,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 选项错误;D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只能说明Fe3+,但不能说明Fe3+一定是由Fe2+被氯水氧化而来
6、,即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 选项错误;答案选 A。4胆矾 CuSO4 5H2O 可写为 Cu(H2O)4SO4 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胆矾的说法正确的是A Cu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1B所有氧原子都采取sp3杂化C胆矾中含有的粒子间作用力有离子键、极性键、配位键和氢键D胆矾所含元素中,H、O、S的半径及电负性依次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Cu是 29 号元素,Cu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失去 4s、3d 能级上各一个电子生成 Cu2+,故 Cu2+的价电子排布式3d9,故 A 错误;B硫酸根离子中S和
7、非羟基O 和 H2O 中的 O 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不可能都是sp3杂化,故B 错误;C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硫原子和氧原子间存在极性共价键,铜原子和氧原子间存在配位键,氧原子和氢原子间存在氢键,故C 正确;D H、O、S分别为第1,2,3 周期,所以半径依次增大,但O 的电负性大于S,故 D 错误;故选 C。5人体血液存在H2CO3/HCO3、HPO42-/H2PO4等缓冲对。常温下,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对数值 lg x x 表示233c()cO(H CHCO)或2-424c()c(HPOH PO)与 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碳酸pKal6.4、磷酸pKa27.2(p
8、Ka-lgK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表示lg2-424c()c(HPOH PO)与 pH的变化关系Bab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C当 c(H2CO3)c(HCO3)时,c(HPO42)=c(H2PO4)D当 pH增大时,2-3424c()c()c(HCOHPOH PO)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由电离平衡H2CO3?HCO3-+H+、H2PO4-?HPO42-+H+可知,随pH 增大,溶液中c(OH-)增大,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2CO3/HCO3-减小,HPO42-/H2PO4-增大,所以曲线I 表示 lgH2CO3/HCO3-)与 pH 的变化关系,曲线 II 表示
9、 lgc(HPO42-)/c(H2PO4-)与 pH 的变化关系,以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曲线I 表示 lgH2CO3/HCO3-)与 pH 的变化关系,故A 错误;B.曲线 I 表示 lgH2CO3/HCO3-)与 pH 的变化关系,ab的过程中,c(HCO3-)逐渐增大,对水的电离促进作用增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故B 错误;C.根据 H2CO3?HCO3-+H+,Kal=323c HCOC Hc H CO;H2PO4-?HPO42-+H+,Ka2=2424c HPc HOc H PO;由题给信息可知,Ka1Ka2,则当 c(H2CO3)=c(HCO3)时 c(HPO
10、42-)c(H2PO4-),故 C错误;D.根据 Kal=323c HCOC Hc H CO;Ka2=2424c HPc HOc H PO,可得 c(HCO3-)nc(H2PO4-)/c(HPO42-)=12aaKKc(H2CO3),当 pH 增大时,c(H2CO3)逐渐减小,所以c(HCO3-)nc(H2PO4-)/c(HPO42-)逐渐减小,故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涉及电离平衡移动、电离平衡常数及水的电离等知识,正确分析图象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电离常数不变,注意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巧妙使用。6电渗析法淡化海水装置示意图如下,电解槽中阴离
11、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相间排列,将电解槽分隔成多个独立的间隔室,海水充满在各个间隔室中。通电后,一个间隔室的海水被淡化,而其相邻间隔室的海水被浓缩,从而实现了淡水和浓缩海水分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交换膜a 为阴离子交换膜B通电时,电极2 附近溶液的pH 增大C淡化过程中,得到的浓缩海水没有任何使用价值D各间隔室的排出液中,为淡水【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电极2 生成氢气,电极2 是阴极,电极1 是阳极,钠离子向右移动、氯离子向左移动。【详解】A、根据图示,电极2 生成氢气,电极2 是阴极,室中钠离子穿过离子交换膜a 进入电极2 室,所以离子交换膜a 为阳离子交换膜,故A 错误
12、;B、通电时,电极2 是阴极,电极反应式是-22-2H O+2e=H+2OH,溶液的pH 增大,故B正确;C、淡化过程中,得到的浓缩海水可以提取食盐,故C错误;D、a 为阳离子交换膜、b 为阴离子交换膜,钠离子向右移动、氯离子向左移动,各间隔室的排出液中,为淡水,故D 错误。答案选 B。7向某 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固体(溶液体积变化、温度变化忽略不计),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Ksp(BaCO3)=2.4010-9A A、B、C三点对应溶液pH 的大小顺序为:ABC BA 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c(CO32-)BC,A 正
13、确;BA 点对应的溶液的32-3-(CO)-lg(HCO)cc小于 0,可知32-3-(CO)(HCO)cc0,可知 c(CO32-)c(HCO3-),B错误;CB点对应的溶液的lgc(Ba2)=-7,则 c(Ba2)=10-7molL1,根据 Ksp(BaCO3)=c(Ba2)c(CO32)=2.4010-9,可得 c(CO32)=-9sp3-22+-7K(BaCO)2.4 10=2.410 mol/(Ba)10Lc,C错误;D通入 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第一步电离产生较多的HCO3,32-3-(CO)(HCO)cc减小,则32-3-(CO)-lg(HCO)cc增大
14、,C 点不能移动到B点,D 错误。答案选 A。【点睛】D 项也可以根据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根据HCO3HCO32,有+2323(H)(CO)K(HCO)accc,转化形式可得,232+3(CO)K(HCO)(H)accc,通入 CO2,溶液的酸性增强,c(H)增大,232+3(CO)K(HCO)(H)accc减小,则32-3-(CO)-lg(HCO)cc增大。80.1 mol L 二元弱酸H2A 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 溶液,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H=1.9 时,c(Na+)c(HA-)+2c(A2-)B当
15、c(Na+)=c(H2A)+c(HA-)+c(A2-)时,溶液pH7 CpH=6 时,c(Na+)c(HA-)c(A2-)c(H2A)D lgKa2(H2A)=-7.2【答案】B【解析】【详解】A 根据图像,pH=1.9 时,溶液显酸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有 c(Na+)+c(H+)=c(HA-)+2c(A2-)+c(OH-),因此 c(Na+)c(HA-)+2c(A2-),故 A 正确;B根据图像,当溶液中的溶质为NaHA,溶液显酸性,pH7,此时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H2A)+c(HA-)+c(A2-),故 B错误;C根据图像,pH=6 时,c(HA-)
16、c(A2-),溶液中的溶质为NaHA 和 Na2A,c(Na+)c(HA-)c(A2一)c(H2A),故 C 正确;D Ka2(H2A)=2-c Ac Hc()HA,根据图像,当pH=7.2 时,c(HA-)=c(A2一),则 Ka2(H2A)=2-c Ac Hc()HA=c(H+)=10-7.2,因此 lgKa2(H2A)=-7.2,故 D 正确;故选 B。9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绿矾(FeSO4 7H2O),设计了如图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 1 中含有 SiO2B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盐酸,试剂X选用铁粉C控制 pH 是
17、为了使Al3+转化为 Al(OH)3进入固体2 D从溶液2 得到 FeSO4 7H2O 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答案】B【解析】【分析】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加足量酸,氧化铁、氧化铝与酸反应,二氧化硅不反应,因此固体1 为 SiO2,溶液 1 为硫酸铝、硫酸铁、硫酸,加入足量铁粉,生成硫酸亚铁,加氢氧化钠控制pH 值,沉淀铝离子,溶液2 为硫酸亚铁。【详解】A.根据分析得到固体1 中含有 SiO2,故 A 正确;B.最后要得到绿矾,因此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 选用铁粉,故B错误;C.控制 pH 是为了使Fe2+、Al3+混合
18、溶液中Al3+转化为 Al(OH)3进入固体2,故 C 正确;D.从溶液 2 得到 FeSO4 7H2O 产品的过程中,亚铁离子容易被氧化,因此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故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10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8g晶体硅中含有NA个 Si-Si键B叠氮化铵(NH4N3)发生爆炸反应:NH4N3=2N2+2H2,当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 气体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NACpH=1 的 H3PO4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1NAD 200mL1mol/LAl2(SO4)3溶液中 A13+和 SO42-的数目总和是NA【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19、1个 Si原子周围有4 个 SiSi,而 1 个 SiSi周围有 2 个 Si原子,则Si 和 Si Si的比例为2:4=1:2,28gSi其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有的SiSi 的物质的量为2mol,其数目为2NA,A 错误;B叠氮化铵发生爆炸时,H 的化合价降低,从 1 降低到 0,1mol 叠氮化铵发生爆炸时,生成 4mol 气体,则总共转移4mol 电子;现生成22.4:L,即 1mol 气体,则转移的电子数为NA,B 正确;C不知道磷酸溶液的体积,无法求出其溶液中的H数目,C错误;D 200mL1mol L1Al2(SO4)3溶液中,如果Al3不水解,则Al3和 SO42的物质的量=
20、0.2L1molL120.2L 1mol L1 3=1mol,其数目为NA,但是 Al3为弱碱的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因此 Al3数目会减少,Al3和 SO42的总数目小于NA,D 错误。答案选 B。11纵观古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文献的描述内容分析错误的是()选项文献描述分析A 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此“石灰”是指石灰石B 物理小知识“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金存,数次即黄”“入火则汞去”是指汞受热升华C 本草经集注“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利用焰色反应来辨别真假硝石D 本草纲目“采蒿敳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浣衣发面,去垢”利用灰烬中可溶盐水解
21、呈碱性去污A 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B、汞为液态金属,受热易挥发;C、依据钾的焰色反应解答;D、依据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解答。【详解】A项、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石灰石,故A正确;B项、汞和金形成液态的合金,涂在银器上,加热,汞转化为蒸气,被蒸发,剩下的金附着在银的表面,所以“入火则汞去”是指蒸发,故B错误;C项、硝石为硝酸钾,含有的钾元素在灼烧时产生紫色火焰来辨别,故C正确;D项、衣服上油污主要成分为油脂,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生成可溶性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所以可
22、以用草木灰水溶液洗衣服,故D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12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C(s)+O2(g)=CO2(g)H2=-393.5kJmol-1H2(g)+12O2(g)=H2O(l)H3=285.8kJ mol-1则反应 2C(s)+2H2(g)+O2(g)=CH3COOH(l)的 H 为()A-488.3kJmol-1B-191kJ mol-1C-476.8k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学年 湖北省 考试 联盟 新高 化学 模拟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