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pdf(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3 2020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教材分析一、主要教学内容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 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
2、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在“数的世界”活动中;主要是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探索活动(一)2、5 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 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 2、5 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二)3 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 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让学生体会、掌握找因数的直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在活动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
3、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法问题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 100 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 10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历2、3、5 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 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4、性.3、第五单元“分数”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数大小变化规律、公约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分数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九个活动情境:在“分数的再认识”活动中;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
5、同;则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在“分饼”与“分数与除法”两个活动中;学生将知道分数的分类标准;并能掌握带分数与假分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在“找规律”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分数2/43 大小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在“找最大公因数”与“约分”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正确地约分;也为后续理解、掌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基础;在“去少年宫”与“分数的大小”两个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一知识;会正确地通分与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
6、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 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结合实例;感知平移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
7、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2、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与生活中各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本单元的具体学习内容安排了两个情境活动: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中;重点介绍组合图形的形成以及计算组合图形的分割方法;在“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中;主要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安排;让学生形成解答组合图形的基本能力.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
8、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与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的;在三年级时;他们学习了客观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大小的出现是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等可能性.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三个领域的内容;并进一步加强课堂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集中性的专题综合应用内容:在“数学与交通”的专题综合应用活动中;安排了“相遇”、“旅游费用”以及“看图找关系”三个小专题的内容;通
9、过这些活动;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在“尝试与猜测”的专题综合应用活动中;安排了“鸡兔同笼”与“点阵中的规律”的两个小专题;通过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43 从中能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分析与解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课时安排:(见附表)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通过“打电话”的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活动;掌握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要求求出积、
10、商的近似值.4.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并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重点与难点说明小数的除法;分为三种情形分别进行探索:一是小数除以整数;二是整数除以整数;三是小数或整数除以小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结合实例;探索并理解可以把被除数当成整数;变成整数的除法求得商后;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在以往学过的整数的除法中;只能求得整数的商及余数.但在小数的除法中;整数的余数可以化为更小的单位(小数单位);因此可以继续平均分(做除法);得到的商是小数.所以;今后遇到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可以把被除数(整数)的
11、末尾添上小数点;在这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添上所需要的“0”.这样;整数除以整数的情形又转化为上述小数除以整数的情形了.除数是小数的情形;应用商不变规律;根据把除数变成整数的需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上述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复杂的小数的乘法或除法运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且会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结合竖式除法的过程;体会出现了什么情况;不用再除下去;就能知道商一定是循环小数.第三单元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 以内某个自然数在 100 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 以
12、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什么是质数、合4/43 数;使学生经历 2、5、3 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单元重点:因数与倍数;2;5;3 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单元难点:在探索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
13、纳、发现数的特征.课时安排:8 课时第四单元目标:1、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化.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图形的高.3、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单元重点:基本图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计算图形的面积.单元难点: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课时安排:10课时第五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
14、活现象.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4、能找出 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单元重点: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单
15、元重点: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课时安排:14课时第六单元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5/43 3、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单元重点: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单元难点: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课时安排:4 第七单元目标: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相关的方案.单元重点: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单元难点:能根据指定的条件合理设计可能性大小的方案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 1 课时教学内容精
16、打细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6/43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二、总结三、巩固练习.1、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2、交流方法:(1)、估算:11.282(2)、积的小数位数()8=11.2 一位小数(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4
17、)、商不变的规律.3、讨论:问题 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P65;试一试.教学反思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打扫卫生教学目标1、通过“打扫卫生”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7/43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三、巩固四、总结.通过“打扫卫
18、生”的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创建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 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尝试做书 P67/试一试集体校对.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书试一试第 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教学反思第 3 课时教学内容打电话教学目标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
19、活密切联系.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8/43 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三、巩固与应用四、总结创设“打电话”的情境;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 4.830.7和457.2的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
20、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2、练一练/1;2;3 补充练习: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1.212 2.380.345.20.325325 1610.462.笔 算.6.84 0.91
21、2 25.841.799.6 41.5 220.51473.判断.1.44 1.8 8 11.7 2.645 4.48 3.21.4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教学反思9/43 第 4 课时教学内容人民币对换教学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重点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三、巩固与应用四、总结.呈现中国银行 2003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首先引导学生
22、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练一练:P71/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 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 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 11元港币不够.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10
23、/43 教学反思第 5 课时教学内容除的尽吗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2、会表示循环小数.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教学难点会表示循环小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三、巩固与应用四、总结.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1、放手让学生计算 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草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
24、环小数.2、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书 P73第 1题;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其中4.2525;小数部分虽然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但是它没有删节号;说明是锄尽的;就不是循环小数.此类习题教师不必过多不充;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即 1.667 千米.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11/43 教学反思第 6 课时教学内容调查“生活垃圾”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
25、中的实际问题;发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点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个性调整12/43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三、巩固与应用四、总结.1、创设情境.2、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3、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试一试:第1题:其中第 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