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吉林省白城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城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白城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个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用该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C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D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后代雌雄个体之比为2:1,说明雄性有一半死亡,与性别相关联,所以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上,并且可能含有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因此此处只
2、需再判断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即可。【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突变基因在X 染色体上,A 错误;B、若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隐性基因,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Y,即 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1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11,与题意不符,B错误;C、若该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且该突变基因纯合子致死,则突变雌蝇的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雄性的基因型为 XaY,子一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致死)、XaY,即 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应为21,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符合题意,C正确;D、由于雌配子与雄配子结合形成雄性和雌性的概
3、率相同,若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则后代性别比例不受影响,D 错误。故选 C。2如图所示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 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与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乙 b 受损情况下,刺激a 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C图乙中的x 所示神经纤维属于传入神经D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 的局部放大图像【答案】B【解析】【分析】图甲为两个神经元相联系的结构图,为轴突末端,是线粒体,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后膜;图乙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图,X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b 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c 代表突触,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
4、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详解】A、图甲中 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与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 正确;B、b 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b 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 不会有感觉,肌肉也不能收缩,B 错误;C、根据突触结构c可知,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属于传入神经,C正确;D、甲图为图乙中结构c 的局部放大图象,D 正确。故选 B。3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细胞种类寿命能否分裂小肠上皮细胞12 天能癌细胞无限增殖能红细胞120 天不能白细胞57
5、 天大多数不能A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的寿命比红细胞短,这与其吞噬病原体有关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因为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6、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白细胞能吞噬进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以及代谢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异物”,吞噬后就死亡并被排出,所以其凋亡的速率很快,A 正确;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B错误;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细胞分裂能力就越弱,C正确;D、人体不同
7、组织的细胞寿命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过程以及细胞癌变的原因,学生应准确识记。4人体肌肉由快缩肌纤维(细胞)和慢缩肌纤维(细胞)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几乎没有线粒体存在,后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入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马拉松跑600 589 略有增加400 米跑16 2 显著增加A马拉松跑主要依赖快缩肌纤维,400 米跑主要依赖慢缩肌纤维B快缩肌纤维供能过程产生过多CO2,导致
8、400 米跑的人呼吸加速C长期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骨骼肌中慢缩肌纤维比例D快缩肌纤维会产生乳酸,慢缩肌纤维不会产生乳酸【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2、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
9、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或 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 ATP。【详解】A、马拉松跑主要依赖慢缩肌纤维,400 米跑属于剧烈运动,快缩肌纤维也参与供能,但慢缩肌纤维线粒体多,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多,仍然是依赖慢缩肌纤维供能多,A 错误;B、快缩肌纤维几乎没有线粒体存在,进行无氧呼吸供能过程产生过多乳酸,人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B 错误;C、慢缩肌纤维含有
10、大量的线粒体,长期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骨骼肌中慢缩肌纤维比例,C 正确;D、快缩肌纤维会产生乳酸,慢缩肌纤维在细胞质基质中也会产生乳酸,D 错误。故选 C。5茉莉花的花色与花瓣细胞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控制色素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茉莉花的花瓣细胞中某一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后,花色由紫色变为白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基因突变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B基因突变发生后,色素种类和含量可能发生变化C控制茉莉花白色和紫色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D这种变异是体细胞突变造成的,不能遗传给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
11、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A 正确;B、基因突变发生后
12、,色素种类和含量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花色改变,B正确;C、控制茉莉花白色的基因是由紫色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C正确;D、这种变异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属于可遗传变异,即使是体细胞突变造成,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D 错误。故选 D。6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作用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将DNA 和 RNA 分别染成红色、绿色B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可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HCl 和酒精混合液漂洗根尖D通过比较自来水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部分观察类实验的试剂及
13、现象:观察内容检验试剂现象淀粉样品碘液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脂肪样品苏丹 III 和苏丹 IV 脂肪变为橘黄色或红色还原糖样品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蛋白质样品双缩脲试剂样品变为紫色DNA 与 RNA 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试剂DNA 变为绿色;RNA 变为红色观察线粒体健那绿染液线粒体变为蓝绿色CO2的检测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的检测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重铬酸钾变为灰绿色染色体的观察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详解】A、用植物细胞代替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 与 RNA,甲基绿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
14、红染色剂将RNA 染成红色,A 错误;B、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可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B 正确;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HCL和酒精混合液解离根尖,漂洗应选用蒸馏水,C 错误;D、生物机体维持pH 稳定是多方因素影响,通过比较自来水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 的变化,不能直接推断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重点考察教材中的实验的选材和实验现象,属于基础知识记忆和运用层次的考察。选择材料和方法时应注意对实验的结果和现象的影响。7植物紫茉莉的花暮开朝合,被誉为“天然时钟”。若其花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一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
15、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亲本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为纯合子BF2中出现三种花色,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红花、粉红花、白花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 D F2中白花与粉红花杂交,F3会出现 2 种花色【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可推知:红花 白花 F1粉红花,F1粉红花自交 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说明是不完全显性,所以控制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子(AA)或隐性纯合子(aa),控制粉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子(Aa),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纯合子(aa)或显性纯合子(AA)。【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性状表现
16、为不完全显性,亲本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为纯合子,A 正确;B、F2中出现三种花色,这是F1Aa 个体产生A、a两种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 错误;C、由分析可知,粉红花基因型一定为Aa,红花、白花的基因型可分别用AA、aa 来表示,C正确;D、F2中白花(aa)与粉红花(Aa)杂交,F3会出现白花、粉红花2 种花色,D 正确。故选B。8下列是有关著名科学家通过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虎克(R.Hooke)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B坎农(W.BCannon)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提出了内环境稳态概念C摩尔根(T.H.Morgan)对雄果蝇白眼性
17、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韦尔穆特(I.Wilmut)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比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史的了解情况,在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家熟悉的牛顿、施莱登、摩尔根等,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知道这些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贡献,是解答类似问题的关键。【详解】A、虎克只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木栓组织,发现“细胞”,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A 错误;B、坎农提出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但不是通过研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提出的,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是众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果,B 错误;C、摩尔根对雄果
18、蝇白眼性状的遗传分析,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C 正确;D、韦尔穆特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只能说明哺乳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不能说明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D 错误。故选 C。9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纤维的长度B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C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答案】A【解析】【分析】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
19、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还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的分裂。【详解】A、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纤维的长度,A 正确;B、未成熟的果实已经有种子形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果实,B错误;C、乙烯利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促进果实发育,种子的有无和雌蕊是否受粉有关,C错误;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 错误。故选 A。10如
20、图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相关基因用B、b 表示)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相关基因用D、d 表示)的遗传系谱图,其中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该家系中调査和统计苯丙酮尿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率较为理想B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若 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原因是其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D若 1与一母亲患苯丙酮尿症的正常男性婚配,则建议生女孩,女孩的患病概率为1/6【答案】D【解析】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故 A 错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 B 错
21、误;若 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其又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则基因型为:XdXdY,而其父亲不带 d 基因,故原因可能是XdXd(卵细胞)+Y(精子)的结果,故是其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1的基因型为1/3BBXdXd、2/3BbXdXd,母亲患苯丙酮尿症的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BbXDY,二者婚配,生女孩则不会换进行肌营养不良,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2/31/4=1/6,故 D 正确。考点: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关计算11细胞内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下列有关细胞内囊泡的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运输的结构
22、基础是膜的流动性,运输过程不需要ATP供能B囊泡实现物质的定向运输可能依赖于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C细胞内的RNA、蛋白质、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都是通过囊泡进行运输的D细胞内的细胞器都能通过囊泡实现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内囊泡的来源、组成及功能等相关知识。囊泡主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出芽及细胞膜内吞等途径形成,其中包裹着运输的蛋白质及其他物质,该过程的实现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且都需要消耗线粒体等提供的能量。【详解】A、囊泡的运输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且需要消耗ATP,A 错误;B、囊泡实现物质的定向运输可能依赖于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B正确;C、细胞核
23、内产生的RNA 通过核孔直接进入细胞质,不需要借助囊泡,C错误;D、囊泡主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出芽及细胞膜内吞等途径形成,并非所有细胞器都能通过囊泡实现生物膜的相互转化,D 错误;故选 B。12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 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更多的场所B结构 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或颗粒不能通过C结构 具有双层膜结构,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D结构 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其膜结构能与结构 直接发生交换【答案】C【解析】【详解】是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不在线粒体分解,A 错误;结构 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24、细胞。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 错误;结构 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正确;结构 是高尔基体,其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但是其膜结构不能与结构(线粒体)直接发生交换,D 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13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3:1 比值的是()A15N 标记的 DNA 在14N 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 与含15N 的 DNA 数量之比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
25、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C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并消耗相同葡萄糖时,吸入的O2与产生的 CO2总量之比D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2、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反应式是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 个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 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1 个次级卵母细胞+1 个极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白城市 2021 新高 生物 第二次 押题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