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粮油检验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方法编制说明.pdf





《国家标准粮油检验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方法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标准粮油检验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方法编制说明.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国家标准粮油检验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方法编制说明粮油检验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方法国家标准编制小组二八年十月八日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1.1 项目背景和来源随着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粮食、食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质量和国家的稳定发展。而粮食的种植、储藏、销售、加工和食用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对成分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由于粮食、食品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国外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原始检测方法包
2、括重量分析法、体积分析法等等。传统的化学方法存在太随意、耗时、昂贵、危险(污染)、占用试验室空间等问题。当今粮食、食品、饮料等行业飞速发展,对原材料品质、中间产品质量及最终成分检测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己无法满足工业上高速增长的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分析要求。近红外分析方法(NIR)是近年来在粮食质量测定中作为迅速、简便、非破坏性 检 测 发 展 起 来 的新 技 术,它 是 利 用 粮 食 中 某 一 成 分在 近 红 外 谱 段 中(700nm 2500nm)对特定波长近红外光能量与其含量有等比吸收的原理。近年来,我国粮食和农业部门引进了世界各国多种型号近红外分析仪,使我国近
3、红外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应用技术迅速发展,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上发挥了一定作用。近红外分析方法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美国确定为非破坏检测粮食水分、蛋白质、脂肪的标准方法以来,在美国、法国、丹麦、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已经将NIR检测装置作为小麦、大麦和稻谷蛋白质证明的认定基准装置。实践验证,近红外分析仪不仅可以为生产企业的品质控制提供直接快速的信息,使生产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生产工艺,而且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在粮食质量检测中充分体现了它快速、准确、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多年来,粮食检验部门和加工企业陆续购置了不少近红外分析仪器,但是由于缺乏标准的支撑,近
4、红外分析技术在粮食检验机构一直未能得到真正应用。为了规范近红外光谱仪的使用,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使各级检测部门、研究机构及厂家在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时有标准方法可依据。通过近红外粮食质量检测系列标准的建立,将为粮食质量保证体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下达 2007 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计 200785 号)的要求,项目编号为-T-449 的粮油检验小麦粉粗蛋白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方法国家标准由河南工业大学粮油标准化研究所主持本标准的编制起草工作。1.2 本标准制定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重点研究了AACC、ICC、ISO 等关于近红外测定小麦或谷物方法的标
5、准,同时研究了国内有关近红外测定方法的标准。严格界定近红外测试小麦粉粗蛋白的适用范围,避免与其他标准交叉,使其具有更加科学的指导意义。在综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粮油检验小麦粉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方法 的编制原则,编制了粮油检验小麦粉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方法(征求意见稿)标准文本及其编制说明,在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和粮油储藏及流通技术工作组的协助下,先后于2007 年 11月和 2008 年 3 月和5 月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并广泛征求国内外近红外仪器厂商(代理商)和用户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汇总修改,形成了本粮油检验小麦粉粗蛋白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方法(征求意见稿)。2.国家标准编制
6、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2.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趋势为总体要求,以满足市场发展的的需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逐步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粮食产品质量,促进粮食产业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为企业和“三农”服务为原则。确保标准的统一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2.2 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2.2.1 参考标准: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 Me
7、thod 39-11.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Method for Protein Content in Whole-Grain Wheat 进行编制,同时参考了AACC Method 39-10.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Method for Protein Determination in Small Grains和USDA Near-Infrared Transmittance Handbook(NIRT)等标准和操作指南。2.2.2 标准规范内容:AACC Method 39-11标准方法仅规定了定标和测试步骤,但与我国标准化工作导
8、则(GB/T 1.1)的有关规定无论在结构还是规范性技术要素方面都有相当的不同。按照GB/T 20000.2-2001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的规定,本标准确定采用修改采用的方式重新起草。由于本标准属于分析方法标准,编制小组又按照 GB/T 20001.4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在本标准中增加了结果计算及表示、精密度及试验报告的要求。2.2.3 采标问题:鉴于AACC Method 39-11标准方法的结构与我国 GB/T 1.1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本标准对其内容的补充较多,加上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增添了部分内容,所以本标准不能等同采用国际或国外标准,只能修改
9、采用。2.2.4 技术指标的设定:依据资料报道并参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同时考虑国产近红外分析仪生产技术以及定标模型的稳定性,确定了有关技术参数的要求。如参照 GB/T 5511 和 ISO 20483:2006的规定确定了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参数,参照ICC RECOMMENDATION No.202 Procedure for Near Infrared(NIR)Reflectance Analysis of Ground Wheat and Milled Wheat Products 规定了仪器中对微型计算机的要求,参照ISO 20483:2006 规定了试验报告的内容等。2.2.5 部分性能要
10、求的确定:本标准中对仪器性能的要求在与在编的粮食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近红外分析网络定标模型验证和维护通用规则国家标准相协调的前提下,对AACC Method 39-11标准方法中有关仪器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2.2.6 标准的结构: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方法是按照GB/T 1.1-2000 标 准化 工 作 导则第 1部 分:标 准的 结 构 和 编 写规 则 和GB/T 20001.4-2001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3.1 主要验证数据
11、的分析:由于近红外光谱中每一条谱带的吸光度都不尽想同,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近红外光谱定量工作需要和其他分析方法或标准物对照,以得到精确的测量数据。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校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1)化学分析法。2)核磁共振法,使用 1H 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测量,其各谱线的强度与对应的H 原子数目成正比,因此可得到绝对的测量结果。3)放射性同位素,在测量共聚物的组分比时,可以合成某些带有 14C 标记单体(一般为乙烯)的共聚物。这种共聚物的绝对组分比可由放射性测量决定。用这种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是很准确的。4)均聚物的混合物,经常应用一定配比的均聚物的混合物作为测量共聚物组分比的绝对标准。这是一种很简
12、单的方法,但有时不够准确。在粮食、油料的一般成份分析中,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灰分是基本成份的近似分析。多年来,人们不断的应用新的技术,从多方面开发、研究适合于各种粮食油料的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测定蛋白质的方法虽然很多,一般是根据蛋白质的理化特性来进行定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为:1)利用蛋白质共性的方法,如凯氏法;2)利用蛋白质中含有特定氨基酸残基的方法,例如:酚试剂法、紫外光谱吸收法、色素结合法等。但是,各种测定方法的对比方法仍然是普遍使用的凯氏定氮方法。所以很久以来凯氏法一直被作为蛋白质定量的标准方法(GB/T5511-1985)。无容置疑,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小麦粉蛋白质校准的方
13、法依然应采用凯氏定氮的化学分析方法。3.1.1 有关资料报道郑咏梅等 2002 年通过对 13001860 nm的近红外区域的小麦粉光谱数据,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选用不同波长间隔的数据参与回归。根据相关系数的高低,剔除无用波长的信息,选出少数几个波长,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少参量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小麦粉蛋白质含量进行近红外分析,得到较好的结果。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对未知样品蛋白质浓度的测量偏差较小,预测的标准差分别为0.3840 和 0.3314,最大残差为 1.0。3.1.2 有关验证数据2002年 6 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了近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标准 粮油 检验 小麦粉 蛋白质 含量 测定 红外 方法 编制 说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