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
《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自贡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阿霉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后可抑制DNA 和 RNA的合成,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B活化阿霉素抑制细胞中的DNA 复制,不抑制转录C仅注射生物导弹不能对肿瘤细胞起抑制作用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对正常细胞的伤害【答案】B【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
2、、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可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 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阿霉素可抑制DNA 和 RNA 的合成”,因此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B错误;C、在治疗中,应将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和生物导弹同时注射,C正确;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直接靶向癌细胞,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同时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2特异性
3、免疫是特异性化学物质引起的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HIV识别辅助性T细胞体现了细胞间有细胞通讯的作用B单抗可用来研究相应抗原蛋白的细胞学分布及功能C同一个体的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DNA 不同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弱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答案】B【解析】【分析】当病原体侵入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将它们消化。病原体(如细菌)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 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这些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 复合体,一旦与人体中已经存在的淋巴细胞上的相应的
4、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详解】A、HIV是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不能体现细胞间有细胞通讯的作用,A 错误;B、单抗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故可用来研究相应抗原蛋白的细胞学分布及功能,B 正确;C、同一个体的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内的核DNA 是相同的,C错误;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D 错误。故选 B。3取某动物的离体神经纤维培养在正常海水浓度相同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下图分别为该离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5、A发生 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图甲中的ab、图乙中的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a点将降低C图丙中,g 接受 f 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可能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ATP【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冲动的传导:【详解】A、由图甲的c 段之后为超极化可以推测a-b 段为去极化,去极化是发生Na+内流的过程,由图乙的 段之前为超极化可以推测图乙中的-为去极化,去极化是发生Na+内流的过程,A 正确;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很低,所以通常认为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变化
6、对静息电位影响很小,通常认为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增加,静息电位不变,B 错误;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不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C错误;D、图甲、乙、丙中,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 错误。故选 A。【点睛】熟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转换过程中离子的转移情况是解答本
7、题的关键!突触结构的辨别是本题的易错点。4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部分基因不表达),从而造成某些性状的异化,玳瑁猫即是典型的例子,其毛色常表现为黄色和黑色(相关基因分别为B、b,在 X 染色体上)随机嵌合。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玳瑁猫一般是雌猫,雄猫很罕见B玳瑁猫皮肤不同毛色的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C玳瑁雌猫的子代雄猫中黄色和黑色两种毛色大约各占一半D玳瑁雄猫(XBXbY)的产生都是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题意,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
8、失活,A 正确,B、毛色受基因控制,有不同毛色的区域说明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B正确,C、控制毛色的基因B 和 b 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雌性玳瑁猫的基因型是XBXb那么她的子代雄性XBY和 XbY的比例是1:1,表现型分别是黄:黑=1:1,所以 C 正确,.D、玳瑁雄猫(XBXbY)的产生也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 错误。故选 D。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将一灵敏电流计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 1),在 处给
9、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 所示。若在 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已知灵敏电流计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的外侧,静息电位是为0,当 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图2 所示;而当在 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时,指针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每一次偏转的方向正好与刺激 的时候相反,故选B。【点睛】本题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要求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6哺乳动物受精卵的前几次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出现多核
10、现象。经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二者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N 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两个纺锤体可能分别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B细胞 A 最终可能将分裂成为1 个双核细胞,1 个单核细胞C细胞 B 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核的染色体条数为40 D药物 N 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和马达蛋白的作用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图示来看,正常情况下,受精卵第一次分裂过程,开始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最后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子细
11、胞为单核细胞,而每个细胞核中含有40 条染色体。而图示A 图中纺锤体一端形成双纺锤体,一端没有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为单核,另一个为双核,B图中两端纺锤体都没有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均双核。【详解】A、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所以两个纺锤体牵引的是相同的染色体,都含有来自双亲的染色体,A 错误;B、图示 A 图中纺锤体一端形成双纺锤体,一端没有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为单核,另一个为双核,B 正确;C、图示 B 图中两端纺锤体都没有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均双核,双核子细胞的每个核内染色体数为20 条,C错误;D、马达蛋白是利用ATP水解所释
12、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沿微管或微丝定向运动的蛋白,影响微管蛋白牵引染色体的运动,而药物N 是影响了纺锤体的形成和结构,所以与马达蛋白无关,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最重要的的是要从图中看出药物N 发挥了什么作用,影响了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影响染色体在细胞中的数量。7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 B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C让 F1花纹蛇与杂合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4 D让 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
13、为1/9【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花纹蛇基因型为B T,黑蛇基因型为B tt,橘红蛇基因型为bbT,白蛇的基因型为bbtt,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亲本黑蛇含基因B,橘红蛇含基因T,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 和 bbTT,A 正确;B、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全为花纹蛇,B 正确;C、杂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为bbTt,所以让 F1花纹蛇 BbTt 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 1/21/4=1/8,C错误;D、让 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 正确。故选 C。8下列有关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两条姐妹染色
14、单体含有2 条脱氧核苷酸链 姐妹染色单体是经染色体复制形成的 四分体时期通过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产生基因重组 姐妹染色单体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A【解析】【分析】1.姐妹染色单体是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的,两条单体通过一个着丝点相连,每条单体上含有一个DNA 分子。姐妹染色单体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分开以后形成独立的染色体,就不再称为姐妹染色单体了。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
15、: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2 个 DNA 分子,即4 条脱氧核苷酸长链,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姐妹染色单体是经染色体复制形成的,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四分体时期通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产生基因重组,错误;姐妹染色单体位于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上,错误;根
16、据以上分析可知,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过程中,错误。综上所述,只有 正确,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9近年来村民已逐渐认识到滥用农药的危害,停止使用有害农药,同时在农科所科研人员帮助下,向农田内放养一小批青蛙;几年来,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农田内青蛙数目逐渐增多。有关科研人员对放养后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情况进行取样调查,获得结果如下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情况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在图中C点时,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D在图中ac 段内
17、,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用 N 表示种群数量,当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 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降低,时,种群增长速率增大.。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详解】A、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如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A 正确;B、在图中e 点增长速率为0,
18、表明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 值,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错误;C、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C 错误;D、在图中ac 段内,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说明青蛙的数量在快速增多,此时虫害减少,粮食产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大,因此,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而不是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D 错误。故选 A。10下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图中深色表示该病患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系谱图可以推知该病为显性遗传B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图中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C-1 和-
19、2 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D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 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2 一定是杂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图中-1、II-2 正常,-1 患病,“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据此答题。【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A 错误;B、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个体-2 可能为显性纯合子,B 错误;C、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1 和-2 均为杂合子,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或XY同源区段(假设用A/a 表示),则-1 和-2 基因型分别为XAY(或XAYa)、XAXa,再生一
20、个孩子患病的概率都为1/4,C正确;D、据 C选项分析可知,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1 和-2 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则-2 可能是 XAXA显性纯合子,D 错误。故选 C。11下图中甲、乙、丙所示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 271 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20 种甲B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32 C丙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在乙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D如果甲中的R为 C3H5O2,那么由两分子
21、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 个 H【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图中甲为氨基酸的通式,乙为三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丙为核苷酸的结构通式。其中,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且氨基酸最多有20 种,A 项正确;甲形成乙的过程中脱去(2713)268 个水分子,同时还形成了4 个二硫键,脱去了8 个 H 原子,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6818 84832,B 项正确;题图中的乙和丙分别是蛋白质和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的核酸由两种-DNA 和 RNA,其中真核细胞中的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C项错误;将 C3H5O2替换氨基酸通式中
22、的R 基,可数出一分子氨基酸中H 为 9 个,两分子氨基酸脱去一分子水,所以化合物中的H 为 16 个,D 项正确。12下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性原理的体现【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
23、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详解】A、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 正确;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增加物种丰富度,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C、能量是不可能循环的,C错误;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性原理的体现,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及实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3经下列实验处理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试管内容物会变成蓝色的是()A室温条件下,2mL
24、米汤与 15mL 唾液充分混合反应24h B室温条件下,2mL 牛奶与 15mL 唾液充分混合反应24h C室温条件下,2mL 牛奶与 15mL 汗液充分混合反应24h D室温条件下,2mL 米汤与 15mL 汗液充分混合反应24h【答案】D【解析】【分析】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鸡蛋清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蛋白质和脂肪没有消化作用。【详解】A、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米汤与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后反应24h,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A 错误;B、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会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遇淀粉也不会变蓝,B 错误;C、牛奶的主要成分是
25、蛋白质,与汗液充分混合后,遇淀粉不会变蓝,C错误;D、米汤中含有淀粉,汗液对淀粉没有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色,D 正确。故选 D。1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全球变暖会使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下降B臭氧层中臭氧浓度下降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C酸雨只能影响水体生态平衡而对陆地生物无影响D生物多样性下降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酸雨污染等。【详解】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植物代谢紊乱,因此会使得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下降,A 正确;B、臭氧层中臭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自贡市 2021 新高 生物 仿真 第一次 备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