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普通高考试卷分析(2014-201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普通高考试卷分析(2014-2016).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 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2016 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符合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的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原则,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体现了我省的教育教学实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注社会,关注个体成长,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通观今年的试卷,试题材料的选择既关注到了徽式建筑的人文之美,也关注到了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既关注了身残志坚的青年走出不平凡的人生之路,也关注到学生火灾时的自救、成长中的痼疾;既关注了当下的暴雨灾害及
2、政府的救灾行动,也关注到了与国家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计划、工匠精神及国产大飞机等;既有个体战胜孤独与风雪的旷达,也有倡导节俭之风民本思想、弘扬传统文化、志愿者行动等宏大主题。尤其是作文题,让考生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思考自己为未来之路准备了什么,该准备些什么,未来该如何对待自己已做好的准备等等。总之,今年试卷中的各种材料、各种主题,让考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启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去面对未来将会遇到的种种美与丑、光明与坎坷,因此,试题材料关注了社会和个体,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二、突出能力立意,体现了科学、准确、公平的原则今年的试卷
3、形式、结构、题型及分值分布等,均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题型科学,设题角度和设问方式恰当,选项设置精确,题干指向明确,要求具体,表述规范,分值合理。参考答案紧扣题干要求,逻辑严密,表述准确,不仅考虑到试卷整体的能力层级分布,而且充分考虑到了考生的思维量和书写量,赋分得当。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精神贯彻在所有试题的选材、设题之中。试卷选用的情境材料,为设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为考查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了充分的铺垫。试题设置,紧扣考纲的能力要求,突出能力立意,实现了对考生相应能力的科学考查。三、突出学科特点,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探究能力语
4、文学科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明确的阐释,其中“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探究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试大纲中也特别突出了对这几种能力的考查要求。今年的试卷,承续了往年的优点,凸显语文学科特点,注重考查了语文应用能力及审美探究能力。第五题中的第16 题,给出一段文字,空出其中两句,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写,以此考查考生的逻辑连贯能力;第 17 题在一定的限定内要求考生写几句包含两种修辞手法的话语;第 18 题给出一则通知的正文,其中包含不简明、不得体的四处词语,要求考生找出。这几道试题,既能考查考生的语言连贯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也考查了考生的修辞应用能力和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这些试题考点切
5、合实际,实践性强,突出了对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说文与小说两部分。论说文选取的是古代文学研究家陈伯海的唐人古体一文。文章主要论述对象是唐人古体诗,论题集中,论证条理明晰,语言干净,逻辑性强。选文中的多数内容是中学阶段接触过的,并非什么“高大上”的知识及观点之类,而是对考生所掌握知识及教材内容的有限延伸与补充,是立足于“跳一跳够得着”这一原则上的对能力的有效提升。文学性文本节选自裘山山中篇小说琴声何来,主人公付出大爱的同时也获得了异性的仰慕与喜爱,“大爱”促进“小爱”,“小爱”渗透了“大爱”,如此,作品既塑造了人物形象,又有力彰显了“人间有爱”的主题。在试题的设置上,突出考查阅读理
6、解鉴赏能力与审美探究能力。四道题考查了对文本结构的把握、对精彩语句表现力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欣赏和对作品表现出价值的判断和对审美取向的评价,也考查考生探讨某些问题、有发现与创新的能力。四、注重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山东卷历来重视考生文化素养的考查,而注重传统文化是山东卷的特色。随着国家优秀传统文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对中学各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提出了1 具体要求,山东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愈加鲜明。第五大题第18小题创设的“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的材料中,“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的直接表述,鲜明呈现了山东卷的传统文化主题,而且第一大题第 1 小题对
7、于明清民居浓郁徽派建筑风格的细腻描写,让人在试卷一开头就感觉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第 5 小题取材于央视大国工匠节目关于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呈现。第二大题取材于唐诗研究著名专家陈伯海的唐诗学引论关于唐诗古体的论述,不仅介绍了古体诗的概念,而且梳理了古体诗从汉魏至唐代的发展演变,阐释了唐代五古与七古在节奏与韵致方面的区别,使考生在中学学习了汉乐府和李白、白居易古体作品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了解古体诗,加深了对古体诗这一宝贵文学遗产的理性认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晏子春秋节选部分,其内容是晏子劝说齐景公施行仁政、善待百姓的材料。关于诚于爱民、果于行善、效法圣王制度、提倡
8、节俭风尚、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的治国主张,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阐释,这些政治主张和思想传统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发扬光大。五、稳中有变,在选材和命题思路等方面有突破多年来,山东卷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特色,稳重,大气,厚重。每年,山东卷也会有一些变化,一些突破,使之不失灵动。今年的试卷,同样如此。试题设计既突破了往年以“整合筛选信息”为主的形式,又有新的提升。如第8 题 B和 C选项的设计,不是单一的对文章信息的理解与整合,而是针对论述文的文体特点,从论证方法上考查考生对作者思路的理解与分析。考生要想很好地作答就不能仅仅立足于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更要理清文本的语段甚至整体的脉络,完成“由局部
9、而整体,由整体而局部”的阅读理解过程,考查的是“真理解,真分析”的功力。古代诗歌鉴赏,山东卷今年首次选取了元曲。元曲就一般情况而言,“白”“俗”是其特点,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表现在意蕴上。作为考题,意蕴过于显豁,构不成考点,不能考查考生的鉴赏能力。试卷选取的是孙周卿的水仙子?舟中一曲。本曲是一首完全雅化了的类似于诗词的曲子。情感变化丰富,语言上多使用技巧,立意另辟蹊径,内容健康昂扬,富有感染力。阅读不难,考点不少,是不错的选篇。作文题切合考生实际,新颖、有内涵、有空间、有深度、有区分度。考生们完成了十二年的基础教育,正要整装远行,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材料能让真正有写作水平的考生很快产生表达的
10、冲动,而这种冲动激发的热情决定其作文是有感而发的真文,可以充分发挥考生的写作水平。试题命意有着深邃广阔的哲理,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个人成长,这个命题无不可覆盖,也适合考生写作不同文体的作文,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作文材料。2015 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2015 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依据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保持稳定和传统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变化,同时难度适中,区分度明显,文化导向积极,贴近时代和生活,具有鲜明的特色。(一)题型创新求变今年的试卷出现了多处创新,令人眼前一亮。在语文基
11、础知识考查方面,在第一大题改变过去的做法,采用了一段阅读材料,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错别字辨析、同义词选择和语句搭配等,改变了单纯的字音、字形、词义辨析等考查题型,首次将基础知识的考查和阅读考查结合起来,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创新举措。阅读考查方面,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阅读题,采用了源于先秦典籍六韬中的文章,以周武王和姜太公的对话阐述军事韬略,内容新颖,体裁别致,改变了以前主要在“二十四史”里选择传记文章的套路。与此同时,又在选择题的设计上增加一个断句题,这是山东卷从未出现过的新题型,对提高中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语言运用考查中,第五大题改变了以前的做法,将语言简明的考查与标点符号
12、的考查结合起来,引导考生将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于具体语言环境中解答题目,这样做更好地体现了语言运用题的综合性特点。(二)设题难易均衡试题整体上难易适中,与去年相当。在各部分之间,试卷又各有难易差异,形成了明显的梯度和区分度。比如语言运用题略难而语言基础知识题略易;古诗文阅读题略难而现代文阅读题略易等,整体上达到一种难易的平衡。另一方面,各大题内部在设题上能够兼顾难、中、易三个层面,形成明显的区分度,此举有利于拉开距离,有利于高考的选拔要求。第一卷社科文性格组合论的设题,在避免往年过多文本细节计较的基础上,今年特别注意了设题中的难易平衡:第一道题目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而后两道题目则着重考查考
13、生理解文章内涵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尤其是第三道题目,所提供的选项并不在原文之中,需要对原文观点和论述理解吸收后再做出判断,题目间难易梯度明显,便于区分,同时还兼顾考查考生对文学创作塑造人物性格规律的理解。文言文阅读题,一方面设计了斜线断句的新题型,难度显然较往年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在实词、虚词和翻译题的设置上又对难度加以限制,材料虽然源于先秦文献,然而难度却未提高,显示出了整体的难易均衡。第七大题的作文题,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这则材料涉及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而且审题难度不大,适合不同水平的考生进行写作。由于想象、发挥的空间较大,考生可从不同角度对这则材料加以伸发,表现各自的认识水平
14、和写作能力,所以作文的层次也比较容易区分。(三)文化导向积极文化导向的积极、健康也是今年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在语言材料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所选用的材料具有积极、健康的内涵和意义,贴近时代,古为今用,具有良好的效果。第五大题中的语言概括题,采用一段关于民众参加志愿服务的文字,对志愿服务重在不计报酬、服务大众、实现个人美好价值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和阐释,导向明显,内容积极。第四大题的古诗词阅读,选择了宋代爱国词人张元幹的一首卜算子。该词是作者休官期间所作,写秋夜江岸所见所感,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报国之志无法实现的怅惘和悲凉,寄寓了作者浓郁的爱国情感,全词境界慷慨悲壮,对青年人具有积极的激励作
15、用。第六大题的现代文阅读四堡雕版,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癸未手记,追述福建建安雕版文化的辉煌历史,描述了这种文化在现代科技和商业文明冲击下的衰败,呼吁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保护。该文既涉及了祖国辉煌的传统文化,又含有现代文明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对接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其他类似的材料还有古文阅读中关于将帅与士卒应同甘共苦的论述,名句默写中孔子、陶渊明、杜甫的语录和诗赋等,上述材料分布在语文试卷的各个部分,构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特色鲜明,导向积极,提高了语文试卷的精神品格和文化质量。(四)兼有地域特色作为山东卷,与往年一样,也具有一定山东地域文化的特点。古文阅读材料选自兵书六韬,该书
16、是用山东临沂出土的汉简校对过的版本,内容是表现齐国始祖姜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其地域特点和学术前沿性成为试卷的又一亮点。另外,论语的选用和山东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语段的选入也是山东地域元素的一种表现。试卷的地域文化色彩固然并不很重,相反,其他地区的材料倒是多有选用,显出山东作为文化大省兼容并包的气度;但是,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存在,对引起本省考生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对弘扬本省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积极意义。总之,今年山东卷语文试题,创新求变,贴近时代,彰显文化,特色鲜明。试题保持相对稳定,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结构稳定重能力选材典雅设题新2014 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2014 年高考山东卷语文
17、试题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从总体上看,今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材典雅唯美,设题新颖别致,卷面清新自然,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保持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如第一大题没有涉及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第四大题第 15 小题“默写名篇名句”改变了往年要求考生四选三的形式,直接给出六句话让考生加以填空;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做题的形式,直接给出
18、了一篇文学类文本让考生阅读答题,减轻了考生的阅读量,可以使考生快速答题。试卷结构的相对稳定,可以使考生迅速进入考试状态,对试卷没有陌生感,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水平。二、注重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考查山东卷历年都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今年也不例外。如第一大题第1 小题对字音的考查,改变了以往标音识别的考查形式,采用了不标音辨识的形式,每对加点字读音都具有形近音似的特点,如“湛.蓝/斟.酌”“毛坯./胚.芽”“咆哮./酵.母菌”等等,这样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考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读音基础知识才能加以正确识别,避免考生仅仅通过答题技巧就可得分的可能,突出了能力的考查。第5 小题对成语的
19、考查,四个成语分别是“不寒而栗”“反戈一击”“广开言路”和“各有千秋”,这些成语都是考生常见的,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容易用错,考生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掌握它们使用的语言环境,才能加以判断。又如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三个题目分别从“概括主旨”“对调理心情做法的判断”以及“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角度进行考查,这就需要考生必须对选文的文意和观点准确理解才能加以判断,避免考生仅仅通过核对选项和原文的异同就可以判断的弊端,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再如第14 小题突出了对考生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第 16 小题突出了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第 22 题突出了
20、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等等。三、选材注重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今年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选材上具有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典雅唯美,清新自然,使整个试卷充满了语文的美感,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如第二大题论述类阅读材料选取了梁漱溟朝话中关于“心理调整”的一段文字,语言平实,口语化强,逻辑清楚,条理性强,而且内容与考生贴近,读起来极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改变了以往选材局限于文化、历史及哲学类的文章,避免了语言晦涩、概念缠绕的毛病,是一个大的突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了明代大家方孝孺的詹鼎传,这是一篇较为典型的古文传记,传主酷爱学习,为人正直,公正廉洁,人物关系简单,语言规范平实,可读性强,意蕴丰富。
21、古代诗歌的选材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只选一首诗词进行考查的惯例,而且在内容上跳出了以往表现孤独、思乡、羁旅、伤春等感情诗歌的圈子,选取了宋代陈与义的寻诗两绝句,意境生动,形象鲜明,表现出名家高超的构思练意练句的水平,所选篇目经典,艺术技巧精湛,给人以古典艺术的享受。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的是黄裳写于1956 年的浣花草堂,从文体上看是游记散文,但是文章内容的主旨却是针对当时评论杜甫片面极端的风气,肯定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重新评价杜甫。文章主题立意高,技巧纯熟,作者的观点在叙述、描写的文字中含蓄、优美地表现出来。考生本身对杜甫较为熟悉,在考试答题过程中可以对杜甫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在
2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除了上述几篇大阅读材料外,整个卷面也处处体现出传统性和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如第 4 小题成语的考查涉及到先秦诸子名家的文章风格;第 5 小题病句的考查涉及房地产和商品房价格的现实问题;第 16 小题概括信息涉及24 字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第 17 小题采用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图片温馨动人,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第18 小题,要求考生组合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对联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了解春节和端午的节日特点,还要懂得对联的特点,更加突出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具有良好的价值导
23、向。第23 题作文材料本身就极具诗意和审美价值,“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四、设题另辟蹊径,别致新颖纵观全卷,今年的试题在设题思路上也与以往有了较大不同,能够另辟蹊径,别具匠心,更加符合考查考生能力的要求。如,第二大题第 7 小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判断“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而四个选项本身都与考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考生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同时又与文本观点紧密结合,避免考生不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就直接答题,设题巧妙,匠心独运。文言文阅读的
24、第12 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四个选项不仅仅是对原文的单纯翻译,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尤其是对错项的设置,考生如果不细心阅读理解原文,就不容易判断出来。第14 题鉴赏陈与义寻诗两绝句,这两首诗最突出的两点是陈居士的形象与写景,因此两个考点即围绕此两点设置,第 1 问概括分析“园花经雨百般红”“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写景色特点的不同,第 2 问要求考生概括陈居士的特点,既抓住了诗歌的关键,又为考生答题提供了抓手。又如第18 小题关于对联的考查,这一题型的设计,既可以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中的连贯得体、对偶平仄等方面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关于节日、对联等传统文化的知识,一题多考
25、,难度适中,这也是试卷中的一大亮点。再如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的设题也较有特色。文本选取的是一篇游记,但又不单纯是一篇游记。第19 题“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这一设问,就提示了考生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第 20 题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选取的是文中最重要、最富有意蕴的两句话,且其一为对杜甫的评价,一为对杜诗的思索,考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更加有助于对整篇文本的深刻理解;第 21 题关于作者对杜甫新认识的概括的问题,考生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就可以较为清楚地归纳和概括;第 22 题为探究题,“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和关键,是在前三问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挖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文本和作者的观点,而且对考生如何去全面评价一个诗人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四个设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设题十分精巧。总之,2014 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在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材料的选用突出了传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卷面清新,选材典雅,考点明确,设题精巧,难易适中,是一份文质兼美的优秀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