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模拟试卷6【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资料)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模拟试卷6【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资料)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模拟试卷6【含解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 年全国高考物理模拟试卷(六)(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满分:110 分)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每小题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分。1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处于 n3 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B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可用12.09 eV 的光子照射C一个氢原子从n4 的能级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以辐射出6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用从 n2 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金属铂(逸出功为6.3
2、4 eV)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解析:选 B要使 n3 能级的氢原子发生跃迁,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或大于1.51 eV 能量的任意频率的光子,故A 错误;根据玻尔理论,用12.09 eV 的光子照射时,吸收光子后氢原子的能量为12.09 eV(13.6)eV 1.51 eV,所以能从基态发生跃迁,跃迁到第3 能级,故 B 正确;一个氢原子从n4 的能级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以辐射出3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C 错误;从n2 能级跃迁到 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EE2E1 3.4 eV(13.6)eV10.2 eV6.34 eV,故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D 错误。15如图,两个轻环a
3、 和 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 m的小球。在a 和 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A.m2B.32mCm D 2m解析:选 C如图所示,由于不计摩擦,线上张力处处相等,且轻环受细线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圆心。由于a、b 间距等于圆弧半径,则aOb 60,进一步分析知,细线与aO、bO 间的夹角皆为30。取悬挂的小物块研究,悬挂小物块的细线张角为120,由平衡条件知,小物块的质量与小球的质量相等,即为 m。故选项 C 正确。16.在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的电路中,变压器原、
4、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电阻 R1R2,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若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电压表的示数为5 V,则电阻R1的大小为()A10 B15 C20 D25 解析:选 D设电阻 R1R2R,由电压表的示数为5 V,则副线圈电流I25 VR;原线圈电流I112I25 V2R;原线圈电压U1n1n2U210 V;通过 R1的电流 IR110 VR;由题意可知:10 VR5 V2R0.5 A,解得 R25 ,故 D 正确。17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A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
5、示点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A 增大,E 增大B 增大,Ep不变C 减小,Ep增大 D 减小,E 不变解析:选 D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根据CrS4 kd可知,C 变大;根据QCU 可知,在Q一定的情况下,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则静电计指针偏角 减小;根据EUd,QCU,CrS4 kd,联立可得E4 kQrS,可知 E 不变;A 点离下极板的距离不变,E 不变,则A 点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A 点的电势不变,故Ep不变;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 正确。18如图所示,a、b 两小球分别从
6、半圆轨道顶端和斜面顶端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同时水平抛出,已知半圆轨道的半径与斜面竖直高度相等,斜面底边长是其竖直高度的2 倍,若小球b 能落到斜面上,则()Aa、b 两球不可能同时落在半圆轨道和斜面上B改变初速度的大小,b 球速度方向和斜面的夹角可能变化C改变初速度的大小,a 球可能垂直撞在圆弧面上Da、b 两球同时落在半圆轨道和斜面上时,两球的速度方向垂直解析:选 D将半圆轨道和斜面重合在一起,如图甲所示,设交点为A,如果初速度合适,可使小球做平抛运动落在A 点,则运动的时间相等,即同时落在半圆轨道和斜面上。b 球落在斜面上时,速度偏向角的正切值为位移偏向角正切值的2 倍,即 tan b2ta
7、n b 2121,可得 b 45,即 b 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 角,此时a 球落在半圆轨道上,a 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 角,故两球的速度方向垂直,选项 A 错误,选项D 正确。改变初速度的大小,b 球位移偏向角不变,因速度偏向角的正切值是位移偏向角正切值的2倍,故速度偏向角不变,b 球的速度方向和斜面的夹角不变,选项B 错误。若a球垂直撞在圆弧面上,如图乙所示,则此时a 球的速度方向沿半径方向,且有tan 2tan ,与平抛运动规律矛盾,a球不可能垂直撞在圆弧面上,选项C 错误。19如图(a),一物块在t0 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 图线如图(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及
8、图中的 v0、v1、t1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解析:选 ACD由题图(b)可以求出物块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1v0t1,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2v1t1。物块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fma1,mgsin fma2,由以上各式可求得sin v0v12t1g,滑动摩擦力fm v0 v12t1,而 fFN mg cos ,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C 正确。由v-t 图像中横轴上方的面积可求出物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可以求出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选项D 正确。20.如图所示,边长为L 的
9、正三角形abc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电荷量均为q 的三个粒子A、B、C 以大小不等的速度从a 点沿与ab 边成 30 角的方向垂直射入磁场后从ac 边界穿出,穿出 ac 边界时与a 点的距离分别为L3、2L3、L。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 C 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LBA、B、C 三个粒子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321 CA、B、C 三个粒子从磁场中射出的方向均与ab 边垂直D仅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减小13,则粒子B 从 c 点射出解析:选 ACD由圆周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同一直线边界以30 的弦切角进入磁场,射出时的速度也与边界成30,而圆
10、心角为60,则圆心和入射点以及出射点构成等边三角形,由几何关系可知rAL3,rB2L3,rCL,故 A 正确。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vBmv2r,可知 vqBrm,可得初速度之比vAvBvC 123,B 错误。由于三粒子从ac 边出射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为30,而 cab60,故出射速度的反向延长线必与ab 边垂直构成直角三角形,故C 正确。由rmvqB可知将 B 改为2B3,半径将变为rB23L32L,而其他条件不变,故由几何关系可知B 粒子将从c 点出射,D 正确。21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
11、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 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解析:选 BC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秒转动12 圈,角速度已知,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1m2l2m12r1 Gm1m2l2m22r2 lr1r2 由式得G m1m2l22l,所以 m1m22l3G,质量之和可以估算。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 得v1r1 v2r2 由式得v1v2(r1r2)l,速率之和可以估算。质量之积和各自的自转角速度无
12、法求解。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7 分)22装有拉力传感器的轻绳,一端固定在光滑水平转轴O,另一端系一小球,空气阻力可以忽略。设法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如图甲),通过拉力传感器读出小球在最高点时绳上的拉力大小为F1,在最低点时绳上的拉力大小为F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该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1)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必须测出小球的直径,于是他用螺旋测微器测出了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 mm。(2)小军同学认为不需要测小球的直径。他借助最高点和
13、最低点的拉力F1、F2,再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得。小军同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填字母代号)。A小球的质量mB轻绳的长度lC小球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T(3)根据小军同学的思路,请你写出重力加速度g 的表达式 _。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5.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19.5 mm0.19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5.5 mm0.195 mm 5.695 mm。(2)(3)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最高点F1 mgmv12r,而在最低点F2mgmv22r;再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12mv2212mv122mgr,联立解得gF2 F16m,因此已知最高点和最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含解析 最新 资料 2020 全国 高考 物理 模拟 试卷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