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施工组织设计》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施工.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施工组织设计》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施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施工组织设计》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施工.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施 工 组 织 设 计工程名称第一卷 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施工第1章 编制依据:JGJ/T929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2章 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施工支梁、板模板梁钢筋制安穿内梁预应力束(先纵向梁,后横向梁)梁预应力束定位(包括固定端) 梁钢筋笼入模 检查预应力束定位, 板底筋制安 铺板内预应力束(按编网顺序) 板面筋制安板预应力束定位 张拉端锚具预埋定位 检查验收 浇混凝土 张拉端锚具处整理预应力张拉 固锚、割束张拉端二次砼浇筑封锚。第1节 关键工序的施工要点在上述工艺流程的多道工序中,模板制作安装,预应力束的穿铺定位,锚具的定位安装,砼的浇筑是整个施工的关健工序,这些工序的工
2、艺能否满足要求,是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快速施工的关键。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些工艺的要求,掌握好施工要点。第2节 模板的制作安装无粘结预应力大平板楼盖均具有梁粗、板厚等特点,顶架、模板的承压力较大,板厚为2040厘米,因此,事先一定要进行精确地计算和支模系统的设计,保证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 要有可靠的支承面,支模时, 一定要事先对基层进行处理,保证基层面对模板的承压力,要先浇好基层砼后再支模。楼层支模时,下层的支顶不得盲目拆除,最好等上层砼浇筑完三至七天后才完全拆除。总之要确保模板系统的刚度,不允许有下沉、变形现象,确保能正常施加预应力,减少预应力的损失。梁模要顺直,优先采用耐水性好的夹板
3、,施工时,可采用在一个柱网的工作面通铺梁底模,跳跨安装板底模,边轴上的模板一般等钢筋入模后再封模。也可按常规支好整体模板,钢筋笼穿好预应力束后整体入模。模板安装的整体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考虑到施加预应力时砼的“回复”作用,起拱高度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1/10001.5/1000之间,避免造成预应力损失过大。第3节 预应力束的穿、铺及定位预应力束到场时,一定要严格分类,按编号成盘或顺直地分开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露天堆放时,应用木枋或其它东西架空垫好,保证不受雨水浸泡并通风,且用防雨布进行覆盖。梁内预应力束穿设时,事先应在梁的侧边上将计算出的曲线矢高注上明显的标记,梁板内预应力束穿束时应用专门
4、工具(一般用6圆钢做托钩),每5米左右一个托点顺直穿行,尽量避免预应力束与梁钢筋磨擦破损外包层。要按照事先编制的纵横梁顺序穿束,以免在交叉点或梁柱交叉点碰缠,以保证各节点的矢高点的位置;多跨连续板的铺束时,要注意纵横方向的铺放顺序,事先要计算出各矢高点的位置,并编好号(与板上“马凳”编号同步)明显标记于板模上。铺设时要平正、顺直,严禁缠绕、蛮力拖束,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束外包层完好。两方向交叉时,矢高点低的应先铺,避免两个方面的预应力束相互穿插铺放。所以,事先应编制预应力束铺设顺序图表,以便现场指导施工。梁内预应力束的定位,一般采用 8钢筋加工成固定支架,按不同的矢高点焊接或绑扎在梁筋上,然后再将
5、预应力束绑扎在固定支架上定位,板内预应力束的定位,采用 10的钢筋按矢高做成不同高度的“马凳”,将“马凳”固定在模板或板底筋上,然后再将预应力束绑扎在“马凳”上,为保险起见,宜在绑好束的“马凳”上再加“”式压筋,并绑牢。为保证无粘结预应力束的曲率,固定支架、马凳的间距应以1.5米2.0米为宜,预应力束位置偏差,在板内为5mm,在梁内为10mm。铺设预应力束应选派责任心强、文化素养较高的施工员,并固定一个专门的铺束班组操作,以便保证预应力束铺设的质量及定位的可靠性。第4节 锚具的安装锚具的安装正确可靠是保证能按预期目标施加预应力的关键,建议选用的QM-Z15型挤压锚以及锚具垫板合一的QM-U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组织设计 粘结 预应力 结构 体系 施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