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国解剖史.pdf





《【精编】中国解剖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中国解剖史.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的人体解剖发源很早。远在商周或其以前,中国的医学家已积累了一定的人体解剖知识,灵枢是使用“解剖”一词的最早文献。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人体各个脏器和体表部位的数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曾提到一个名叫俞跗的手术高明的外科医生,他进行剖腹的程序是先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接着溺髓脑、揲荒、爪幕,这说明在秦汉以前,中国的人体解剖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但随着中医学体系的成熟,解剖实证渐渐被忽视了,加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以及“医乃仁术”,不能刳剥人体,以供实验的传统医德的束缚,解剖人体便被视为大逆不道,历来的封建政府也都制定各种法律条文,对人体解剖行为进行限制。人体解
2、剖法的确立我国古代的解剖知识是形成中医脏象学说的主要基础之一。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实际的解剖行为被限制,古代的医学家们便从医学临床实践出发,创造了“度量切循”的体表测量方法,进行人体表面解剖学的研究,并不断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观察,继续推动中医学的发展,使之成为独特的医学。但对五脏六腑等身体内部的解剖研究却几乎陷入停止,因为从秦代开始,法律就规定,“凡是毁损对方的耳、鼻、唇、指等要处以耐刑。耐刑是剃去双鬓和胡须,保留头发。但如果割去别人的胡须和头发,就要判重刑。可见,当时毁容既被认为是犯罪行为,又作为一种刑罚。南史顾?之传中记有沛郡相梁唐赐之妻遵其临终嘱咐,刳剖其腹以验病因,结果其妻与子均受到法
3、律制裁。唐律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早的一部封建法典,它集前朝历代封建法典之大成,又是后来宋、元、明、清历代制定和解释法典的蓝本。唐宋法典都规定:“残害死尸(支解形骸,割绝骨体),常人减计杀罪一等,尊长则不减”。这项规定既包括死后分尸绝迹,也包括根据医学需要解剖尸体,都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唐律疏议专门有“残害尸体”一栏的详细规定:“如果杀死人,再支解,或焚烧尸体,不但处死刑最高刑-斩刑,妻子还要流二千里,”“如果不杀人仅残害死尸(焚烧或支解),或弃尸于水中,处减斗杀罪一等”,“如果割去尸体的头发,或不同程度地损伤尸首,要处减斗杀罪二等”“在路上碰见死尸,不掩埋,或在墓地薰狐狸而烧着棺椁着,各徒二年
4、;把尸体烧了,徒三年。”这些法令的颁布更直接地加固了人们视毁损尸体为不仁、不孝、不法的思想。不准解剖尸体,这一法律成规,一直维持到清朝末年。虽有封建法典严令禁止解剖尸体,但解剖尸体的行为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从没中断过。汉书王莽传曾记载:“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寻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东汉华佗更是古代外科手术的鼻祖。虽然唐宋医事律今有“屠割刑人骨肉者,依法科残害之罪”,但统治阶级为了惩示民众,依然解剖犯人尸体。“宋代曾解剖死刑犯人两次,尸体达 30-50人之多。其解剖是由医官和画家合作,在犯人临刑时进行,并将解剖所见,绘制五脏图”。明代则有赤水玄珠引何
5、一阳传云:“余先年精力强盛,时以医从师征南,历剖贼腹,考验脏腑。”但大多数的医家却没有条件从事解剖工作,因而到了清代,著名医家 王清任 大声疾呼:“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他还亲自观察尸体,绘制了亲见改正脏腑图,为我国解剖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整个封建社会里,人们只能乘兵荒、刑戳、疫病流行时机进行一点解剖,还往往受到传统习俗的制约,就连王清任也“对女囚尸体却因非男子而不忍近前”,所以解剖学的发展真是步履艰难。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西方传教士开始来华,借医传教。邓玉函著的泰西人身说概是最早传入中国的人体解剖学专著。“他还于1621 年在澳门解剖
6、一日本传教神父尸体,此为外人在远东最早病理解剖之一体”,但这些在中国没有引起医家的注意。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医学大量涌入,清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在一些医学院校开设解剖学课程,然而在“钦定学校章程”中仍规定解剖课的实习“只许模型观察,不许尸体解剖”。但西方各国通过办医院、设医校、出医刊等方式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到辛亥革命前,我国的十所医学院校中,外国人办的就有八所,他们沿习欧美建制,不受中国法律约束。1867 年,博济医院进行了首例尸体解剖,由黄宽 执刀剖验。此后,博济医学校又陆续对几例无亲友的死亡病人的尸体作过解剖,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解剖记载。这些医学院校的建立,终于使解剖教学活动系统化、正规化,
7、各校都急需解剖材料来适宜医学的发展,中国的人体解剖法这时已远远滞后于医学发展的需要,要求实行人体解剖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体解剖法发展到了不得不更改的地步了。人体解剖法的变更 1911 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腐朽落后的清王朝,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于民国元年颁布的“刑事诉讼律”第120 条规定:“遇有横死人或疑为横死之尸体应速行检验”,第 121 条规定:“检验得发掘坟墓,解剖尸体,并实验其余必要部分”,这是我国法律首次规定准许解剖尸体。它冲破了封建法典的长期束缚,为法医解剖奠定了法律基础,也为中国的解剖学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它也指出:“解剖究属非常处分,非遇不得已情形,不宜草率从事也。”同时,民国成
8、立后相继设立了一些医学院校,其体制多抄袭欧美各医学院校。新建的医学校中,教学上的尸体解剖问题日益突出。江苏公立医学专门学校首先倡议,谓各国医学,多注重解剖,且以解剖之多寡,解剖标本设备之完否,定为学校优劣之标准,因以订定采集尸体办法,呈请行政长官核准。1912 年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成立后,校长汤尔和又二次向政府提出应开展解剖实习。在汤尔和的直接推动和医学界的积极努力下,北洋政府于1913 年 11 月公布一份关于准许尸体解剖的文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条医生对于病死体,得剖视其患部,研究病原。但须得该死体亲属之同意,并呈明该管地方官,始得执行。第二条警官及检察官,对于变死体,非解剖不能确知其致命之
9、由者,得指派医生执行解剖。第三条凡刑死体及监狱中病死体,无亲属故旧收其遗骸者,该管官厅得将尸体付医士进行解剖,以供医学实验之用。但解剖后,须将原体缝合,并掩埋之。第四条凡志在供学术研究,而以遗言付解剖之死体,得由其亲属呈明该管官厅,得其许可后,送交医士解剖之。但解剖后,须将原体缝合,还其亲属。在此之前,中国医师虽也有过人体解剖,但从没公开过,“第一次公开执行尸体解剖式是 1913 年 11 月 13 日在苏州医学专门学校举行的”,从此,中国的解剖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但由于解剖条例过于简单,“各医校对于解剖规则疑义,纷纷呈请解释,并指出医校实习解剖,与法厅之仅导致害情形不同,须逐部细行检查并须提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 中国 解剖

限制150内